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代有些名声响亮的大法师们胆子很大,把佛所传的如来藏否定了,说如来藏只是个名言施设,公开宣称没有如来藏这个心可证;但其实,如来藏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可以实证的,而们正觉同修会中已经有很多人实证了。那么如来藏是有自性的,因为祂出生了山河大地,出生了们的五阴十八界,所以有自性;而这些自性也能由亲证如来藏的菩萨们,透过现前观察而证实祂能生万法的自性。这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一、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为不同层次的修证1、所得果证高低不同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4、所修行门内涵不同5、所修行门道次第不同三、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1、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2、佛菩提道之法无函盖解脱道之法无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四、凡夫不证二乘见道的缘由1、不解基本佛法之十 三摩地

2018-07-21

们这个系列的名称叫作决定净信大乘。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佛法跟外道的不同;为什么们归依于三宝、归依于佛法,而不归依于外道?这一个层次,乃至第二个层次:为什么在佛法当中,们主要是修学大乘,而不归依于小乘作一个定性声闻人?这两个层次,们在这个单元们简单来说,外道把不生不灭法讲错了,而一些错误的认为说:大乘法是佛涅 三摩地

2018-07-21

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稍离异生凡夫之深重劣习故,尚未发起深乐佛乘之性故,尚未发起念念欲修佛道之性故,尚未于三贤位中历缘对境汰除凡夫性故,尚须 三摩地

2018-07-21

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甲、佛菩提道之宗通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庚、宗通之究竟——四法辛、说通四、结语欲成佛道者,须证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1

1、声闻菩提概说佛出人间时,常见外道极为盛行,佛为摧破诸种常见外道,宣说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六入之法,一一分析,令诸学人闻已,依佛言声而得证解,断见乃至执成阿罗汉,名之为声闻菩提。菩提者意谓觉悟,所觉悟内容为一切有情蕴处界无真实。所谓声闻,即是闻佛或已证解脱圣之音声说法,经由听闻佛(圣)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而断见、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章声闻菩提之总相们要来总结整个声闻菩提的内容。那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 三摩地

2018-07-21

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 三摩地

2018-07-21

们前面已经对佛法的整个概论,去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那何谓佛法呢?佛法必须要函盖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解脱道就函盖了二乘菩提,也就是缘觉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部分,们后面会作详细说明;们今天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要对声闻菩提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何谓声闻呢?何谓菩提?什么又是声闻菩提?所谓声闻,就是闻佛音声说法,或闻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法。说什么法呢?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里面们所要说的,其实佛是对于四圣谛还有八正道,对于声闻菩提这个部分的修行详述的说明了,从这边去阐述了声闻菩提如何修证的一个内涵;所以,们现在要正式的来为各位说明四圣谛的道理。在进入到四圣谛的道理之前,们有几个问题要跟各位来探讨的。就是说,释迦世尊是在什么时候说四圣谛呢?祂是对谁说四圣谛呢?什么是四圣谛?为何四圣谛称为谛呢?四圣谛有什么 三摩地

2018-07-21

们现在就正式的进入说明四圣谛的一一谛的内涵。们先来说明何谓苦圣谛。什么是苦圣谛呢?苦是三界中生灭的无常的有漏有为法。那为什么会称为圣谛呢?苦,每一个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感觉到苦,这个都同样都是苦,但是这个苦是不是圣谛呢?为什么佛所认识到的这样子的苦才叫作圣谛?为什么一般的众生所知道的苦不是圣谛呢?这个苦对于众生来 三摩地

2018-07-21

紧接着们要跟各位说明的,是四圣谛的第二个圣谛——苦集圣谛。为什么要去探讨苦集圣谛呢?苦集圣谛在四圣谛里面,它是占着怎么样的一个地位呢?因为苦集圣谛它是前面所说的八种苦的原因,也就是说,苦集圣谛它是在探讨前面八种苦生起的原因。们前面已经叙述了众生存活在世间有八种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总括而言为五阴炽盛苦,这包 admin

2018-07-21

们上一集已经跟各位分享过了苦集圣谛。们讲到,苦集圣谛是众生对于内六处、外所、外六尘、六界产生了黏腻、产生了爱染,因为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爱习、苦习,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聚集众生的这种苦的缘因,所以这个叫作苦集圣谛。们这一集将要进到苦灭圣谛。所谓苦灭圣谛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苦灭圣谛的灭指的是什么呢?们从《大乘义章》的这样的一个论文里面,这边这么说 三摩地

2018-07-21

们前面所说的苦的灭的状况,对苦灭作了说明以及描述,是一切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涅槃境界。但是这个涅槃之果,道则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要证涅槃,必须要行于此道。所以,这一切的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这个就是灭,就是苦灭;这个苦灭只剩下 三摩地

2018-07-21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今天们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上一次说到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的,所以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声闻菩提《断三界爱慢证四果》。首先们要先对题目作整个了解以后,才能够对声闻菩提的内涵有所了知。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所执、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 三摩地

2018-07-21

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闻菩提。所以整个声闻菩提,事实上它是有一个总相的;所以在研究声闻菩提的时候,不可以说这个部派用什么,那个部派用什么,然后每个地方说法不一致,这样是不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们每个人都是无一例外哭着喊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天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刚生下的孩子眉开眼笑,她一定会被吓跑。你对这一切都没有选择,只能默默忍受。第二种是说有了生身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病、死﹑求不得苦又接蹬而至.生苦不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由生为因而印生种种身心的苦受,皆名为苦。(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 三摩地

2018-07-21

讲记:那么们现在进入第一节,来谈〈解脱道不能使人成佛〉。这一节的第一目之中,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的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的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一个,就是所执着的断除。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