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人与人相处有的时候都是因缘,我们来这个世界就是要收集种种的缘,但是缘有「善、恶、染、净」,到底我们遇到的缘是哪一种呢?而缘又有分「顺心缘、逆心缘」,这两个比较好抉择,但是问题来了,「顺心的缘一定是善净缘吗?」「逆心的缘一定是染恶缘吗?」我们原来的认知就一定是符合事实吗?您看一般的人,对于逆心的缘都会认为是恶缘,但是我说一个譬喻,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有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也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除。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探讨万有的根本──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的根源;因此说,哲学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问题。例如以棒球运动来说,有个叫做打击率的东西,超过三成就很厉害了,它是个机率问题。可是修学佛道上没有机率,没有叫作赌运气,而是叫作完全了解,必须百分之百了解,佛道上没有几成、几成的机率问题。如果不是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藏以这样无我性的体性永远服务我们、满足我们,来实现这世间于我的因缘果报。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这样无私地照顾着我们,从来没有过有一个剎那是为了祂自己。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这个世间里,我们等于是一个流浪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以你个人来说,你真的不用为自己做什么。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你佛法一定要我来学佛呢?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也有一分道理,但实际上我们检讨来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平常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办法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编者小语:端午小假刚要过去,一年一度的高考分数马上要揭晓,今天正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益!也许您今年不是考生,也不是考生的父母,依然相信这篇文章会引发您思索!听闻麻省理工学院某中国籍学生的消息时,我正在公交车站无聊地翻着手机。曼哈顿的灯光已经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夜晚。这个28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我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我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当然,放下远不如这么简单。杯子是杯子,一个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物品,很容易就放下。而那些已经长在我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我们看看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先看一篇曾被广泛转载的小文章——最近认识一位美国籍的出家师父,是个很有趣的事情。特别是他叫我举起蕃茄汁跟他说话的经验。我们约在一家茶馆用英文谈论着心经,师父用英文跟我解释因果、轮回这些事情,这都还不稀奇。有趣的事情在后头呢!师父一听完我跟他提到的个人烦恼的時候,他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刚买的三罐番茄汁,一边提着,一边跟他说话。可想而知,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这位农夫走到苦树旁,向苦树鞠躬三次,绕着它走108次以表示敬意,并且供上花朵、熏香、蜡烛、水果和甜点后,他开始祈求:哦,苦树神,请生出甜芒果,我要甜芒果!可怜的苦树神,他不能给芒果,他没有这种能力。如果有人想要甜芒果,他必须栽种芒果的种子。这样他就不必哀求任何人的帮助,他所得到的水果必然是甜芒果。栽什么样的种子,得什么样的果实。我们的障碍,我们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掉到井里面,都会起一个恻隐之心,所以我们的本心是善。也有人主张说,人的心本来是恶。因为我们生出来之后,就会跟人家抢东西,认为有些东西是自己拥有的;看到别人东西就想要拥有,所以是恶的。一、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人有八个心,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这六个识,是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时代背景,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群雄四起,天下混乱!这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来指的是君王治理国家所面对的局势,所以才会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法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部分研究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学以及天文学等所谓的尖端科学家,还在不断地研究物质粒子,希望从四大微尘乃至邻虚尘当中,找出宇宙以及生命的根本。但可惜的是,这种执着于唯物论思想不肯放捨的盲点,会让这些最先进的科学家不断在生生灭灭的微细物质的牛角尖当中打转,难以迴转过来去找物质背后犹如虚空的如来藏心。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用逻辑来谈论,估计一万个人的逻辑思维都是不相同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谈谈有。一切存在的事物叫有,或者是我们能知觉的对象。那么无呢,是否是有的对立面呢,是完全的空,没有呢?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思维是如何判断有,如何判断无呢?比如说我有一百元钱和我没有一百元钱,大家怎么来看?没有一百元钱,一百元钱也不会少一点;有一百元钱,一百元钱也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于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