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生养们的父母是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不作此想:帮你开悟,你得要恭敬、回报。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你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你得要供养。菩萨心中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种是应该注意的事项,们今天要说的是修集福德资粮方面。佛菩提的法道是无上的、甚深广大的、无有能超越的。因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它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他还没成佛,所以它是有上法;那佛菩提能够含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佛道,所以是无上的,没有一法可以再超越它的。它是甚深广大的,它是连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这个智慧内容是什么的,含摄了世间法,含摄了声闻缘觉 三摩地

2018-07-23

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就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没有恶缘的,道业进展将会神速。当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说百种福德它的庄严的时候,它要有修心五十,就是在修三十二大人相的时候,先要有五十种心来修这个大人相,那是叫作修心五十;在修了之后还要去检讨:之前所实践、所修的三十二大人相是不是有啊!是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呢?经过检讨之后,让所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能够越来越,那个叫作具心五十。好!那们说,什么是修心五十的内容呢?这个修心五十事实上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信根的部分,们要为大家说明,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信有体,第二个层次是信有德,第三个层次是信有能。什么是信有体呢?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法本身是真实可证要信受。什么是真实可证呢?也就是说,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所证的法一定是真实而不是虚妄。为什么呢?因为,们要知道说五阴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普贤十大愿王有偈云: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皆供养行,以普贤行悟菩提。意即三世一切如来最殊胜的各种菩提行愿,普贤菩萨皆全部供养,并修行而成就,以此供养成就之菩提行而得证悟菩提。所以广结善缘培植福德非常重要。因此菩萨应常摄取十善业道并全部回向道种智及一切智。当们福德因缘足够,善缘也充分时,即可获得真善知识,而帮助们走向禅法修行之正确道路 三摩地

2018-07-23

可见们布施时最重要的是要配合著「爱语」,如果朋友有难跟们求助,们布施钱财给对方时是把钞票丢到他脸上,或是口气很差,很不恭敬,这样对方一定会觉得很难堪,而们布施给对方的恩情也会大大打折了,甚至根本没有恩情了,这样们摄受众生的功德就很难。或是如果一个徒弟去问师父佛法,师父一开口就大骂:「你怎麽那麽笨,这麽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徒弟以后都不敢 三摩地

2018-07-23

前天的电视弘法也有提到「证悟所需的福德不够无法证悟,如果福德够的话那佛菩萨一定会帮忙们开悟,因为需要们来弘传。」因此们努力护持,证悟所需的福德够了,那一定可以开悟明心的,这也是许多已破参的菩萨亲身体会。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集们解说了(初住位到五住位)菩萨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这一集们要继续解说的是菩萨修集见道所需要的智慧资粮的内容。菩萨因为调柔心性以后,并能接受善知识的教导,来听闻菩萨藏妙法,能够缘于菩萨藏妙法,善于修学来引发静虑的功德,发起出世间的智慧。那么在六住位菩萨所修学智慧的内容,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来熏习四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经由法布施又含摄了无畏施,所以这样的一个财布施所含摄的法布施、含摄的无畏施这个资粮福德,才有办法让菩萨修集满足七住位见道的福德资粮!因为这样子能够饶益有情的法身慧命,也能饶益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经由布施才能够对治贪、以及悭,所谓的贪就是指对名闻利养,对所谓财色名食睡,对五阴的以及所的贪!悭指的是对自己的身财,舍不得拿出来利益有情。在行持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的确人生是苦的,所以们要不停地修行累积福德、智慧,要往解脱和成佛之道迈进。而如果当们觉得很辛苦或很不顺的时候,也不必气馁!因为世间上还有比们更辛苦更可怜的人,比们福报更差的众生,例如非洲或偏远穷困的地带,也有许多难民非常地可怜!还有许多众生在三恶道受苦,所以们在人间所受的苦就没那么可怜了。另外当们福报很好的时候一定也要努力积极地行布施和 三摩地

2018-07-23

昨天(2012年7月24日)的平实导师所讲述的《法华经》讲记实在太精彩了!葛格实在很想分享给大家,但是法华经讲记平实导师又还没出书,葛格不能违反著作权,加上不能把上课笔记借给别人看,所以葛格只好稍微简单介绍来分享给大众。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经文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 三摩地

2018-07-23

生养们的父母是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增上班的《瑜伽师地论》课程讲到供佛的功德很大,葛格听了觉得不跟大家分享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就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单跟大家略说介绍: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上跟们讲供佛的时候就算你是供养佛像,或是佛塔,或是佛舍利,都跟供养应身佛是一样的功德。(应身佛就是指供养佛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教导们供佛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心念念想着:这一世布施下去,来世得多少回报。完全不必牵挂这件事情,所以就得到了解脱的受用,有受用就是功德。菩萨了解这些正理,就是有布施的智慧来庄严自己的布施行了。所以众生起心贪着欲杀时,一念之中具足十二因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像一般大师讲的:们这个觉知心不要住于调伏心,也不要住于不调伏心。而是们的自心如来本来就不住于这两边,觉知心转依了自心如来的不住调伏心也不住不调伏心的实相境界,这样才叫作离此二法。如果是以觉知心想要离开两边,结果将是离不开两边,永远都在两边中;并且是具足两边,还是在二法中,就不是菩萨行了。真正的菩萨行,得要转依如来藏自心 三摩地

2018-07-23

-----《杂宝藏经》卷第二语译波斯匿王有一女儿,名叫「善光」公主,人聪明,长相又端正,父母极为怜爱,全王宫的人也对她又爱又敬!有一天父王对着爱女说:「由于威权力的缘故,妳才能得到王宫上上下下的爱敬。」公主回答父王说:「依自己善业之力而活、而得到大家的爱敬!不是依靠父王。」国王连着问了三次,公主都是这样的回答。国王听了非常的生气,就说:「今天就要 三摩地

2018-07-23

具体到现代禅与印顺法师就菩萨道的争论,们判断的依据将是《妙法莲华经》对大乘的这一表述。在现代禅与印顺法师的相关争论中,双方的焦点在于菩萨的资格问题。也就是说,究竟行大乘菩萨道的主体应当是法眼清净的菩萨还是凡夫菩萨?双方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发生争论,导火索当是印顺法师主张(凡夫的)人菩萨行,而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说:针对禅师们 三摩地

2018-07-23

先愚痴。欲酒所醉。扰乱贤圣。造不善业。唯愿世尊。听忏悔。佛言。已受汝忏悔。汝今当知。佛世难遇。人身难得。解脱生死得阿罗汉。亦为甚难。如斯难事。汝已得之。于佛法中。获真实果。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故汝今宜应精进。慎莫放逸。(摩登伽经)复次说法比丘。应当筹量大众。应说何法而得受解。众若应闻深法当为说深法。应闻浅者为说浅法。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