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谈“闭口修行”,开示云:《平常人我相处,最忌的就是谈论别人的是非、说人长短,说来说去只有自己遭殃,因此佛教里就教我们“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因为……。我们闭口藏舌,不说是非闲话,却不是要我们连好话也不说。一般人自赞诽他,当然不可以;一般人自谦、赞美别人,我想这是非常好的。……我们每天对人说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可以去分别世间、认识世间。这八识比作田地,在八识田中可以生长各种的植物、稻谷米麦。另外,“识”又比作海,识海无边,在八识的大海里面也藏了各种的东西。“巨海茫茫性海清”,就是大海茫茫,但是我们八识的性海、自性的海,应该是清净的。“何分江渠与沟坑”,管你所谓百川汇归大海,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曰:“为什么不知?”师曰:“汝不识我语。”云岩问:“师兄家风作么生?”师曰:“教汝指点著,堪作什么?”曰:“无遮个来多少时也?”师曰:“牙根犹带生涩在。”又问:“如何是今时著力处?”师曰:“千人唤不回头,方有少分。”星云法师开示“修心”之义云:《在佛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法师举偈:“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便开示云:《我们一个人求学也好、工作也好、学道修行也好,就好像卫士保护自己的城池,不管白天夜晚,时时都要警觉到恐怕有敌人来侵略。其实,我们的城池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城池、的村庄?要紧的是要把我们主人翁叫醒,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懒融禅师回答说:“我哪有工夫为世俗的闲汉来揩拭鼻涕。”他连揩拭鼻涕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他专注于自己本分的工作。人最要紧的是把今天要做的事在今天做好,“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今天的事摆到明天,把现在的事摆到将来。人生苦短,岁月无多,要办的事情越快办完越好,越早办完越好。我想做人只有把自己内心想做的做好做完,才是最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未?”又云:“云岩当时不会,且道:什么处是伊不会处?”)药山上堂云:“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云:“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药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说了也。”星云法师教人“把握真如自性”,举偈释云:《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道吾问:“大悲千手眼如何?”师曰:“如无灯时把得枕子,怎么生?”道吾曰:“我会也!我会也!”师曰:“怎么生会?”道吾曰:“通身是眼。”师扫地次,沩山云:“太驱驱生!”师云:“须知有不驱驱者。”沩云:“恁么即有第二月也。”师竖起扫帚云:“是第几月?&rd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虚空大,它能包容万物,因此我们要像虚空能包容万物,能容纳异己、准许异己者存在。》(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64~65)平实云:星云法师对他人说法,以及自己之身口意行,看来是有两种不同之标准:对人说法时,要求他人“要像虚空能包容万物,能容纳异己、准许异己者存在。”然而对他人时,则不能包容他人,不肯容纳异己,不肯准许异己者存在。是故平实虽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法师以“口号”为题开示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若要纸上谈人我,笔影蘸乾洞庭湖。达摩祖师当初从西天印度到我们中国来,是带著心里的禅道来的,他没有带语言文字。要紧的是禅和道不在语言文字上,是在心地来用功。比方我们讲修行,修行不是嘴上喊口号,也不是身体上在那里做个样子的打坐礼拜,那只是一种形式;形式固然有需要,最主要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青青杨柳、各色花朵,都是如来的法身,我们生活在如来的法身里面,佛就在我们的当下。“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佛陀和我们这么靠近,说法又让我们处处都能听到,夜来的八万四千偈那么多的妙法,那么多宇宙间的道理,为什么不知道运用?为什么不把它好好的去再传播给别人?