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能说之法,能证一切人所不能证的证境,不论什么样的三界有情,譬如阿修罗或暴龙都能调伏,才能称为调御丈夫。诸佛的第八个名号叫作天人师,是说诸佛能教授一切天一切人,不论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这些都是误会,因为天魔他是他化自在天天主,福德非常广大;他来人间的时候,可是示现非常有福报,是非常的英俊斯文,而且是道貌岸然,一般人其实是不容易看出来的。譬如天魔来示现的时候,他是很庄严,绝对不会输给菩萨的庄严。他如果示现成为青面獠牙的样子,你还会听他的话吗?所以,很多的魔他自称得了解脱,也自称得了阿罗汉,自称成佛,这些其实都是魔业。例如,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量三昧、一切种智和四种圆寂。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资粮开始,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财施、法施为六度万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断修集,一直到等觉位中,百劫专修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若有求者无不遂其所愿,如是广修百劫,方能福德之修集。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是当这些人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能够了解现在所修学的还不是究竟无漏的善法,还有更上层而且更究竟的法道可以修学,这个时候才会将佛教与外道法来作比较,说明其中的差异所在,让这些人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第二种的执着无因有果的自然外道,是大多数世间人普遍有的错误观念。而第三种执着有因无果的断见外道,则很容易落入及时行乐的心态,大多是属于消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如果我们因为福德很大上了天堂,佛陀也替我们高兴;但是佛陀也会告诉我们,天堂毕竟不是久居之地。这一些的状况,是跟一神教的上帝有很大很大的差别。所以,如果要光是就这些来讲的话,我们说佛陀的伟大跟独特,可以说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的神明,或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救世主、上帝等等,都完全的不一样。并且,佛陀也不像是现在有一些人讲的,有一些人认为佛陀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菩萨一直都有救护众生的猛利作意,能够克服各种艰难与痛苦、难行能行,因此能够让众生在实际上获得真正的救度,使得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更加增上,具备无限的方便善巧,并且能够累积无量无边的福德与功德,这就是出生大悲心的第三个原因。而在利乐众生的过程中,修行菩萨六度法门,使得烦恼障与所知障逐渐消除与清净,成就种种智慧三昧,也成就不可思议的大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吃素行善乃是积累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佛教所讲的解脱即是依般若智慧修行,从而达到身心的究竟解脱;如同章太炎所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者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佛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楞严经》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来看地藏菩萨祂怎么说呢?即使说家里面有人命终,眷属的一切大大小小还是可以替他们来作植福一切的事情,七分之一就可以得到了;所以我们在世间所作的广大的福德,亡者能够领用七分之一。而且在婆罗门女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件事情:地狱中她要先过第一重海,这第一重是一个恶海——不好的海。如果说亡灭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眷属没有一个人来替他们作任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十回向位了,(入地前应该修集的护持正法的广大福德了)菩萨的道种性就完成了。道种性完成之后,只要具足入地时所应有的道种智,再发起十无尽愿(而具足增上意乐),就可以进入初地了,开始十地的圣种性的修行。前面所叙述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总称为三贤位。当别相智通达之后,才能进入初地,继续进修一切种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十地的进修,又称为圣种性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过来说,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我们菩萨修行了六度法,修行了四摄法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法缘而来累积自己的功德、福德;不会因为我们修集这一些清净的种子,而如来藏摄持了这些种子,祂就变得更清净,这就是《心经》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又告诉他:修学大乘佛法与声闻法不同,声闻不必有福德资粮来助道,只要努力去观行,把我见与我执断掉就行了,所以声闻法不必修六度。他听了就欢喜,虽然也还是贪着世间五欲境界,但终究肯修一点儿声闻法了。但是有一天他想:听说声闻法不究竟,我来修大乘法看看。他不是真修,是修看看!结果终于来到同修会,亲教师开始传授无相念佛的法门,接着说到布施,又说持戒。可是他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讲完了这样一个单元,我们设定它为“自利利他”,又说它其实就是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蒐集的这样子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慧这些资粮。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当有广大福德天人出生时,少福德的天人见之,即生惶恐怖畏之苦。又天人与非天(阿修罗)常常战争,因此有断肢伤身或断头之苦,断肢伤身可随即复原,如被断头即告死殁。又当有强力天人愤怒时,劣天人即被赶出自己的宫殿,因此受苦。以修行人的角度来说,欲界天乃是消耗福报的地方,众生辛辛苦苦于人间持戒行善而积集福德,应该是为了累积成佛的资粮,以此资粮利益众生而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行话把它浓缩起来叫作:“一个优婆塞受了三归五戒开始要修行,初始修行当先立制,也就是要自誓作戒;然后由于这样子的一个作法,可以让您依于遵守五戒,依之修行而证得五果。”这整段的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要得到人身都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要修学正法,更是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因此,如同经中的开示: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过去世累积的善业与福德,一定要信受正法,尤其在有大善知识住世弘法的时代,一定要把握持戒修法的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了解生生世世以来,常常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摄受与护念,如果自己不精进修行,反而毁戒作恶,怎么会不感到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真言为阿弥陀佛对观世音菩萨的赞叹语,被密教认为是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介绍“六字大明咒”的主要经典是《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在该经中,观世音菩萨被抬高到宇宙创造者、主宰者的程度。”但是,它的真相如何?是否别有秘密?一、六字大明咒—揭密梵文ommanipadmehūm六字原意,om字梵文只是个低沉音,用于咒语之前表示尊敬、祝愿等等;mani,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骨肉至亲、深交好友,末了结局不过如是草草,更别说素不逢面之人;人生啊!人生啊!有何可恃!有何可以记挂!有何可以筹量!是以当发露恶行,总为过往无量劫来意识心之造恶来忏悔,以无量劫之不尽,能获诸佛菩萨之怜悯而得一时受苦之,当知此即是莫大恩典,当知此即是自省因缘!当知冤亲债主忍受饿鬼道上之无穷痛苦,每日之一时受苦,俱盛过凡夫之终日、终月、终年、乃至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又告诉他:修学大乘佛法与声闻法不同,声闻不必有福德资粮来助道,只要努力去观行,把我见与我执断掉就行了,所以声闻法不必修六度。他听了就欢喜,虽然也还是贪着世间五欲境界,但终究肯修一点儿声闻法了。但是有一天他想:听说声闻法不究竟,我来修大乘法看看。他不是真修,是修看看!结果终于来到同修会,亲教师开始传授无相念佛的法门,接着说到布施,又说持戒。可是他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