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法会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活动以及仪式吗?读过《金刚经》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第一段是〈法会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弟子宣说这部《金刚经》起因;所以,法会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经文,里面佛陀开示经文,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经文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 三摩地

2018-07-22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差别,以及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深意。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净土,将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菩萨不是佛,阿罗汉更不是佛,那佛陀是不是唯一呢?佛教认为,四维上下等十方有无量佛世界、佛净土,如同恒河沙数那么多,无穷无尽,称为十方世界、十方净土;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佛摄受度化有缘众生,称为佛世界。譬如我们地球所属太阳系这个小世界所在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化度佛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及东方清净琉璃世界,则分别是阿弥陀佛及药师佛度化 三摩地

2018-07-22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人可以被称为佛?首先要从佛十号,就是佛陀十种称号所代表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十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首先来说如来。如来是说,佛陀所宣说敷演一切法教,都是依于亲证如实正慧而说,都是没有虚妄,没有变异,真实如理,没有颠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何才是广结善缘?这是需要以智慧为先导来作抉择,应当以七圣财成就作为核心要点,应当以摄受内容、内涵为基础。因为如理如教摄受,才是摄受成就佛道国土;所以,智慧简择对于广结善缘来讲,乃是非常非常重要。有透过智慧简择来选择、选择善知识,并且在这当中一一检验,符合三量事实,依于圣教开示而行;同时我们还要配合自己智慧抉择,这样来广结善缘,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知道,广结善缘是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但是如何才是广结善缘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主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探讨一个问题是:所谓缘有哪些?如何才是善缘呢?那广结善缘是什么?然后再来讨论:如何才是广结善缘?我们先来研究所谓缘有哪些。要如何了解这些缘呢?我们先举一段世尊圣教。世尊在《阿含经》中有这样开示,世尊说:云何二难解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了解,诸佛菩萨所作,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在道业上面进步,所以常常有很多种情形是以起信为主。也就是说,有时候佛菩萨在你用功时候,或者用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偶尔会因为某些根器众生他需要鼓励,需要鼓励他才能进步;所以就示现瑞相来鼓励这个行者,让这位修行人能够生起信心,因此看到瑞相而更加努力往前进步,让这个缺乏信心人能够提起信心乃至信力。我 三摩地

2018-07-22

回向乃是一个非常殊胜善净法,这是一切菩萨都应该要彻底实践善净法。但是回向这个功德法,比较是属于事修部分,需要努力去实践;而回向这个功德法,乃是成就佛道广大福德一个非常非常重要加行。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有开示说,我们看弥勒菩萨怎么说。弥勒菩萨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菩萨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佛,努力精进成就佛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佛道,未来成就佛道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修证佛陀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修行,在七住位明心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人认为偶像崇拜,就是迷信、盲从而且没有智慧。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人对于一些特定人或者物品,他产生了崇拜而迷信崇仰那这样不理性行为,所以,一般说这样迷信盲从人,说他是偶像崇拜而迷信。其实这个问题关键倒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你崇拜对象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不符合事实而迷信盲从,那就是有过失,就是有过失偶像崇拜;因此,关键是否要符合事实,符合法界事 三摩地

2018-07-22

关于这个议题,我们很肯定说,真正佛教不是崇拜偶像,而是依循真理探求实相。佛教乃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是一个探求真理宗教;所以,一个真正佛教修行者,首要目标就是探求真理,亲证实相为先。因为他实证了生命本源,也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法界实相心以后,进而依循于所实证法界实相心清净体性,而修正自己五阴行为,这样广行自利利他菩萨行;最后成就 三摩地

2018-07-22

忏悔方式是可以从理上以及事上这两种方式来实践,也就是说,有事忏及理忏这两个部分。我们引用一段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开示说明,经中是这么说: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因此,佛在经典、律典中所说方式,要如何实践忏悔时,可分为事忏与理忏。从事忏上来说,如果是上根重戒过失,那他 三摩地

2018-07-22

忏悔是佛教中很重要一个善法,忏悔功德乃是非常殊胜,因此,佛教当然相信忏悔。同时,佛教也彻底实践忏悔这些善法,因为忏悔乃是众生改往修来远离恶业一个很重要加行方式,经典上也说忏悔乃是七种最上供养之一;七种最上供养就是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因此,忏悔这个法乃是修集福德一个很重要行门,因此,菩萨在广行菩萨道而修集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华严经》里面曾经有看到佛有这样开示,就是说如果我们所作恶业,如果真有所谓体积或者是形状来包容这些恶业话,那么即使是像十方世界虚空这么大空间,也都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恶业。当然,我们看到了《华严经》里面这样讲话,心里面可能仍然会怀疑——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我们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谈是因果这件事情,我们谈到必然就是所谓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许多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前世,我们也有无量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这个才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罪业忏悔,有人会认为说:我造作了过失了,我是不是来修个福,就可以把这个罪抵掉了呢?这样子是不是能够把罪能够就是让它灭掉了呢?那我们引用一下六祖慧能大师一句话,让大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六祖慧能大师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 三摩地

2018-07-22

因果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印象是什么呢?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人,往往就会觉得,我们种了什么样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 三摩地

2018-07-2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到底应该要怎么去理解呢?我们要提醒大家就是,《金刚经》跟《心经》,它们都是所谓般若系列经典。这类型经典,要能够正确解释话,有一个最重要最重要前提,就是一定要先找到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清净本心。如果没有找到清净本心话,任凭我们用什么样方式去解释,不管我们说我们自己是怎么样不执著,那都不是这个所讲意思。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只是观照世间没有所谓永恒存在事物,而不执著话,我们如果把这件事情,把它认真去跟教、天主教,或者跟印度教,或者甚至就跟在旧中国地区所衍生出来老庄道家思想,我们跟这些教派或思想印证看看,如果我们真认真去思考其他人教义、其他人宗教哲学话,我们会发现,乃至于教、天主教,乃至于印度教,乃至于老庄道家,这些个宗教都反覆告诉信徒们:我们现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