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先来看欲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修学佛法,如果能修观像念佛的话,「经于日月,成就一切佛法」。但是欲修这个佛法之前应当先修定力,尤其是要先修忆佛的功夫。这个法门也和一行三昧一样,需要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才能观像念佛,这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修学任何一种念佛法门,都要先知道有什么前提,然后能够成就某一个境界、某一个法门。绝对不能够断章取义。断章取义而想要成就一切佛法,遥不可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九品往生表一依《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整理 往生需要的条件往生时接引的佛菩萨及称叹往生时的坐台上品上生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极乐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证信之后,我们现在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三资粮里面的第二个资粮:叫做愿。这个愿又有分邪愿、恶愿、许愿、善愿以及正愿。这个邪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心术不正,他就发起愿力:我要驱使什么样的鬼神,我要供奉什么样的鬼神,然后我利用那个鬼神;向他求愿说:希望你帮我把某某人让他生病,让他受害,这样子就叫做邪愿。因为他发心不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的过程,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佛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在心如果散乱的状况下,我们就没有办法止静;当我们打着妄想,我们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忆佛,那么这个散乱会有哪些样状呢?我们来藉着无着菩萨的分类,略为了解一下。无着菩萨他把修定时,会造成心的散乱状况分成五类。无着菩萨说:“心散乱,有其五种:一、外心散乱。二、内心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仅就礼佛时身体的形状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在此暂且假名为(一)圆背拜佛功、(二)平背拜佛功。功字之义是指多次重复一套动作,因而成就某种结果。例如练舞功可能成就舞者色身、舞者生涯,练举重功可能成就举重色身、举重生涯,练作文功可能成就文者色身、文者生涯等等。本文只探讨二种拜佛功的特色及对色身的影响,不谈修行的成就。驼背之形成世间有好多人精进的修练驼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谓的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这个应该是从一般世俗的善法跟伦常来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从各个国家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以来,早就有所谓的的名称留传下来;这意思也就是说,某一个教派的教义乃至说它的所作所为,是会对善良的社会及风俗,是会有所妨碍乃至会有所伤害,所以有时候就会受到国王或国家加以明令地禁止乃至消灭。就好像早期不是也有一个教派叫作鸭蛋教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人问这样的问题,看起来是在问有关于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情。好!前题确定了以后,就可以开始来讨论这个问题了。首先从既然念佛号这几个字来说起。这个人,我们姑且说他叫作某甲好了,某甲为什么会念佛?这绝对不会是一件单纯的事情,若是真的想要了知这个问题的根由,那么我们不妨就可以来个追根究柢,也许再来个旁徵博引。意思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是某甲在世间生活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是否必须要放弃目前现有生活的享受?就这个问题来说,并不是每个人的条件是一样的。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对于这个情形,有些人可能会遇到,但也有的人都不会遇到,不管如何,我们都要有正确的知见来作判断。其实瑞相的示现是有很多种情形,而且这个瑞相的示现的情形,佛陀在人间的时候是常常发生的;但是,佛陀在示现涅槃以后,而不在人间住世的时候,那我们就要谨慎小心,用智慧来作抉择。例如现在在末法时期,我们就应该要谨慎小心的面对这些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的时候,也就是说要谈一谈阿弥陀佛所摄受的众生根器,以及往生后证果的差别。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来看看上品中生在经典上是怎么说的,经典是这样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下来我们再看后面的是怎么说:【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进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萨他的条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萨简单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经典,不需要证悟实相、亲见自性弥陀,也不需要深解,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下去我们来讲一下中品生的菩萨,我们进入到中品来说。我们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萨,佛在经典上怎么说呢:【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再看中品中生的菩萨是怎么说的:【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再来看中品下生的菩萨:【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所以我们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这个众生,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接下来,再进入下品生的菩萨,我们来看一下怎么说:【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毁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个下品生的菩萨,下品上生的菩萨乃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看下品中生的菩萨在经典怎么说:【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看下品下生的菩萨是怎么说。经典是这样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要跟大家谈这个最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都会起一个疑问: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念佛一声罪灭河沙,那是不是代表著,念佛我只要念个一声,然后我把所有的罪业消除了,那是不是就代表了,我们今生所作的这些修行都已经成办了,并且这一生所有的罪业都消灭了呢?乃至于我们就因此而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呢?正因为有这些质疑,所以我们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