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伊拉克、伊朗等国家盛产,日常生活常用,故该国人民少有心肌梗塞者。(七)平常读书眼皮卡卡不听话或突然手指头、舌头、脸部卡卡麻麻的,则是小中风,先三天吃1粒,或一周1粒,一个月就好了。以后每周1粒,保持不阻塞。(八)小中风绝不能急速降血压,否则半身不遂。(九)其他:(此部分系整理者自行加入)1.银杏叶:药品。可调节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因此可增加血流量,作为末梢血行障 | 三摩地 2025-03-22 |
由于此土众生刚强难度,讲堂之内亦不例外,经历了三次法难退转事件,其中介绍弟子来讲堂的因缘——叔叔嘉荣与婶婶乌绸,在第三次法难时竟也不能免于难;平日看到明心又见性的他们,日常生活渐趋简朴,唯于护持正法用心,对师父、对讲堂、对正法似乎信心受用具足,但究终面对人情谣言逆境却没有能力以多年学习正法之理勘验,不能随顺于道种智、也不能随顺于总相智,甚至不能以眼 | admin 2024-07-01 |
|
满三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在拜佛之中突然间得蒙佛菩萨加持,忆佛一念相续,自此不论是行、住、坐、卧,忆佛之念都不断,且明显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念头并行,欢喜之余马上打电话向恩师报告,经恩师确认这是双运的具体表现;恩师同时又说:以后中部要等你了! 当时因贪恋世俗,诸般习性、性障都还很重,所以一听之下马上向恩师表示自己能力差、不可能等等。恩师却 | admin 2021-05-14 |
|
好,那这些精神当然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如果它能够让我们对日常生活更知足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就是说,这类型的思想其实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它们中间到底差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佛陀所传授的所谓佛教的教义。我们给大家提纲挈领的来看,佛陀所传授的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大的真理。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 | admin 2020-08-28 |
|
学人有了这样的正知见,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一去深入观察“蕴处界确实是虚妄法”而不再疑惑,不再执意识我为真实而心不动摇,就可以现前取证声闻初果的功德,也就是有了初分解脱德,未来才可能有机会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确实了知蕴处界虚妄后,才能外于蕴处界所含摄的范围,去寻觅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无法确实了知蕴处界虚妄,当然会堕于见闻 | admin 2020-07-27 |
|
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2.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4.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能听、能觉的识,于睡眠等五种状态以外的时间,一直不断地追求各种境界相(色声香味触等法,佛子则追求定境法尘相),求得之时随着六尘相而忆想、觉知、观照。然而这忆想、觉知、观照的心,以及和祂相对的一切境界相,都不是‘我’,也都不离‘我’。不可说这些心是‘我’,也不可说祂们不是‘我’,因为这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人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条件因缘不具足,而此忧郁彷徨,觉得佛门难迈,道心退转。以下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十斋日:大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 | admin 2020-06-08 |
|
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人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条件因缘不具足,而此忧郁彷徨,觉得佛门难迈,道心退转。以下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十斋日:大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 | admin 2020-06-08 |
|
![]() |
html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清净法尘上,不动不摇,如此五根就随顺于意根作意,而不随五尘种种境界起舞,能都摄六根。这种行来去止无相忆佛功夫渐渐上手后,又回来观察无相拜佛时,可以发现即使五根身行不断、不停地与外五尘接触,五尘及法尘也一直变异不断,意根此时较不会 | admin 2020-03-17 |
![]() |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再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 | admin 2020-02-21 |
![]() |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地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 admin 2020-02-21 |
![]() |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的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 | admin 2020-02-21 |
![]() |
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同时,只要是看到佛经中有对于孝养父母的开示,便愿意多读个几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譬如下面两段佛在《杂宝藏经》中的开示,就是末学最喜欢读的:在《杂宝藏经》卷2中佛陀这样开示:【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 | admin 2020-02-21 |
![]() |
好,那这些精神当然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如果它能够让我们对日常生活更知足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就是说,这类型的思想其实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它们中间到底差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佛陀所传授的所谓佛教的教义。我们给大家提纲挈领的来看,佛陀所传授的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大的真理。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 | admin 2020-02-21 |
![]() |
那你慢慢的能够摄心为戒了自然能够,所谓的摄心为戒,因为你如实地修习正确知见,你如实地在修集福德,你也如实在修习定力;有定、有慧、有福德,然后在日常生活烦恼当中,根尘触相对当中,客尘烦恼来叫门的时候,邮差来敲门了,您就不会去回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77集三归五戒始修学(九)>吴正洁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禅三中整理之如来藏细部运作,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七转识如何搭配运作等是别相智。一切法皆是如来藏之种子功能差别直接间接所生所显,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无量无数种子功能差别,则是种智了。有了足够的知见,再配合观行,智慧才能源源不绝生起,包括悟前对五阴十八界之观行,悟后在总相、别相以及种智上之观察整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历缘对境之观行,都是很重要的。缺乏足够知见, | admin 2020-02-21 |
![]() |
”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心性内贼通外贼,而扰乱自己的心不平、不等、不慈、不悲;所以第一个要先以定动,能够恶来不报。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念佛呢,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到念佛的方式的话,您不仅在坐中可以念佛,甚至在动中、甚至您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都可以念佛;而且可以念到,您在日常生活中跟人应对进退的时候,仍然能够持续着念佛。当然这样一个念佛,可以想见的就是,由于你已经是不间断地一直在念佛,所以很自然的,我们这个念佛的定力都一直常在。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老实说外面的境界要能够影响你的心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