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刻我正坐在由北到南的火车上,淄博到武汉,这980公里的距离便承载着我思母之情的浓度。20年前,我两周岁,父母因故离婚,法院把我判由父亲扶养。按理说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是不记事的,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开之时她满眼的泪水和我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的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净双修路程及禅三共修期间心得国小的时候,同学间吵架,心里就想:“一样都是父母生出来的,为什么要吵来吵去,分你我,争来争去?”国中的时候又因为姐姐的一句话,深深埋在我心底:“想要学佛法,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修学!”心想不知要如何去极乐世界?听起来好殊胜喔!也很有信心自己可以找到去的方法,只是不知是未来的哪时?不急!等待因缘吧!在专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等主张其已明心,今称著信受阿弥陀佛本愿之正机,已决定得生极乐,生于极乐已,则一切烦恼习气皆不再现行,所以现在不必辛苦的去对治自己那粗重、染污之习气,也不必再修学任何方广经论及唯识种智了。然而末学仅提一问:佛未曾于经中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习气即自然消失,若是阅读经中佛之开示法语,应该全面信受,不可只信佛于经中符合己意之说,忽略不利于己意之说而不予信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佛啊,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嘛,心里面念佛也是念佛法门啊,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容易修学。念佛法门之殊胜----二、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修学佛法每一个学佛人有种种根器不同,依着种种根器不同念佛法门就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念佛法门。好比说下根人来修学持名念佛,中根人的话就可以来修学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做为佛弟子,您认为是往生极乐世界修行比较快呢?还是常住娑婆修行比较快呢?要说明这个话题,首先要先了解禅与净土的修道差别。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然而有些人因此而心生疑惑,认为:念佛必须执持圣号,口唸心念,如果修观的话,则有佛的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必须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者又如何能够互通呢?又如何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法门的修行也涵摄了圣教门,具足各种佛法,一切佛法的修行结果,全部都要汇归于净土。持名念佛而不能了解第一义的人,只能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生而已,但是不至于下品往生。关于下品往生,有些祖师误会了便说:“唉呀!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两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不对,他的徒弟们肯念佛,又不造恶,如何会是下品生呢?他们应该是得上品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我们今天便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的代表,以求生极乐来代表净土,而说禅与净土的简择。随后要谈到关于速行道与缓行道、易行道与难行道的简择。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切利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观是专门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无量寿佛的身相,就像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阎浮檀金,所放出来的那一种金色。佛身的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一条恒河的每一颗细沙代表一由旬,一个恒河沙数由旬就不能想像了,现在说不只是六十万亿,是六十万亿的那由他的恒河沙数由旬---无量寿佛身量无限的广大。修此观者心量必须无限广大,才能观想无量寿佛无限广大的身相。想好之后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我们今天便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的代表,以求生极乐来代表净土,而说禅与净土的简择。随后要谈到关于速行道与缓行道、易行道与难行道的简择。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切利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蜎(xuān)飞蠕(rú)动,小虫类的飞行和蠕动,指形体细微渺小的生物。〗[按]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佛土双标《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rdq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则不欲生西方者,独非舍彼而求此耶?若云彼此两无所求,是执断见矣〖断见,认为死后身心永灭的邪见〗。若云彼此两无所舍,是执常见矣〖常见,认为世间万法及自身心永恒不灭的邪见〗。《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故虽炽然往生,不碍无生之理。至于心净佛土净之说,有理有事。若言乎理,何见求生者之心必非净,而不求生者之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吉罗,即突吉罗,所有犯戒种类中最为轻微的一类〗,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即地狱〗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即戒法〗。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又有住念佛堂,长年念佛者。彼皆现世能为人师,来生即成佛祖乎。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诸瑞相,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法。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是也。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家的实商量,亦复如是。若举扬向上,虽指尽世间法法头头为问。答时总归本分,绝不就事论事。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纵有似乎就事说者,意则在彼而不在此。若认作就事者,即白云万里矣。的实商量者,禅书不录。所录者皆属本分话。若欲知者,必须广阅群书。否则看万善同归集,及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亦可见其梗概矣。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嘱至祷!相关精彩文章:【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原标题:临终三大要)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