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世间人知道说有个极乐世界,当他的亲友遭遇到不幸的时候,有的人因为这个传统文化,他们就在这地方,就设立了一些画像;然后希望借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能够接引他这位过世的亲友,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然而究竟理来说,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天堂,因为天堂是泛指于天界的。不过虽然如此,但一般的人并不了解,所以先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说明。那耶稣教的天堂又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是如何变丑的?我们看一段经典里面这样的描述:【若彼众生以手撮此地味食已,如是如是,身生转厚、转重、转坚,若彼本时,有清净色,于是便灭,自然生闇。婆私咤!世间之法,自然有是,若生闇者,必生日月,生日月已,便生星宿,生星宿已,便成昼夜,成昼夜已,便有月、半月,有时、有岁。彼食地味,住世久远。】(《中阿含经》卷39)这里佛陀又告诉我们一个律则:如果说身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没有一尊佛会入涅盘,因为涅盘就是祂如来藏所显示的,如来藏在佛地称为无垢识,无垢识就是代表说再也没有无明的垢染,在没有无明垢染下,得到究竟之觉;这种情况下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佛所说的这个八识的正理,这六七八就完全可以相通。你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心完整的相貌,完全没有遗漏。虽然十地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有梵天主,然后在印度教里面认为他出生了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有情。或是说只有出生人好啦!当时候如来就亲口问他,因为这梵天主来礼拜佛。如来说:那你是不是可以出生一切的人呢?实际上这梵天王他是没办法回答的。那佛陀又一直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个世间的宇宙是你创造的吗?等等等等等等等一直问。这梵天主最后只好说:不是!不是!不是!面对着佛陀一句又一句的问题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学人主动想要进一步修证佛法,进一步想要求智慧。这一类的学人就可能会说:我当然知道课诵就是要求看懂经典里面的真正意涵,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懂啊!所以有一些善知识就会跟他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就这么看着,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不是一样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吗?日子多了以后,不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吗?累积久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啦!要是都懂了,还要诵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包括人是怎么出生的。如果说以人出生来讲,世间的人信了一些宗教,他们都说人就是他们教主来出生的,可是这件事情就更奇怪了。这教主这么喜欢生人,把人出生以后,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那你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第一,可能是你品管不良。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 | admin 2018-07-23 |
![]() |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 admin 2018-07-23 |
![]() |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净命自活。”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为什么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 | admin 2018-07-23 |
![]() |
在华人的社会里,绝大部分的人对于谈论死是怎么一回事,向来是有很大的忌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经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来请教孔子。但是孔子只是以“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就简单地带过。孔子要子路专注地学习如何安身立命等等的人生议题就好。但是如果是从究竟真理来看的话,其实应该是要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了解死亡 | admin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 admin 2018-07-23 |
![]() |
世尊曾经在《契经》中说过:在四天下中,我们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三大洲:第一是勇健、第二是有忆念之心、第三是身口意行清净。什么是身口意行清净呢?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天眼可以看见未来世的果报,但是却能够为未来世的善净果报,预先种下清净因、福德因;他看不见果报却愿意去作,所以叫作身行、口行、意行清净。第二个念心,就是念念想着布施,因为有这个心 | admin 2018-07-23 |
![]() |
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地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嗔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嗔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善业,这些 | admin 2018-07-23 |
![]() |
俗话说:“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世界上的人都怕鬼。”也只有修行人真的不怕鬼!俗话又云:“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其实鬼神并不可怕,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中的鬼道众生罢了。鬼神也跟我们一样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他们也曾经当过人,因为造作不善业力的关系,所以就投生到鬼道中了。 一般人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作为投胎转世的媒介。如 | admin 2018-07-23 |
![]() |
2010年六月底,第一次购得《优婆塞戒经讲记》,当时也是家母生命渐渐走向尽头之时,读到讲记中平实导师所提到的布施,心里总有很多的澎湃与感想,却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整理出心里的思绪,因为太粗心;而在同时,身边却有件事情发生而有所心得。家母是一位不喜吵闹、人声鼎沸环境的人,当最后在医院时,家母总是告劝家人不要找人来探病,她想要安安静静的休息。住家周围的邻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鹿群被狩猎的队伍冲散,死伤非常严重。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于是鹿王直接去到京城,来到皇宫,在大殿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善法,能够摄受善人,与善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善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善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着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而行布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