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要知端意。北斗面南看。说了便去。某被一问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间。不提无字。倒只看要知端意。北斗面南看。忽到净头寮。在一木上。与众同坐。只是疑情不解。有饭食顷。顿觉心中空亮轻清。见情想破裂。如剥皮相似。目前人物。一切不见。犹如虚空。半昧省来。通身汗流。便悟得北斗面南看。遂见敬下语作颂。都无滞碍。尚有向上一路。不得洒落。后入香岩山中过夏 admin

2018-07-23

 (原标题:关于精进经文整理) admin

2018-07-23

中国历史上,为了将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生命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一页,在取经高僧中,最杰出法将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会上,以《制恶见论》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精英,完成了旷世创举;以强大 三摩地

2018-07-23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内心深处。在远离当年佛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神州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国佛法传布岁月中,人们开始了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 三摩地

2018-07-23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社会功能。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还记得那个九死一生去印度取经法师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将大乘究竟解脱佛法带回了东土,现在我们才能唾手可得去了解大乘佛法,修学大乘佛法。玄奘法师简介:玄奘法师生于公元602年,664年往 三摩地

2018-07-23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被尊为民族脊梁玄奘大师。玄奘大师13岁时出家,21岁受大戒。22岁离开长安到达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寻问有学识和尚,深刻钻研佛教经论(写到这里不禁想自己22岁时候在干嘛)。那时虽然已经是 三摩地

2018-07-23

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我们从哪些现象可以了解说有意根存在?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譬如说,早上起来你在煮开水;开水还没煮完,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这一通电话很重要,你必须赶快出门去处理。结果因为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所以你就忘了你在瓦斯炉上还在煮开水。等到走到一半时候,突然间想起:早上还在煮开水,我瓦斯还没关啊!这时候你就要开始评估了:到底去关瓦斯重要呢,还 三摩地

2018-07-23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首要工作。在禅修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要回答题目是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我想无论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宗教之间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算是善吗?这个题目可大可小、可长可短。长话,我们可以写成一套书;短话,可能两三句就能写完、就讲完。在我们待会儿回答内容当中,我们会引用到儒教内容,虽然一般传统来说,我们不将儒教视同为一种宗教;不过就菩萨们所知,应该也都知道, 三摩地

2018-07-23

奇怪电影导演袁振洋先生居然可以把佛法、禅宗神韵全都抓到了。难道也是修行人?现在很多所谓佛法道场,很爱教人打坐,甚至办各种以打坐为主宗教活动,也吸引很多演艺界等名人来参加,蔚然成风。打坐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可以帮助现代人放松身心,但是如果把打坐误当作参禅法门,那就是误解了祖师西来意。中国这块土地,真正禅宗祖师是八地证量达摩祖师。参禅这件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在法义上不行,所以就从自己人生经历来聊几句藏密和心中心法能笼罩住人一个原因吧:附佛。元音和大愚心中心法是很推崇莲花生和密勒日巴,末学早年在心中心外道时候,有个同修是末学好朋友,对自己心中心师父很虔诚,以密勒日巴为榜样。这位同修把师父剪下来指甲、掉下来头发都收藏好供养着,而吃饭经常是吃师父吃剩。实际上,这位同修比末学当年虔诚, 三摩地

2018-07-23

尊敬范先生您好!今天是2015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七周年。每到这天,我会想起七年前那个午后,那些瞬间消失生命。就在今天中午,尼泊尔又发生了7.5级地震,同样有生命顷刻离去。每次灾难,都促人愈发珍爱生命。我也会想,生命之于人意义,到底是什么?想到你时,尤为困惑。你,虽然于震灾中逃脱得以保全性命,却在此后生活中,极不轻松。下午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题目 三摩地

2018-07-23

嫉妒距离法则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 三摩地

2018-07-23

波斯匿王只好在国内招募:若有穷寒孤独族姓长者之子,仰仗大家带来见我!当时城市边,有一长者子,孤单一个人,靠着乞讨过活;负责招募人见了,便把他带来见国王。国王将这个人,带到王宫后园,对他说:我有一个女儿,形貌丑恶,所以从来不曾在大庭广众前示人。现在想把她许配给你,不知你肯不肯?长者子禀白国王说:我王所约勅,假使是狗,犹不推辞,何况是大王女儿,哪有不能答应呢?国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标题中问题,很多人是有一点疑惑。世间人很难要求自己在每一个境地之下,都可以完全达到一个完美标准。因此就想:是不是佛法中可以通融,把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善法?是不是以后会遭到恶果?于是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我怎样去看待世间人?为什么有人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会遭到不好报应呢?许多人很奉公守法,不是好人,也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请了一周假,想回老家待几天。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觉得目前身边发生一堆闲事让人心绪烦乱,不明不白。所以想逃出去几天,喘口气。这几天网络上都在讨论《花儿与少年》里许晴,说她任性矫情太敏感。确,在别人看来,许晴经受那些小委屈不过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不值当让她产生那么强烈情绪,甚至上升到价值观问题。可是我看完之后却感同身受,且看到那些攻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3

编者小语:端午小假刚要过去,一年一度高考分数马上要揭晓,今天正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益!也许您今年不是考生,也不是考生父母,依然相信这篇文章会引发您思索!听闻麻省理工学院某中国籍学生消息时,我正在公交车站无聊地翻着手机。曼哈顿灯光已经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每一个角落,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一个夜晚。这个28岁 三摩地

2018-07-23

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这个情况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地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来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嗔,他人来恼,尔乃生嗔;譬如说:你或者是无事而闲坐,或者是正在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就是前来干扰你,让你或者是没有办法享受清闲,或者是没有办法继续作你想要作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关于修行经文整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