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要世世行菩萨道,总得每一世都有资粮吧!既然要成佛,总得要具足广大福德吧!所以菩萨就舍弃我所。但是能够这样舍弃我所,是从那里来的动力呢?是从智慧来。假使没有亲证如来藏,你教他生生世世一直捨下去,那真是难以为继;所以行捨都要凭智慧,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凭一时的冲动,有可能现在一捐就是三十亿元,但是明年以后就永远不再捐款了,不管多小的钱都不想再捐了,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中大乘佛法最尊贵的就是般若慧。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这些,你若不来佛法中了解一番,怎能知道?只有妄受因果,随性造业,时而天堂,时而地狱,白白受苦,无有出期了!所以佛恩浩荡,佛陀对我们无明众生的恩德是再怎么说都不过分的!当然,学佛有学佛的因缘,入佛法智慧之海的深浅也看个人的因缘福德、根性心性的不同而不同。佛法的目的是教导人究竟解脱觉悟的,但即便你目前所迫切想要的不是大彻大悟、究竟解脱,而只是想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透过这样的过程,先让自己的威德以及福德能够显现出来。所谓个人的威德,就是要平常能够观机逗教,能够说一些佛法,这样的人就会有所威德,这些威德都是因于三宝的护持。所以将这些浅易的佛法,带入到生活之中,不论透过一些电子邮件、或透过一些电子书、或是种种的图片、或是一些佛菩萨的卡片等等,你就可以让其他人获得一些利益,而不至于一定要在这世间----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今译]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贪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今译]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就像人进入到暗室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此一现象来判断,气质长相乃与福德有关。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它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喜欢同一类的气质长相,乃至于其气质长相令一部分人甚为喜欢,却令另一部分的人甚为不喜的现象。以此常见的情形即可推知:气质长相仅是福德的众多展现方式之一;气质长相良好者,可以表示一个人过去世累积了相应的福德;或者此世的生活因缘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也就是说,父母是报恩田,佛说孝养父母亲所得的福德与供佛的福德,两者是等同无异的。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忤逆父母、毁辱父母,过失当然也就很重。譬如五逆罪,这是极重之罪,罪在无间地狱;而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对父母亲,即使只是起一念恶心都不应当有,更何况以身口造作恶业?就如同故事中的婆罗门女,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了接引他们我们可能会损失一些福德,甚至会受到一定的恶报,但和他们能信受佛法比起来,还是值得的。末学以自己的经历供给还在为此事跟家人纠缠的同修们,有不如理的地方请多指教。因为家人不同,方法也会不同。仅供参考。 (原标题:如何让家人接受不杀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见贤思齐,不要懈怠,慨叹许多人是如此地超劫精进,看待自己又如何?大家都是人的众同分,也没有缺少什么,如何可以不用功呢?虽然这是一定会开悟的法门,如此殊胜,但是不用功行门,不熏习般若,不发菩萨心,不修集福德,不阅览公案,不心慕圣谛,到底也是无有,空遭遇此法,枉费多生精进,只得此个人身,难以受益,所以应当虚心修学,不当空过。导师又谈到,法缘可能在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藏密上师以邪知见误导学人,致佛子平时辛苦所修持之功德,如破了洞的麻袋一般,渐渐漏失,其龙天神亦因此学子破戒而远离,冤亲债主及诸恶鬼神,得其方便缠身附体,以致障碍修道,最终因心性观念转变偏邪,不能与了义、善知识相应故,而终将投入藏密或外道的怀抱里,白白断送自身福德慧命。有鉴于此,愚以有限知见,将所知之酒戒轻、重罪及性罪、戒罪,依释迦牟尼佛于天界之报身佛--卢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例如在等活地狱(又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般若」和「真如」不同,这「般若」是说于证悟后,所发起的智慧,和世间智不同,所以梵语不翻其义,直接以梵音来说,因此能够发起智慧的是这七识心,更以意识而说,意根于意识寻找到这「真心」时候,意识了别信受,没有怀疑,心无退转,则此时意根便加以信受决定:果然如此!因此意识和意根从中的信受,说是解悟,说是证悟,说是触证,说是一念相应,说是佛菩萨加被,说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卓著,后代为追思其恩泽,立庙祭祀。或因民智未开,对自然现象无知,遂于山川雷电产生敬畏之心。人们认为神有掌控万物的生杀大权,主宰吉凶祸福的能耐,却不知神本身即是世间凡夫,其宗旨不外以劝善为主,并无缜密之思想体系。拜神寻求的是现世的庇佑、消灾,但无法究竟解脱。其他宗教对所认定的神,神与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证悟的人都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开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开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是佛法中所谓的「开悟」呢?绝对不可能因为你累积了多少福德功德,救护了多少众生,下辈子生出来,就会开悟,没有这回事!即使是导师也是40多岁开始学佛以后,才有这个因缘,他经过18个月的苦参,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 (原标题:您的福德因缘足够让您信佛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