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上述境界的产生,大多是身体为了适应定中的放松和静止状态而产生的反应,或者是觉知心变细而观察到平时就有而自己从未观察到的一些觉受,或者是在很强的轻安舒适的感觉中所出现的幻觉,这些都是意识心境界,有些人把某些境界的出现误认为是证到了禅宗明心开悟所证的空性心,甚至更进一步地以为自己已经眼见佛性了,这都是误解。禅宗的明心开悟是纯粹的智慧,是在一念之间明白了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做不到,说明心的攀援习气很重,那就在一个呼吸之间数十个数,也就是在吸气的时候从一数到五,在呼气的时候从六数到十,这样意识心的注意力忙于数数字,就不容易向外攀援。这样反复练习到妄想渐少的时候,就可以改回一个呼吸数一个数,如此反复练习,这个过程就叫做数。数的时候意识的注意力要随着呼吸上下,不可攀援打妄想。当数息数到妄想很少,数字基本不会被打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明心见性以后,转依了如来藏的殊胜功德,性障渐除,智慧迅速提高,就不容易为世间五欲所诱惑,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加修四禅八定和各种神通三昧了。这个时候,一般是在二地满心,进修三地的时候。在此之前,修定过程中,不应希求神通,并要坚决拒绝各种神通。禅定修行,并非佛门才有,外道也修禅定。古印度的婆罗门、梵志、事火外道等等,中国的道家、医家、阴阳家等等,大 三摩地

2018-07-23

以禅宗为例,在明心见性之前,主要以看话头或其他方法修动中定力;明心见性之后,可以动中定和静中定兼修,增强定力;在需要修四禅八定时候,就应该转入坐中修静中定了。(原标题:动中定与静中定)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已。我们前面说过明心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但是有的时候修行上会有退失。譬如说今天事情多,心有点烦燥,不打坐啦,不看经啦,休闲一下,看看电视,贪求五欲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已。我们前面说过明心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但是有的时候修行上会有退失。譬如说今天事情多,心有点烦燥,不打坐啦,不看经啦,休闲一下,看看电视,贪求五欲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大德既然有心修学禅定,即应修学佛法中的禅定,不应修学外道禅定,则大德应以断我见、甚至开悟明心为首要;待断了我见后,努力伏除性障五盖的障难,于因缘成熟且有善知识教导、摄受之时,再来修学禅定,自然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欲证得初禅,除了伏除性障五盖这个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也就是要有很深的未到地定的定力,这样实证的初禅才是稳固的,不然亦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修行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是在我们虚妄生灭的五蕴身中找到本来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如来藏;所谓见性,是亲眼见到真如佛性在世间万法上的显现。想要悟明真心和眼见佛性,必须要经过参禅的过程,而参禅,除了具备禅法的基本知见和成为一个菩萨所应有的福德资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应具备必要的定力。禅宗祖师施设了禅宗三关:明心、见性、牢关,相应地,参禅也可 三摩地

2018-07-23

概略而言,四加行是菩萨于大乘佛菩提道见道,证悟明心前所需要完成的修证,去证实我们这个世间法上及佛法上所讲的一切名---我们的显境名言、表意名言--都是虚妄;再去证验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的心--这个自性也是虚妄;然后再从名、义、自性这三个法里面,将它们的差别性去加以详细的了知,亲证能取心、所取境都是无常空相,我见就断了--再也不会去认 三摩地

2018-07-23

有的人则是由于福德不具足,也会产生障碍;有时候出现的障碍,你想都想不到,就像我们早期禅三是统统有奖,悟不出来的人也要想尽办法硬把他们弄出来;最后还是悟不出来的话,干脆在最后时间叫进小参室里明讲真如心体的密意,又详细的说明心真如的运作细相等等。结果解三回家之后,发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百思不解的事情,弄得美满家庭几乎要离散了。后来他知道自己证悟的福德不足 三摩地

2018-07-23

,亦即声闻罗汉修行六度是非精进、非波罗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没有努力修行六度而无法破参,而破参明心就是亲证如来藏。由于声闻罗汉不能够亲证如来藏,故彼之精进只能够成就阿罗汉道,而非是精进波罗密,并且,若无法亲证如来藏,也就无法明心,无法明心见道,就无法于见道之后之修道,更无法成就佛果;同时,也因为乐于声闻法而无大悲心,亦无亲证如来藏之明心般若智慧,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今天要断除烦恼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今天严持戒律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今天要开悟明心也是为了更好的救度众生,我发愿成佛也是为了究竟彻底的救度众生,这里一切以救度众生为标的,这才是菩萨种姓。这也是菩萨道和解脱道根本区别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1):“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尽行。此菩萨勤修精进。胜精进最胜精进。第一精进大精进微妙精进。上精进无上 三摩地

2018-07-23

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无始无明上烦恼的过程当中,会兼除一念无明的烦恼种子现行,对无始无明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忍有不同的层次差别:生忍;二乘人的无生忍;大乘明心时的无生忍;无生法忍。生忍就是前面提到的众生忍,无生忍有二乘菩提的无生忍和大乘菩提的无生忍,无生法忍只有大乘菩提有,那么大乘所证的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阿赖耶识的本来无生,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大乘的无生忍,这个层次要比二乘的无生忍的层次高很多《大宝积经》卷87:「云何名无生?云何当得此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无生忍,大乘也有,小乘也有,小乘就是现观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大乘的无生忍,往往是从明心下手的,证得心真如第八识以后,发觉心真如本来无生,再由心真如的本来无生,来照见十八界的自己虚妄、无常、苦、空、无我;这样具足大乘、小乘的无生忍,这就是能忍于甚深句义啊!这个甚深句义呢?就是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现在对诸位已经明心的人来讲,已经不算是甚 三摩地

2018-07-23

不要说现在已经明心、见性了,就算你到了初地、二地,还是离他很远的。这是大树紧那罗王的糗事,佛把他公开出来!为什么他即将成佛,还会有不好的现象出现呢?这当然要把他的因缘说一说,不然诸位还是不懂。这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本来是无量劫以前,释迦菩萨座下的比丘,当时佛(释迦菩萨)告诉他:“这棵大树是药树,众生不能没有它,你不可以毁坏它,一定要保护它。&rdqu 三摩地

2018-07-23

我跟诸位报告:虽然我一直在帮大家建立功夫、建立信心、修学知见、乃至帮助诸位明心见性,而且不受供养;但是有的人背后还说我闲话,不知恩义;那我要不要生气?我才不生气呢!我生气了便是傻瓜。有时遇到了一只狗在那边,每天看见你从那边过就吠你,好象有不共戴天之仇;要不要生气?不要气。不光只是对人,乃至对狗也是一样。或者说有那一天——譬如说欲界天的他化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