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五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于日晡时从禅定起,与五百比丘俱诣佛所,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尔时,世尊即告阿难及诸比丘:我有法要,初中后善,其义微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所谓入母胎藏修多罗法。应当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解说。阿难白佛言:唯然!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高举着爱的名义而行走于世间时,可曾看到爱和欲的天壤之别,可曾了知这爱及欲的。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您参考。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型,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最早处所,更是初期教育养成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养成有着绝对的影响。人们常说: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吃你几片枝叶罢了(外一篇)末学家住七楼、八楼,在八楼阳台种植许多花卉树木,每每发现一些小虫,于花草枝叶花卉上啃食,在未学佛之前,往往会把它们集合起来,抓到荒野外地丢弃,让它们自生自灭,眼不见为净;学佛之后,知道众生皆有佛性,虫儿当年造作恶业,以至于今日沦落恶趣受报,真是可怜!说实在的,就吃你几片花草枝叶罢了;花草枝叶没了,很快又会再生长出来,我又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於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意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意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亲。后来赚的钱变多了,每天得到四钱,也全部奉养母亲;之后收入又渐渐增加,每天赚到八钱,也供养母亲;由于工作勤奋价钱公道,买主对他信任,辗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昨晚我们看望时,见其母亲状态很好,只是看到一下来这么多人,不免不好意思。我的朋友以及她已经上大学的女儿一起去看望她的妈妈,看到祖孙三代依偎在一起,心中温暖感动。我劝她母亲好好念佛,别的就不用担心记挂了,相信佛菩萨自会冥佑,将自己全部交给佛菩萨就好。同时心中一直念佛,祈请佛陀慈悲护佑加持她母亲早日康复。晚间吃饭时,朋友告诉我,她的母亲一直挂念她和几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内清净: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真活泼,在内心要常乐我净。15.善修于外:一个女孩子,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的表现,使人见之而生欢喜。16.而爱言教: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17.分别言辞: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胡里胡涂,无论听什么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慈童女又问:我是作了什么福德与罪业而有此报?狱卒答:你以前在阎浮提时,每日以二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琉璃城,而有四玉女、四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四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颇梨城,而有八玉女、八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八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白银城,而有十六玉女、十六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十六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别,因为都有智慧如来德相——如来藏,当然也包括我和周遭的人;明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背后需要的付出与心量;也知道了自己享有人身、有机会修行佛法都是因为与此世界的众生有共业的原因。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也是要靠这些福德,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要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为基础。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但要实证佛法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慈童女又问:我是作了什么福德与罪业而有此报?狱卒答:你以前在阎浮提时,每日以二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琉璃城,而有四玉女、四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四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颇梨城,而有八玉女、八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八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白银城,而有十六玉女、十六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十六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发达的人都很孝顺我认识一位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退休。为人和蔼,善与人交往,在医院接触人本来就多,又能与人聊天,别人的生老病死、家事命途知道很多。那晚她感慨,在医院里阅人无数,发现,那些孝顺父母的都境遇都不错,事业发达,反之那些混得差的,都是不孝父母的。她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看得很清。她随便给我举了一些例子,先从她自己的亲人中说:我的侄子是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上因果的规律其实是相当明显的。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个学佛的朋友曾举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很多人不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认为是迷信。其实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都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三世因果的道理。比如有一个人,总是开快车、闯红灯,害得别人都出了车祸。自己反而一辈子没事,既没被逮着,油皮也没擦伤一块,过得安安稳稳。似乎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吉祥经》李荣熙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世尊如是答言: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我很不屑说什么感激的话给父母,。偶尔说了一次,发现他们的反应是让我很震动。我想有时侯,可能还是需要表达一下比较好。其实早在老爸过生日时就想给老爸写篇长一点的东西,来表表心意。可是在提笔写的时候,大脑不听使唤,愣是写不出来,最后总算憋出了几句废话,权当是给爸爸的礼物了。哎,孩儿就为这,心里还很难受。孩儿长了这么大,爸付出了那么多,从没回报给爸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内清净: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真活泼,在内心要常乐我净。15.善修于外:一个女孩子,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的表现,使人见之而生欢喜。16.而爱言教:一个女孩子,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17.分别言辞:一个女孩子,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胡里胡涂,无论听什么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的人生态度,被认为消极、避俗。当然!如果是因为自己在事业或情感上遇到重大挫折而无法排解,为了逃避现实才转而学佛,一心想着要遁入空门,不是为了探讨生命的实相、万法的本源而学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消极了。然而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人,心中应该建立远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