我们想到现在的一些人,一学了佛法就关闭自己,就忙自修、自立、自了,是很可惜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我们若想悟道要用心,要想成功立业,不是在那里喊口号,要紧的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人要把人做好,修行要把心修好,无论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像现在我们看到电影、电视的金马奖、金钟奖,在表扬的时候,有最佳的主角,还有最佳的配角,这个很重要。不一定你做主角就是最好,有时候荷花虽好,没有绿叶衬托,也显不出荷花的美好。不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现在的佛陀在哪里?你以为佛陀还在灵山吗?灵山在哪里?你以为灵山是在印度的国土里面吗?其实不然,灵山在我们的心里。人人都有一个灵山塔,有个真如自性、一个佛性,我们也可以向灵山塔下修。这一首诗偈使我想起:当初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在世经常行善,好多人都想到普陀山去看观世音。有一个屠夫他非常不孝顺父母,但是对观世音非常虔诚,一心一意赶到普陀山去朝山,要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你不下工夫来悟道、不下工夫潜心修行、不能吃苦,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有人说我们只要相信就好了,但光是相信是不够的,信而后要起行,所谓要“知行合一、行解相应”,能信却不去实践,这个信是空信,好像……。无论什么学术也好,什么宗教也罢,光在空谈理论、没有实行,结果是没有用的。你在机关里面做事,也需要树立自己的形象,现在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僧曰:“某甲始礼拜,为什么便打?”师曰:“待汝开口,堪作什么?”师令侍者唤义存(编案:即是雪峰义存禅师),存上来,师曰:“我自唤义存,汝又来作什么?”存无对。师见僧来,乃闭门,其僧敲门,师曰:“阿谁?”曰:“师子儿!”师乃开门,僧礼拜,师便骑项曰:“遮畜生,什么处去来?”星云法师举偈:&ldq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上座悚然曰:“闍梨且待,我为汝举。”乃曰:“直饶将来,亦无处著。”其僧礼谢。星云法师之《迷悟之间》书中序文云:【…在各方的反应中,例如人间报社(佛光山所创办之“人间福报”报社)说:很多读者就是为了要阅读《迷悟之间》而订报;也有读者说:他看了《迷悟之间》以后,增加写作兴趣,作文能力大增,因此考取大学;有的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闻法说法之心乃是觉知心,非是真心;佛于初转中已说此心名之为我,乃是意识,并谓错认此心为真者,名为我见-常见外道之邪见也。三转法轮诸经中,佛又处处指陈此能知能听之心名为意识,依于阿赖耶所藏觉知心种子及意根与五根方能现行,故名依他起性,非本来自己已有之常不坏心,是故佛说此能听能知能觉之心于五位断而不现,故非常恒,亦不能去至来世。五位者:眠熟无梦时,闷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活在当下”之一切境界,皆是意识境界,从来不是实相境界,亦非声闻初果所住境界,是声闻一至四果人所须断灭之境界故,是意识我、众生我所住境界故,名为我见者所住境界故。是故,以“活在当下”之任何境界,或其变相之任何境界,作为禅宗之证悟、作为般若之证悟、作为声闻解脱道之证悟境界者,皆是错会佛法之人,皆是未断我见之人,尚且不能获得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胤遂礼拜,二人连声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乃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乃令人随后追之);急走(走:古语,奔跑也。今闽南语仍用之。)而去,即归寒岩。胤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敢私秘一肘,公与天涯有道共之,于是稽首以偈赞云:稽首三圣楚石石树,三圣去遥楚石已逝;五百年来声韵几坠,唯我石翁唱导末世。继寒拾风承丰干智,追挽古音笔花生瑞;黄海天台去来何处?文殊古院国清破寺,短句长歌不落文字;宸生何缘得闻开示,广陵道上负笈随侍。每见挥毫因录编次,合刻流通永传盛事;曰三曰五是一是二,请著眼看快追云驶。 (原标题:附录:合刻楚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曰:“万德不将来,教我道什么?”寒、拾俱作礼。师谓寒曰:“汝与我游五台,即我同流。若不与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师曰:“汝不是我同流。”寒问:“汝去五台作什么?”曰:“我去礼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师寻独入五台,逢一老翁,问:“莫是文殊否?”曰:&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