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enis6699菩萨问:因为一天之中总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作些简单的事情时忆佛可以一直提起,但如果作些较复杂、须动头脑、须专心的事情时,就没办法全时都能提住了,可能只有刚开始时提住一段时间,或想起时再忆起而已。如果一整天都是如些做这些复杂的事时,则可能就把忆佛的念头给忘了!jade99菩萨答:这种过程是正常的,请勿一直放在心上而自障圣道。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说的忆念成片是怎么回事?是必然现象吗?如果能做到成片时,是否就可以参禅了?还是一定要从拜一尊佛到多尊佛以后,才可开始参禅?还有,我早上要上班,时间很赶,有时间就多拜,没有时间就不拜了;在下班后再找时间拜佛一小时,这样可以吗?平时为了不丢掉忆念佛的念,尽量想着此一念。人变得不爱说话,总是若有所思似的。这样正常吗?答:拜佛的时间可以依照个人的时间而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讲息恶品,为什么要讲息恶呢?就是我们虽然知道学戒很好,我们也想办法要把戒持清净,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我很想把戒持好,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因缘,让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所以在《阿含经》当中,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本来就常被使用,像说万众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团结一心,都是在说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的完成一项艰钜的任务。那如果说是各怀一心呢?那就各自怀着不同的想法,不能够同心齐心,那就会像《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另外说到个人呢,则有一心一意,就是全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直以来无相拜佛功夫无法上手,是因遮障太多所致,后来发现这些遮障原来是来自于对自我的执著引发现起。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天是平实导师传授三归五戒的殊胜日子,来自各地的信众将齐聚台北讲堂。清晨,我们一群人也乘搭台中讲堂贴心准备的游览车北上,正逢寒流来袭,全省笼罩低温,气象播报北部将下探8度,虽是冷飕飕但大家仍然满怀的欢喜,因为我们期待这一天已经许久了。当我们抵达台北讲堂时,看到许多义工菩萨已经在大楼下等待了,义工菩萨们个个笑容可掬,亲切的引领大家进入讲堂,让我们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的人问我:不想拜佛是不是业障太重?第一个:我不知道你的内心是在想什么。第二个:你不能用业障来说明。因为我们一讲:这是业障,我们就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了。这是业障,好象跟自己无关了,还应该看看自己为什么这样。这个我帮不了你,只能是你自己观察自己。你得看看自己背后究竟是什么,哪些事牵挂着你。就好象每个人的有很多,不同的欲求它随着环境的不同会生起不同的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意根也名现识,转识。从广义上说,意根只要是在遍计所执,都是掉举,(令如来藏)流注染污业种(有漏有为法),令众生沉沦生死为业。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目念应化身佛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所以学无相念佛;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可怜的孩子:你在娑婆世界跑累了吧?也许偶尔感到虚幻的快乐,可更多的是茫茫长夜难以忍受的痛苦。快回来吧,我的孩子,你可知道极乐世界才是你的家!孩子!你久劫奔波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模样了吧?家乡这里无比美丽庄严,黄金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砂铺地,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四边阶道,金、银、琉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他们在此生所做的恶事不就可以不受报吗?比如我未信佛前曾杀生,但如果我舍寿后,能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不受恶报吗?为什么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呢?再如,我贪心重,爱吃面包。但如果能往生极乐,以后在极乐不需饮食,又怎会有贪美食的恶报呢?答:念佛人忆念阿弥陀佛,寿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数带业往生,既然带业往生怎么没有受报呢?只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之魅力就是一定、一定可以亲身检验如实,而不是泛泛而空洞的!据末学所知,断我见主要在观行意识心之虚妄、无常!倘若连眼识的相貌都不曾认得,那对于意识的相貌更是决定不会认得的。如此就是于煖法尚没有生起,更妄谈断我见了。所以当于真实善知识对于断我见之诸多开示多多熏习以后,更应进一步思维、观行诸如:根与尘是什么关系?尘与识又是什么关系?乃至根尘识的生起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经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净土,是诸佛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佛。一、念佛三昧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生理:低头时拉开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2.为什么拜佛要头面贴地?佛法: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生理:头、心脏、全身和足底几乎拉平,拉开脊椎关节,脑脊髓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很重要,一般修学佛法的人通常有个坏习惯:念佛人不学禅,学禅人不念佛。他们认为学禅与念佛是互相冲突的。有的学禅人,你告诉他念佛法门,他会说:念什么佛?那是老阿公、老阿婆才念的!一天到晚在那里念佛,他们懂得什么佛法?假使遇到念佛的人,你告诉他:念佛人也应该学禅。他会说:学什么禅?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学禅?末法时代根本就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的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