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个就是法身如来,就是真如。第二种如来为:“明极即如来”,也就是如来的报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灵明觉了至于究竟,这个是报身如来。(灵明觉了的心是一心三身的报身,不是法身、不是真心。)第三种如来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就是应化身的如来。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 | admin 2018-07-20 |
|
|
为度一切众生的缘故,能够不离一切的烦恼,和一切的众生共住,而无所畏惧;能够陪同一切有情众生,在世间的生死海里面浮浮沉沉,头出头没,而没有畏惧,这个就叫做以安乐乘而度一切有情众生,和他一齐走上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实相念佛人所护的实相,就是《华严经》(四十华严)所讲的:“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说心非我所,觉无我菩提;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 | admin 2018-07-20 |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admin 2018-07-20 |
|
|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 | admin 2018-07-20 |
|
|
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获得五种的福报:第一、可以增长寿命;第二、色身安隐少病痛;第三、不会为刀兵、虎狼或毒虫所伤害;第四、今生寿尽之后,可以往生天界,在天界寿命无量;第五、如果天福享完了下生人间,仍然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我们在世间常常可以看到百岁以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佛说菩萨睒子经》)经中甚至于有不少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佛陀为们讲述一则故事。佛陀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罗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3、信弥陀世尊寿命没有限量如果不相信祂寿命无量的人会说:「唉!我还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后我死了,弥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还去做什么呢?」就不发愿往生了。所以必须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无量的,叫做无量寿佛。弥陀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将来还要住世无量无数劫,才会入灭,所以叫无量寿佛。4、信弥陀有四十八个大愿相信了弥陀四愿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释迦牟尼佛祂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如果佛陀要教大家制造飞机、太空船那可能要教很久,可是即使教会大家这些现代的科技,还是不能解决大家生死流转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佛陀祂不会只是在帮我们解决现代一些枝微末节的这种小的科技的问题。所以诸佛的愿力----广大的愿力,祂的智慧的广阔是要变现这个清净的世界,让众生能够往生到这种清净的世界,而最后能够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且如果有导致其他人死亡,那还会犯了这个杀戒,所以说这个偷盗一样会引申出种种的过失。我们持守就要持守这个重戒,重戒不应该违犯。邪淫也是一样,不可以有婚外情的这种关系,出家众不可以有任何异性的淫欲,这个就是重戒一样要持守。不妄语也是一样,要持守这个重戒,重戒这个大妄语就是所谓的,还没有开悟说自己开悟、还没有证果就说自己证果、没有禅定的证量就说自己证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佛法中真正的孝,就只是孝顺父母、奉养父母而已吗?那这样子与世俗人与儒家所说的孝,又有什么不同呢?世俗的孝是孝且能顺,是在世俗法上使得父母尊亲能够富足快乐,能够不辱所生,能够赡养送死。一般的佛则会知道,这样子做只是让父母这一生称心快意,对于他们未来的无量生,不一定有实质的帮助;所以佛会想尽办法,让父母尊亲能够和佛法结缘,能够得到未来生的大利益,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一切入海所需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在向母亲辞行要出发时,这时候母亲才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孩子,应当等待我死了以后再说,现在怎么能放心让你去呢?』慈童女回答说:『如果当初您不答应的话,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是既然母亲已经答应我了,为什么现在又反悔遮止我去呢?期望以此身因为信守诺言而死,我都已经和人说好了,当然要遵守信用,不可以再留在这里。』母亲见到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其父意即开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我是长者儿。今蒙佛恩得生天上。见父母悲恼太甚。故来相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缘故。 | admin 2018-07-20 |
|
|
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儒家就有一则父母提杖体罚的故事:「大杖则避,小杖则受」,因为父母一时气愤,以大杖打来,如果不躲避,可能打伤或打死我们,事后将引起父母的伤心,所以要避。又像央掘摩罗,他的外道老师要报复他,怂恿他杀人:「如果将所杀一千人的手指头串成指蔓挂在身上,就可解脱。」他真的照做并且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幸好遇到世尊得度,悟后并说「我从本以来,实在没有杀过人」,而成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虽有颠倒之政、佞嬖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静随念、入出息随念、身随念、死随念。善现!此等名为世间善法。--------------------------------------------------------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节录)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四于父母所,知恩报恩,供养给事,心初无悔。--------------------------------------------------------不思议光菩萨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