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目录一、不守五戒(造作五种恶业)的因果二、五戒简介(一)性戒和遮戒(二)五戒之内涵简介(三)五戒之戒相简择(四)五戒释疑三、受持五戒的好处(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二)受五戒后现世可得利益。四、受戒之后应当如法而住五、当满分持戒 我们既然三归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应该要持守五戒,即使没有受戒也应该要持守,如果我们能够再去受这个五戒,这样更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打算出家的人,这一世多受八关戒斋,不然就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八关戒斋,以此福德与功德就可以让你具足出家的因缘。否则要出家时,遮障将会很多。有人说:那又何必?您不是现在家相吗?过去世出家,现在又不出家了,那我们何必要出家?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要先经过出家的过程,三贤位中以出家身修行比较容易,因为在家修是很难修的。怎么说呢?在家修就是恶因缘多嘛!出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每月初八,十五,三十,这三天受持八关斋戒清净,能够获得天人护持,释迦佛一样的福德(《释迦佛教言》)。经续里讲:每月初八,十五,三十,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四,九月二十二,入胎、涅槃、成佛、转、降生、之日能持八关斋戒清净,就能成佛果。受持八条戒现世至未来世功德:第一、受持不杀戒,今生来世可获长寿,远离病苦。第二、受持不盗戒,今生来世可获资粮如意圆满,永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下。《大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斋之福德甚快无量。愿受佛戒。从今已后月月六斋。竭力作福至死。佛说经已。皆欢喜受教。佛说斋经(原标题:《佛说斋经》(八关斋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讲堂。白天帝释。天王当知。今诸世间。无有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五浊恶世中,人寿大约不超过百岁,学到的教训都不够多,也因为福德较薄才生在此时,因此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多多少少都会干一点小恶事,乃至有人专干大恶事。一般人则常常是尔虞我诈、细心提防恶人;正因五浊恶世人们心性不善良,所以在这年代一日一夜持八关戒斋,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益的:大众知道这一整天中他绝对不会害人,也不会骗人,因此这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利益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斋之福德甚快无量。愿受佛戒。从今已后月月六斋。竭力作福至死。佛说经已。皆欢喜受教。 《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六念(念佛、法、僧、施、天、戒),为佛法斋,灭恶生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优婆塞戒经》云:‘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阿含经》云:‘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依于三宝而受的第一义戒与世间戒,这两者之间的福德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受三归依的同时,最好也要再随分受持五戒。接下来,我们再来谈第二信位,就是要成就所谓的念心。所谓念,是指对一件事情能够忆持不忘,就是我们要时时忆念着善知识教导我们的善法以及正法,要持续不断的安住在法上。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依于三宝而受的第一义戒与世间戒,这两者之间的福德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受三归依的同时,最好也要再随分受持五戒。------《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十信位之“信心”--真心归依三宝,受持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正法。进入正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如果你皈依你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6、如果你皈依你会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7、如果你皈依你就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进而受持菩萨戒。8、如果你皈依终有一天,你必定得度。皈依三宝是一切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归依三宝,信受奉行三宝的教诲,才真正可以让我们断除一切烦恼业习以及三恶道的苦报等等三障烦恼,逐渐增长福德、智慧,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佛果。所以说,世间一切法中唯有三宝最吉祥,我们也当然都应该要习三宝教才是啊!-----《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什么是三宝真实的内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作如是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金刚经》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大悲经》卷三礼拜品说:阿难,我法中但使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著“乃至志求无上菩提”,这句是说,于三宝所在生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等等,不断地修习次法,当福德资粮具足圆满时,终有一天就会发起志愿,想要追求实证无上菩提。什么是无上菩提?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