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明心人断了三缚结,见性以后,殷勤舍除贪、瞋、痴以后再配合悟后思惟修,以及见性体验,然后继续修学后得智——差别智,而得到牢关解悟,在因缘具足以后,体验牢关境界,称之为破牢关。那么这个破牢关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习性,配合他今 admin

2018-07-21

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修行是从初住位「布施」到十住位「见性」,这都是习种性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 admin

2018-07-21

在上一集由正纬老师解说了十信位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就是要亲近真 admin

2018-07-21

佛性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意思,是说禅宗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自性,更不是指眼识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佛性、未入地十住菩萨所证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佛性、诸佛所运作佛性。本书所说 admin

2018-07-21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admin

2018-07-21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自从正觉同修会开始弘法以来,各大道场口头上抵制说法是:“萧平实弘扬法义很奇怪,与各大道场都不一样。”暗示说正觉同修会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 admin

2018-07-21

由于禅门,所施设方便,容易遭得误解。随予简要说明,于明心一处,先将迷雾之处,予以清除。这是从一个教授禅居士,所猜测真心,来予以简易分别。让大众菩萨知道猜测是会落入迷团之中,而且无益于证悟真心。有人说:「本来祖师禅以心印心,重在契悟。」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 admin

2018-07-21

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初期,人们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根本是慧,所以往往定多慧少。那时禅宗祖师传法往往是注重慧引导,而不必在定修习上费心。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定力也越 admin

2018-07-21

什么是禅?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r admin

2018-07-21

今天讲不论是精神讲话,或《成唯识论》开示,都是非常重要法,都与明心者悟后修入初地有关。现在先说今天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影印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印下来,其中有些地方用笔圈了起来,这就是今天精神讲话主题---明心与初地---主旨所在。有人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成唯识论呢?它那么啰嗦!”又有人说:“老师!你不要讲那 admin

2018-07-21

今天讲是“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请各位菩萨翻开课本《成佛之道》第28页。我们经常听到善知识提到“佛菩提道”这四个字,可是佛菩提道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清楚,因此藉这个机会加以说明。所谓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是菩萨成就佛道所必须经过五十二阶位,这五十二阶位是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 admin

2018-07-21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admin

2018-07-21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要长时间修持,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累积多了就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过程,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正知见以及 admin

2018-07-21

但我们认为这样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角度、但有经典依据来作不同说法,要将禅与净土法门作一个融合。我们今天便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代表,以求生极乐来代表净土,而说禅与净土简择。随后要谈到关于速行道与缓行道、易行道与难行道简择。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切利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 admin

2018-07-21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admin

2018-07-21

首先我们来介绍解脱道修行。什么是解脱道修行呢?解脱道意思就是断除我见和我执,也就是在声闻法中初果到四果所断烦恼。断除了这些烦恼就可以出离三界,永远不必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因此称为解脱道。解脱道初果所断烦恼是三缚结,也就是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贪著,使得贪嗔痴淡薄,所以称为“薄 admin

2018-07-21

中国佛教主要表现为大乘形态,而大乘佛教核心内容在于菩萨道实践。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 admin

2018-07-21

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女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女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他一定先跟女众招呼说话,然后才和男众招呼说话;这就是不清净末那识,就是烦恼障习气种子,属于菩萨道中所修断习气种子。阿罗汉只是把烦恼障 admin

2018-07-21

一、断除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最好方法就是实践八正道。《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 admin

2018-07-21

三缚结内涵上一集已经由正纬老师讲完断我见,接下来由我来为各位菩萨讲解断三缚结。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