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慈心不杀,以此原则去做,就容易多了,不要整天过著很烦恼,不知如何是好的生活,那就不是学佛─愈学愈痛苦,愈烦恼,愈束缚。(3)关于戒的精神、戒的持犯判定以及其中的果报原理,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请您至各大书局请购,并详加阅读;另于《正觉电子报》第11辑、第30辑以及第39辑的〈般若信箱〉中,亦有针对受戒、持戒、犯戒等事项作出原则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上喜好的变化,就变迁得更快了,例如肚子饿的时候,喜欢油炸食品,一旦吃饱了,便望而生厌。原本追求的事物,往往厌离;原本厌离的事物,往往追求──这就是意根的变异性。意根的变异,一者受到内外境的影响,如前述所说的见异思迁。二者受到如来藏流注的种子所决定。例如,一见钟情的恋人,日后往往成为怨偶,因为他们过去世,先结贪爱缘,再结恶缘,两人见面时贪爱种子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都知道《大悲咒》最为灵验,也常常在或日常生活中持诵《大悲咒》,然而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也大多不知道这部经中观世音菩萨除了金口诵出大悲神咒外,也开示了持诵《大悲咒》的心要,经中说:【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施主未来世得到的是人身,他会长寿,绝对不会活到三、四十岁就死掉了;而且色身有力气,不会一天到晚瘫在床上,他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并且生活也过得很安乐,没有什么忧愁担心的;再加辩才无碍,能为众生说法,或在世间法上有辩才而能做种种论述。如果修学佛法时,可以具足信心、具足戒行,也可以具足布施波罗蜜,还可以得到二个最好的法:多闻和智慧。又因为多闻与智慧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弥勒尊佛准备开始说法时,他就预先呼唤大家来听法;那是人寿八万岁时,天魔也变乖了,人们也不会谤法、破法了!因为八万岁生活下来以后,什么教训都学过了;人会犯错谤法,都是因为教训学得还不够。所以在五浊恶世的人寿百岁时成佛,都要有心理准备:每一尊佛都有一个提婆达多跟着,但他却是道庄严伴。此外,你自己的烦恼也是道庄严伴。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弃思惑?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妙色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身体强健,就算年老了也不需要别人服侍你,自己可以照料生活起居,所以至少要健康。第二种上妙色的意思是长得英俊、漂亮,众人见了都欢喜。我们选佛像时也一样,往往挑上好几年才看到一尊中意的,因为想让大众看到时能感受到寂静解脱而且有大乘气象,这就很难选了。同理,菩萨摩诃萨想要能自他兼利,能有上妙色是最好的,不必劳烦众生每天早晚来奉侍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什么是放生?所谓放生就是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或是有些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答:首先,因缘果报难以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愈困苦,愈要共同努力,困苦可以兴家,从困苦中奋斗出来的夫妇,爱情是永久的,前途是光明的。有些女子性情刚愎,自骄自傲,或着因为娘家财高势大,或自恃面貌美丽,遇到家庭里事情稍有不如意,就要大声小叫,要打要吵。佛陀说的谦诫,我们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自以为美貌而得意的女性朋友,要记住佛告诉玉耶女的话:女人不以面貌端正,(便是端正)。不顺夫婿,非为端正。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诚喇嘛以佛教界最高首脑的身份修学“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西藏密宗男女双身法,最后栽倒在空行母的的“莲花”(阴道)里,成为遗臭万年、千夫所指的佛教史上第一位汉僧喇嘛——假番僧真喇嘛!还有,就是名符其实的佛教界的“一粒老鼠屎”,无论他现在如何忏悔,内心都在地狱般心态中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着生不如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厌倦官场的这些虚幻的富贵生涯,然后向往着什么?向往着简单然后朴实的山林田园生活。或者是说,想要远离从前总是被侵扰而不如意的这些环境,然后安安静静地重新生活。那么,红尘这一词被引进佛法之中,无非也跟上述的意涵有着一些关联。譬如说,有一些菩萨他曾经这么说过,他说:自开自解自为人,便向红尘利有情。而禅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出现红尘这样的名词,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师兄羡慕净土的殊胜,只知道一味的念佛,日常心行却不知改变,不知道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要想成就净土是必须基于生活中诸恶莫作(戒律)、众善奉行(福德)的行为实践的,更离不开内心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培养,佛弟子们一定要知道佛所强调的“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师兄要真想这一生学佛有所成就,能够往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观无量寿经的净业三福(注2),对照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有些人喜欢乱丢果皮垃圾,把环境弄得脏乱不堪,我们虽然不乱丢,但既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就得承受这种恶劣环境的后果。又比方说,有人发心到没有水电的落后地区行医,他再有钱也没有办法吹冷气、看电视。承受共业,并不是代受他人的业果,而是无法享受个人应受的福报,这对他个人的福报,并没有减损,所以不是代受他人的业果。同理,造恶业的人,会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六是正命,就是以正当而且如法的职业来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如法的生活。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直接的部分,是这个自心如来藉着父母的四大等缘,而出生了这个色身,以及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可以共同生活的山河大地器世间。间接的部分是透过这个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自心如来,变现了内外六尘相分,而由六根与六尘相接触,自心如来变现了识阴六识出现。辗转的部分,识阴六识当中的意识,去分别内六尘相分,再透过人们施设的语言文字对万法相分一一加以命名,说这是花、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某甲所称的福报是什么呢?一般人可能会指的说是那个人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等等,用这样来加以判断。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的福报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显示出来;换句话就是说,一般福报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然而与某乙相处的人,因为从他的容貌庄严、衣食丰腴、人见人爱、头脑灵巧等等,就说他的福报是很殊胜的。接下来,我们再来思惟看看,这里所说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学佛之后在生活中又是怎么使用的。一般而言,学佛以后所用的言词也会有所改变。譬如说:两个人见面以后,会称赞对方说:你今天的容貌特别庄严啊!其实他原本的用词可能是你今天特别漂亮!或者是你今天特别英俊!对小孩子他会说:你今天非常可爱!假如又有人说:学佛以后,渐渐地会改变也不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重,讲笑话更不庄重。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可以示现广有钱财,但是生活却得要节俭。有的人号称节俭,这个也舍不得用、那个也舍不得用;但是到处都有他拥有的山庄,只要是风景好的地方、地势好的地方都有;这是借着自己的官场势力来享受,却对外宣说是很节俭,这其实不是真的很节俭。节俭,是应该自己舍不得用,但是利益众生时绝不吝惜;这都是为了一世又一世的累积福德,使自己在未来成佛时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这个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包括了自他有情各自的八识心王,自他有情所造的共业、无明、业种等,因而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器世间与诸法等等,让有情得以在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安住,并借着自己所生的五阴世间而在器世间生活。由于一般有情不知道自性法宝,都是从自性佛宝借种种因与缘出生,因而造作种种善业与恶业,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不已。二乘的声闻缘觉知道自己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