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先来看佛教对[众生]概念的定义:《杂阿含(一二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是身无知,犹如草木、沙砾、墙壁,无所觉知。四大和合,父母所生。].....《佛说象头精舍经》由上可知,一切草木不会[于色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佛圆寂时是慢慢卧下的,头还没有挨到枕头就进入涅盘了。这是涅盘像的由来。2、您可以试试:右侧卧,双腿并拢微曲,把身、心、息调顺舒服。把左手轻轻搭在左胯之上,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叉开。然后手背贴枕头,脸贴手心,而耳朵的位置在叉开的拇指和四指之间。3、开始可能不习惯,不舒服,慢慢就好了。一开始走样是正常的。一切不去管他,在于坚持。时间长了,利益自现。(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方案是根据地藏经和其他经典的提示有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其他经典,念佛菩萨名号后出现了一些逆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于是对于佛经中讲的修行的种种殊胜利益起了疑心,甚至退却。又有人在行行了一些善事后好像没有的到好的结果,于是认为行善并无什么益处。等等情况。那么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有诵为水潦鹤的。时至今日。其讹误更多了。水潦鹤。就是鹭鸶鸟。见之有何意义。解生灭法。能离苦海。故有百岁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也。末世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当参学的人。若无试金石。必从邪沦坠。只见境风浩浩。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道。真不容易。沩山老人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外,佛陀的一一毛孔有种种的功德。这些每一毛的功德合起来,都不如八十种随形好的一种功德;聚合八十种随形好的功德,都不如三十二大人相中一相的功德;三十二大人相里面的除了白毫相跟无见顶相之外的,三十相合起来的功德,不如白毫相的功德;白毫相的功德,又不及无见顶相的功德。佛陀这样说的意思在说什么呢?是在说白毫相功德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说:如果要修学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每一个大人相的修集,都要以百种福德来作为围绕。也就是每一个大人相要能够的时候,事实上要有百福庄严;也就是说每一个相要有百福庄严,才能够最后成就菩萨的身力,来使得菩萨所显现的三十二大人相能够异于转轮圣王,乃至超越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大人相,可是菩萨最后成就佛果,所成就的三十二大人相是超越转轮圣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我们来看佛陀的开示:善男子!菩萨从修三十二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间多闻无厌。也就是说:佛陀说我们在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是要多闻无厌的。这多闻无厌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听很多种、很多种,多闻是说我们在谈论第八识如来藏、我们在谈法界的根本因的时候,事实上所说的统统都是一个法,事实上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有人可能会认为说:为什么我们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谈到菩萨身力的成就,是初修三十二相业的时候。可是怎么样能够让菩萨的身力一直成就而没有毁坏呢?经典里面说:善男子!菩萨修集如是业时得名菩萨,兼得二定:一菩提定、二者有定。这里佛陀就有开示说:如果菩萨要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是要兼得两种定。也就是如果一个菩萨真正开始来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他可以称为菩萨,因为他已经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满足十信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说善生菩萨他提出一个问题,因为经典说佛陀有不可思议的身力,善生菩萨就问说:佛所说的菩萨的身力,什么时候可以成就啊?也就是如何成就菩萨的不可思议的身力。佛陀就说:初修三十二相业时,也就是说一个菩萨开始来修三十二大人相,来造作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这些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可以逐渐来成就菩萨的身力。那我们说什么时候是初修的时候呢?如果我们从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何才是真正的供养僧宝?佛开示如果有供养发心菩萨、出家戒、比丘比丘尼戒、向初果的人,乃至阿罗汉的人就是供养僧宝。在佛门有很多人,往往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殊不知世尊所认定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而是以他有没有证法,有没有证果来认定。如果他有证法证果,纵使是在家人也是出家人;如果没有证法证果,纵使现出家相还是在家人。在《杂阿含经》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要谈的是:如何才是真正供养法宝?佛开示: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供养法呢?如果菩萨能够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菩萨又如何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呢?如果菩萨能够以至诚心相信佛说,而且欢喜地受持、读诵、解说三藏十二部经,如实去修行,不仅自己这样作而且也劝别人这样作,是名为菩萨真正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唯除经典脏了,不能清洗外。此外菩萨还要书写三藏十二部经并且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在修学佛法过程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波折,而求取佛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如来之力,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你要亲近于佛。而佛的十力种种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的缘故,菩萨欣羡这样种种的十力,因为这个十力可以让你了知许许多多的法。譬如说佛对一切地方、一切处,到底哪一个地方是有道理,哪一个地方是没有道理,佛一切是了知的;这个地方有道理,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有如来才能将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告诉大众,一切天、人、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都要随从如来的教导,所以没有人可以与佛相提并论。因此,应该以至诚心、精进心、殷勤心来供养如来生身、如来灭身以后的舍利,也应该供养如来的形像,如来的塔庙。由佛的开示可知:一者,唯有佛对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无所不知;唯有佛对一切法究竟了知。如果有人宣称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将继续谈如果供养三宝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福田?所谓的佛宝就是如来世尊。如果在如来世尊种福田,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法宝与佛宝一样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僧宝有三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为什么如来世尊有两种福田?首先谈的是报恩田。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众生供养如来世尊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为什么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说明如下:首先,如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忍辱度为什么说有智慧的庄严?我们可能会忍什么?譬如说:忍于打骂。好!先不论说被打、被骂是不是合理,正当你决定忍下来而不予以反击的时候,一者,可能是因为你以前之不能够安忍,所以反而吃了大亏;二者,你可能现前就观察到,知道绝对没有办法赢过对方,所以这个时候当然就识时务者为俊杰,因此而就安忍下来。因此,在世间法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往往是以世间的智慧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2)换句话说,菩萨应该修集布施…等六波罗蜜,才能初步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而其中的布施、持戒、精进度,是属于福德庄严;忍辱、禅定、智慧度,是属于智慧庄严的范围。譬如说:布施法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大类。若是单说一般的财施与无畏施,这是属于人天善法,所得的果报是在欲界世间的五欲果报,含摄世间的善业之中;而一般的人天善法的法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为什么是自他庄严的原因,上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已经先概略为大家说明了。接下来,因为善生菩萨启请的缘故,所以世尊接着就回答: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学佛之后在生活中又是怎么使用的。一般而言,学佛以后所用的言词也会有所改变。譬如说:两个人见面以后,会称赞对方说:你今天的容貌特别庄严啊!其实他原本的用词可能是你今天特别漂亮!或者是你今天特别英俊!对小孩子他会说:你今天非常可爱!假如又有人说:学佛以后,渐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无论祂是哪一佛国的世尊如来,运用有语言或者无语言的种种方便说法,绝对是以第一义谛如来藏的真如佛性为根本,因为佛佛道同的缘故。所以当众香国的菩萨接著问到:“释迦牟尼世尊是以什么来说法的?”维摩诘菩萨就说了: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维摩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