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小时候他家很穷,是因为他的家人没有福德来享受他的福报。所以他小时候很穷,但长大以后他将会很有钱,而他的家人享受不到,因为那时他们已经分家了。你可以从小时候看他,就知道这个人过去世的行为。他小时候一直没有财物,却也愿意全部慷慨的布施,这个人一定是往世一直有布施习惯的人,是生性如此。如果生性如此乐施,就知道他过去世常常布施。常常布施的人,长大以后一定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人赞佛而说:诸佛如来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阿罗汉们总是不信,他们认为“佛跟我们一样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乃至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着有人供养世尊油灯及发菩提愿,后来为世尊授记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的福德第一。天王说:我在天上的七宝宫殿里,玉女众伎,衣食自然,在这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中,我却都没有生起任何的想念,远从天上来此受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地,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度就把戒、定、慧再把它细分,所以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的福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布施的真实义,就是布施我们对五阴十八界的贪爱,当然五阴十八界包括我们的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我们这些五欲都是我们布施的对象。持戒有办法能够持得好,因为前面先有布施的缘故,所以这个贪爱就会比较降低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聚,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 (原标题: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花光王品中说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此是佛行处智者善思量计我着相者不能信是法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于学于无学勿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下。《大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此外复有解脱戒:佛子出家已,若是女众,须先受式叉摩那戒一年,名为近住女,观察有无身孕,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尼戒。男众出家已,名为近住男,受学戒,以八戒持;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戒。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这个菩萨首要的就是求开悟嘛,但是求开悟你一定要让自己能够因缘具足、福德具足,福德、因缘具足,菩萨的智慧是建立在福德上面的,刚刚所说持戒也是一种啊,戒也是属于福德,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劝大家能够在这个方向来学戒。那这个梵网戒的十重四十八轻,它的内容也没有像你们看到的这么浅,它很深,它可以让你从三贤位一直到十地、依止学习到成佛,它的内容从布施,可以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的福德第一。天王说:我在天上的七宝宫殿里,玉女众伎,衣食自然,在这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中,我却都没有生起任何的想念,远从天上来此受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地,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当知是人得是五果。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若优婆塞不能习学如是所说,轻慢比丘,为求过失而往听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有福德的菩萨也一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受生处胎,所以在母体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这是可以开缘的。5、 问:弟子及几位同修即将求受五戒,但在受戒前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疑问,请教不同的法师或参阅不同的书籍,得到的解答也各不相同,给弟子众等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为此弟子跪求导师或亲教师菩萨能够慈悲的给予开示:a.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中有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他往世没有种过福田,来世要收割什么福德果实?这种人往世不肯布施,这一世又乐偷,当然就会欠众生很多钱财,来世还都还不完了,还能有闲钱存下来吗?所以乐偷的人都是没有福德的人,未来无量世以后回到人间时,别人布施给他钱财,又帮助他赚钱,可都是随赚随失。这种人,做生意总是赔钱;去为别人作工作,领一份安定的薪水,偏偏又意外事故很多,钱财一直花掉,父母兄弟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常常去受八关斋戒,可以增长我们的福德跟功德,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也应该要具足众戒,之中八关斋戒也是我们应该要修学的。再来,有所谓的声闻的威仪戒,就是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沙弥跟沙弥尼有十戒,式叉摩尼戒是有关于女众菩萨要出家的时候要经过的一个戒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不解说;比丘戒两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三百四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辩意长子经》说:“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善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乃得生天”。《最胜无比经》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