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活方式,再要寻求以前农业社会的那种安闲清静生活似难可得。是故现代人若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最多亦不过一至二小时而已。除非善修静观之人,并能寻找到若干方便善巧之方法助行,否则不易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株宏禅师,即是念佛人所尊称之莲池大师。依莲池大师塔铭所载:《单飘支杖,游诸方,偏参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随众炼魔。入京师,参笑岭德宝。笑岭道:“咄!汝三千里外求我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称为念佛,但大约是打妄想的时候居多。较精进者,发觉妄想时,便赶紧回到佛号。真正精进的人,是念佛时不但心中默念佛号,也同时忆念著佛。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一节本法门是修定之法门,非持名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注五)一般人修净土法门,大多是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念或默念佛号的方法。不停的唱念,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佛之名号,名事一心。持咒的人亦大多如此。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截至年底的四个月内,共有九个人修成。询以曾上课听闻此法而尚未习熟者,多因不喜拜佛及持名念佛等初期方便法,而未如实修行,致未能熟习。末学曾于一九年夏天,在某寺院以“谈无相拜佛与无相念佛”短文赠与数位修禅的居士。部份人因不喜拜佛,便弃置寺中。有一善根极厚之人,于接获该寺发行之月刊时,欣见刊物中夹有此一短文,阅后极生欢喜,如文修持,早已习熟。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三节念佛圆通之精义(续谈知见之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无相的念佛法门?末学将于谈过知见之后,再来叙述如何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各种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进入此一法门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则希望行者务必耐心详细体会知见。以免错用功,枉费精神和气力。凡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上摘录道信禅师的话,目的在于去除或降低行者对于色身、名号、声音、妄念的执著。世间多被贪、瞋、无明等三毒所遮蔽,以致不能亲见佛性,因而贪于色、声、香、味、触,或贪于财色名食睡;常不能恭上敬下。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财势身力不足以抗衡时,便思背地中伤报复。若身力财势强大,则公然强取豪夺。种种贪瞋之身口意行,皆因无明所致。由于无明,不见众生法界之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一节三皈依及三福净业行者(注九)若尚非正式的佛,应当就近选择正统的佛教寺院,接洽办理三皈依仪式。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拜佛时不需佛堂,不需佛像,仅需清洁处所,无人打扰即可;诸如书房,无人的客厅,乃至收拾整洁的工作房、卧房均可。若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则更佳,每日早晚上香后,便可礼拜十至二十分钟。无相拜佛:拜佛时,动作极缓慢,不贪多拜,而在精神集中。心中不念佛号,专注于拜佛时之每一动作和身体的感觉,若发觉心向外缘,即摄归拜佛之动作。一心缘于拜佛之动作,不管身旁发生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此方法则不称念佛号,摒除佛号而礼拜自己所选定的一尊佛或菩萨,拜时清晰地了知自己当时在拜那一尊佛菩萨。不但口中不称念圣号,心中也不可以有圣号。没有语言相、文字相、亦没有佛菩萨的形像,乃至代表佛菩萨之任何符号都不可有。礼拜时必需安祥缓慢。专注观察自己在礼拜中的每一刹那,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拜那一尊佛菩萨。若圣号在心中出现、或圣像在心中出现,应立即舍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四节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参禅者需较强之定力及较细之心神外,尚需更强的自信心,信自己能开悟见性。若行者修成第九或第十阶段时,定力与信心俱足,此时转而参禅,较易生起疑情及进入疑团。此时参禅者仍应具备参禅之知见,应详阅诸善知识所著禅学著作、禅门典籍等,并应亲近善知识学习,可免唐费工夫,乃至误入歧途。原本参话头(尾)者,可参阅虚云老和尚之开示,便知何谓话头,如何参法。或参阅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禅至四禅的众生及三果圣人所居住之处,仅有形像而无男女之别,亦无淫行。无色界是修得四空定的众生所住之处,共有四天,纯为精神状态,已无形像。注七、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谓参禅人,心生疑情,努力参究,住于疑团之中而浑然不知周遭一切事物,犹如睁眼瞎子一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譬如回家时、在路上参禅,走过家门而不知。又如坐中参禅,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以上是说明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通章的见地,接下来我们说实相念佛人的功德,我们把他分成三个部分: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见地是慧的正受;定的正受就是他所住的境界;解脱的正受是解脱的功德。第一目见地正受见地的正受,我们要引用《大宝积经》卷二十一:“已离身见,是则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