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对于这个情形,有些人可能会遇到,但也有的人都不会遇到,不管如何,们都要有正确的知见来作判断。其实瑞相的示现是有很多种情形,而且这个瑞相的示现的情形,佛陀在人间的时候是常常发生的;但是,佛陀在示现涅槃以后,而不在人间住世的时候,那们就要谨慎小心,用智慧来作抉择。例如现在在末法时期,们就应该要谨慎小心的面对这些问题 三摩地

2018-07-20

们可以想想看,如果是一个世间的善人,们有事情去找这个世间的善人帮忙的时候,通常因为他是世间的善人,通常他都会愿意帮忙的,这个是们在世间法里面就容易体会到有这个好处在。可是今天们再继续看看,佛菩萨——凡是任何的一尊佛,祂从久远劫的修行乃至于最后的成佛,其实在祂整个的修行过程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在支撑,就是佛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的悲愿 三摩地

2018-07-20

比方说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所以,从这个道理们就可以来说,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们说过,从一个念头开始,就会跟许许多多的众生结下善缘或是恶 三摩地

2018-07-20

有人听《无量寿经》很相应能够契入,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之前,祂为了要成就一个庄严佛土来摄受有情能够免除堕于三恶道的生死苦,而且利益有情能暂时免除生死轮回之苦,为了这样子的一个利益有情的地方,成就一个让有情能够纯粹修道的净土佛国,祂发了四愿,最后成佛;所以所成就的佛国就是没有三恶道,而且只是纯粹 三摩地

2018-07-20

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 三摩地

2018-07-20

依着们的愿心、福德与自己的修证,而能往生彼处。所以,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呢?佛在《楞严经》卷八也有开示:“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法, 三摩地

2018-07-20

依着们的愿心、福德与自己的修证,而能往生彼处。--------恭录自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一)第43集《佛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正伟老师开示(原标题: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 三摩地

2018-07-20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个单元,们已经跟各位简单介绍了俱足众戒;还有就是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些应该要注意的事情。首先,就是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一定要信受;而且们要信受诸佛菩萨祂们的智慧。如果们能够信受诸佛菩萨的智慧,们就不会只是看表相,们也不会落到依人不依法,也不会落到对于三归依法种种的误会。所以说们对于 三摩地

2018-07-20

们因为已经介绍了信、愿、行,而且这三福净业已经介绍了两个部分,所以们在这个地方,必须再来提醒各位:因为们要修学净土法门,们想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事实上是有一些应该要注意的。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跟们这个五浊恶世是一样的,们五浊恶世里面,有所谓的边地,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同样有所谓的边地胎生,那这个边地胎生 三摩地

2018-07-20

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 三摩地

2018-07-20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叙述祂修圆通法门时说: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法门之修持方法很多,但以求生极乐世界为代表,所以们以净土五经的意旨做为主要轴心来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1、不得诽谤贤圣与求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净土的人要很谨慎,千万不要诽谤,不要诽谤证悟的人或证悟的天神及鬼神。所以们要很小心,若无证据,千万不要轻易的去评断或者诽谤一切的善知识,宁可将未悟者当作已悟,莫将已悟者当作未悟,以免不慎而犯下诽谤 三摩地

2018-07-20

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 三摩地

2018-07-20

(1)一般人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难行道那们来说说代表净土法门的极乐世界。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份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们这边的一大劫。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 三摩地

2018-07-20

 们修学佛法通常有四种过程,大家要了知一下:第一、从散乱到专一。第二、从专一中进入清净的状态(从有入无)。第三、从清净进入真实的状态(从无入真)。第四、从真实中观照一切法的实相(从真入实)。要有这个四种过程,道业才能够迅速增上,道业才能够有所成就。在这里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从散乱到专一」呢?就是说一般学佛人,刚开始都是妄想纷飞、妄念纷飞, 三摩地

2018-07-20

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的世间的慧。由此可知,事一心中是可以让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难怪前面们所引的《长阿含经》里面,世尊要告诫们,要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来精进道业。这样虽然还只是事一心,还不是理一心,却已经有了殊胜的功德。例如,很多电视机 三摩地

2018-07-20

们先来看欲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 三摩地

2018-07-20

们修学任何一种念佛法门,都要先知道有什么前提,然后能够成就某一个境界、某一个法门。绝对不能够断章取义。断章取义而想要成就一切佛法,遥不可得。据《大宝积经》这一段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很会画像,所以在白迭(白迭就是用很细的羊毛所织成的一张大的布料,它漂白成为白色,叫做白迭)上面很精细的工笔描画如来的画像,画好之后并且用很多种的彩色颜料去加 三摩地

2018-07-20

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今来迎接汝。”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上品下生信受因果、皈依三宝、成就四不 三摩地

2018-07-20

们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证信之后,们现在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三资粮里面的第二个资粮:叫做愿。这个愿又有分邪愿、恶愿、许愿、善愿以及正愿。这个邪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心术不正,他就发起愿力:要驱使什么样的鬼神,要供奉什么样的鬼神,然后利用那个鬼神;向他求愿说:希望你帮把某某人让他生病,让他受害,这样子就叫做邪愿。因为他发心不正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