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苦灭圣谛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苦灭圣谛的灭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大乘义章》的这样的一个论文里面,这边这么说: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大乘义章》卷十八)也就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着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的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境 三摩地

2018-07-21

那有的人能够去观察这个人生的苦,但是这个毕竟还是属于凡夫与外道所观察的苦;但是佛法里面所要观察的苦,是必须要观这些生老病苦这些苦,这些苦它的根源是来自于五阴炽盛苦。这个五阴炽盛,五阴的本身它是因为因缘所生法,它是缘起性空的,它是依他起性的;从这样子去观察,观察这样子的苦、空的共相,来对治我们对于这样子的苦,这样对于这个受的这样子的一个颠倒见,对于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次说到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 三摩地

2018-07-21

因什么而起慢?譬如说,名声高广、财富丰饶、种性尊贵等等;可是佛法所讲的我慢并不是这样子,(声闻)佛法中所讲的我慢,就是乐于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说,意识觉知心乐于自我的存在,而不愿意消失,导致轮回三界生。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三摩地

2018-07-21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 三摩地

2018-07-21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 三摩地

2018-07-21

1何谓八苦?佛家认为人之一生中有八种苦如影随形;生苦,老苦,病苦,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帜盛苦。(一)为生苦,大意有两种;一种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承受种种痛苦,从一开始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三个月后刚刚对外部环境有了知觉,就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受;一会儿热(妈妈穿多了),一会儿冷(妈妈喜欢吹空调),一会儿饱一会儿饥,一会儿被挤压(妈妈睡眠时翻身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位学佛以后,绝对不会再错认你的色身是常住法;大家都知道色身是变异无常的,终究会啊!所以色身不是真实法。色身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大家也都知道受、想、行、识是假合而有的,却往往只在文字上知道,仍然和以前一样落入识阴中,却自以为已经断了身见──我见。凡夫都以五阴身为常住的自我,这个身见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意识心(觉知心)常住的身见。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 三摩地

2018-07-21

」佛尔时,引本生因缘:「昔有一国王为毒蛇所囓,王时欲,呼诸良医令治蛇毒。时诸医言:『还令蛇嗽,毒气乃尽。』是时诸医各设呪术,所囓王蛇即来王所。诸医积薪燃火,勅蛇还]嗽汝毒,若不尔者,当入此火!毒蛇思惟:『我既吐毒,云何还嗽?此事剧!』思惟心定,即时入火。尔时,毒蛇,舍利弗是。世世心坚,不可动也。」复次,长老必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他们心志很小,他们就是之前的第二种人:他们只希望解决掉自己的困扰,他们对于这世间到底会怎么样?这世界会不会毁灭?这世界会不会出生?这世界有没有地狱?有没有种种种?他们一开始都是没有兴趣;而且不只没有兴趣而已,他连自己的父母、子女到底以后会如何?以后会怎么样生流转?他是漠不在意的,也就是说他只关心他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为他是一个自了 三摩地

2018-07-21

诽谤大乘经典的结果是什么?《大乘妙法莲花经》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乞*页]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 三摩地

2018-07-21

然后无色界的结不断的话,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三界,不能解脱生。无色界的结是什么?四禅之后如果不修四无量心,而直接去修空无边处定;当我们进入空无边处的时候,那是什么的作用?还是有意识在。因有识在,所以你才能证得空无边处定。在空无边处里面仍有苦,还是要离,如果知见不够,就在那边安住,心扩散,定就丧失掉了,又退回到色界天来。所以不能攀缘于空,因此舍离空无边 三摩地

2018-07-21

久在生离善知识。何等为八。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7第30经《象迹喻经》)(尊者舍梨子随顺世尊的开示,就告诉诸比丘们说)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 三摩地

2018-07-21

阿罗汉是依照佛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他在蕴、处、界里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余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轮回的义理与行门。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而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唯能令人成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为他宣讲行善可以往生欲界天,以及五欲不净而应该离欲,加上修定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真修行人非边见众生可比,是以南阎浮提众生根性如是刚强,又临此五浊恶世,正当人寿入将十岁之际,何可期望?是以今日即以小乘义理复以兴发,前者已论「本际」实义,今者更以缘起诸法来论圣道,以诸小乘义理来确立大乘法理于不败,如来藏即是异熟识义,广说多名,佛陀因义立名,以随方解缚,虽无定法,虽无定名,此者为一,一实多名,非是虚假,所以二三俱转斯义,岂可言无 三摩地

2018-07-21

接着,疑见也会跟着断除;从此以后,于佛陀不疑,于声闻解脱法不疑,于声闻菩提中的胜义僧不疑,于涅槃真实可证亦不怀疑,于佛陀所设戒禁能令人解脱生之理亦不生疑。由此疑见已断的缘故,对于一切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您都会在他们所说言语、所著书籍中确实观察出来,从此以后对大师们有没有断我见的事情,心中都可以确认,不再对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的事情心存怀疑,也不再对 三摩地

2018-07-21

尽管二乘人也具有一定的悲心,他们舍报取无余涅槃之前也会随缘为人说二乘法,或者为有缘之人示现神通以引其入道,但是他们修学解脱道的根本发心是为了自己出离生轮回。大乘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菩萨不仅发心自己成佛,还要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解脱生,成阿罗汉、辟支佛、佛,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大乘学人发菩提心远较二乘发出离心殊胜,《称赞大乘功德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