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言,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中观、唯识)并咸遵圣教。(《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义净大师著)可见中观与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公元二、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误会中观之举例自古及今,每有大师在未证实相中观之前,以自己曲解的中观来批判唯识,认为唯识讲有不究竟,而中观讲毕竟空,方是究竟。然若问其何为中观时,不是现观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具有的八不中道体性(中道观行),而是将三界万法所具有的无常空、一切法空、缘起性空的性质当作是中观。如是误会,略举例说明。1、误会的一切法空(1)一切法之内涵在《阿含》诸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章引言在第九期的电子报,末学以「从微笑浅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为题,简单的叙述了末那与意识的互动状况。文中对于由意识所启动的「应酬式的微笑」以及潜意识(末那)所直接传送出来而自动产生的「真正的微笑」(DuchenneSmile)作一简单的剖析。其中借用了法国解剖学家杜胥内(Duchenne,Guillaume1806~1875)以神经科学的观点,发现这两种微笑所牵动的脸部肌肉是大异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这篇短文里,我想用较轻松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而不想引用太多深涩的教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美丽笑容。希望我们天天都能微笑,并从微笑证入法性,从证入法性转依其清净无我性,从此步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行好的修学里程碑之开端,迈向成佛之道。谈到美丽的笑容,大家应该是既亲切而不陌生的。人类对于情绪的表达有许多种方式,而微笑是人际互动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现在社会上,由于科学昌明,世间也普遍流传着唯物论的思想,相信「人没有后世、前世,意识由大脑产生」的人可能比相信「意识轮回转世」的人还要多。那如何根据佛法如何来观察「色蕴」(特别是大脑)不是意识的起源呢?意识是依他起性,色蕴五根、末那、六尘和第八识,都是意识存在的条件,并不是只有色蕴五根就能够单独产生意识;假使单靠色蕴五根就能产生意识觉知心,那么色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1,第六识意识: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想要仔细分别法尘,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这就是说,能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都是意识心,都是因为五根接触外五尘,然后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而有。若五根全部毁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缘觉等人一向宣说无有我可得,若真实无我者,是谁于人间有生?又是谁于人间有灭?愚痴凡夫等人,总是依于生灭之法,而堕于众苦之中,不能觉察到众苦灭尽之境界,所以都不能真实的认识涅盘。」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诉大慧菩萨:「如来藏乃是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正因,这个如来藏心,能普遍的兴起而造作一切五趣六道众生,当他兴造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自古及今,佛教界就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未曾深入唯识者,极力排斥唯识。对此,于《央掘魔罗经》卷二,世尊早有预言:过去世时无有惭愧,已无惭愧、今无惭愧、当无惭愧,闻如来藏不生信乐,已不信乐、今不信乐、当不信乐。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诸法缘起性空」,那是断灭论的邪见,当以八识论的立场来说蕴处界一切诸法乃是缘起性空,这是学人应该要有的前提知见。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学人发菩提心已,于外门修积资粮,于七住位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由此转入内门,以所悟的第八识为基础,进修唯识种智,由此断尽我执、法执而得以成佛,如是修行才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是故了悟第八识对于成佛意义重大。然宣讲第八识之经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都没有形色,都不是物质的色法。《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故。四者修道位。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因果分、修差别分及三学分,是此十一位中修道,即是唯识行也。然而此唯识行所修证者,其实仍是依七住位所证得的唯识性为根本,进修胜妙细密之一切种智及修除习气种子…等,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地以上的诸地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地的第八识心叫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第六意识心经锻炼所产生的种种境界,会容易使人误会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心的现象举例:a、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说:「识入母胎而住的缘故,使得受精卵或渐渐形成的色身不烂不坏。(语译)」因有阿赖耶识故,方得有色身五根,故说五根从阿赖耶识出生,由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故,能执持受精卵及摄取母血中之四大种而制造吾人身根,然後才有五根丶才有六识及万法。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丶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前正在演述的是平实导师于公元两千年所写的成佛之道《宗通与说通》。当时整个佛教界的大环境,对以如来藏为主轴的佛菩提道修证,仍然是懵懵懂懂,所知极为浅薄,到处都充斥着常见、断见,乃至各种外道邪见异说。平实导师为了救护被邪见所误导的众生,以无比的悲心和深妙的智慧,撰写《宗通与说通》,来阐述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正义,普愿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萨们,都能因此书而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现乐诸圣人证于自智境功德转增胜自共无能说现法诸定者了境唯是识得第七地已转灭不复生心识之所行一切诸境界所见虽差别但识无有境瓶衣等众物境界悉皆无心变似境生谓能取所取譬如星月等依须弥运行诸识亦复然恒依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