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经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这种法门,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吗?们的回答是:民间烧纸钱的习俗是源自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焚烧诸物来供养火神;藏密沿袭这样的作法,在修息增怀诛四个法 三摩地

2018-07-22

们在家修行,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们的修行,们才要对治。比如,当们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们忘记了本心。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关于名利的。如果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们对于名利是淡泊的,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样讲呢?们刚刚说过,修行解脱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采用佛陀为们所规划的方式,也就是出家;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方式的话,当然困难就会比较高,但不是不可行,只是困难比较高。可是不可讳言的,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出家了,每一个人都出家了之后,如果这个情况推到极致的话,很显然这个社会上就不再有男女,不再有夫妻眷属,也就没有亲子眷属了。当然,大家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生活中的许多情境都在告诉们选择的存在。人生在世,大概很少有人不会为过去的一些选择而后悔,如果那些让们后悔的事情是命运的安排,理应如此,们是不会后悔的,就像们从不会后悔生在这样的一对父母家里,不管他们是贫是富,因为看起来生在怎样的家庭是们无从选择的,所以们无从后悔;会后悔都是因为们自感当时的们是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比如们坚定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医学家,当他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的人格,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的弟妹们也等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慢慢起身去找靠枕,刚刚重新坐稳,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份惬意,心中不禁又起一念:要是能再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就会更好!,于是起身去书架上寻找合适的CD,找了半天没有寻见,就打开电脑去搜索,遍寻不着,突然看到一则新闻,无印良品新春特惠,于是匆忙起身离家,奔向卖场,想看看自己一直惦记着那个和式的乳胶坐垫是否价格降了下来,出租车中突然听见自己要找寻的那首曲子, 三摩地

2018-07-22

一、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经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这种法门,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吗?们的回答是:民间烧纸钱的习俗是源自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焚烧诸物来供养火神;藏密沿袭这样的作法,在修息增怀诛四个法之前,必须要先作火供,焚烧各种东西来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的问题是:将佛经还有咒语印在纸上烧给祖先、亡灵,这样子如法吗?自古以来就有人烧金纸、烧冥纸,甚至于有的人把佛经印在纸上,甚至于把咒语印在纸上来烧给祖先跟亡灵,那这样子是如法吗?那烧冥纸、烧金纸的典故们后面再来谈。们先来看一下,如果把佛经跟咒语印在纸上,烧给祖先跟亡灵。如法吗?当然是不如法。因为焚毁佛经还有佛咒是有过失的,如果们把佛经跟佛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说各人造业各人担,那么们是不是就没办法尽孝心,来为亡故的父母、亲属做些事来利益他们呢?这倒是不一定的,这是要看亡故的亲人是往生到何道去,而有种种不同的差异的。就如世尊开示说:【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优婆塞戒 三摩地

2018-07-22

就好像两三岁还很纯真的小孩,当爸爸妈妈在背后叫一声,他会立刻答应,赶快转身就走过去,这就是直心,没有其他的心思直接应对;如果渐渐长大后,就没这么单纯了,爸妈叫他,他心里可能会先嘀咕:一定又是什么事儿要去作。得要爸妈连叫个几声,他才会答应,甚至爸妈问话时,还会有所隐瞒或撒谎,这当然就不是直心了。佛法中也常讲直心,说:心性质直、不谄曲、无有虚假。古德 三摩地

2018-07-22

细菌为什么是有情呢?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了;医学家用一些药来试验,同一批细菌,他用一种它没接触过的药放进去,这些细菌会过来接触,接触后赶快游开了;第二次再把它放进去,他们都懂得躲开了,不会再来接触然后才离开;这表示它也有简单的记忆,既然有记忆,那一定是有情啊!植物不会懂得要躲开的,植物不会有讨厌或喜欢的情绪,它只是随着因缘漂流发展而已嘛!所以,可见细菌 三摩地

2018-07-22

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法里面这个饮食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们有情为什么会在这个世间轮回生死?而轮回生死就是因为们对于世间有种种的贪着。而且贪着的内容除了们对饮食的贪着之外,事实上们还有种种心理上的贪着。譬如说,们吃了好吃的食物,这个食物对们来说,不是食物本身这个物质的受用而已,事实上们还有受用种种心理上面的饮食。所以,饮食就佛法来说,们有所谓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人间修福太容易了,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你给他十块钱也是修德;他的福德损失了,他却不知道;他被你种了福田而他不知道,还洋洋得意的想:这家伙又被骗了。他一面向你点头:感谢啊!感谢啊!心里面却在笑你被骗了;可是在法界真实因果中,谁骗谁?还不知道呢!他不知道无量世要怎么还这个债,所以聪明人不随便当人家的福田给人种。所以菩萨每一世修集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释迦牟尼佛说:‘贪爱难断,不名为重烦恼;但是瞋恚心易断,名为重烦恼。’已经很清楚说明,菩萨宁愿起贪护念着众生,也不愿意起瞋让众生远离。因为护念众生的缘故,众生很容易被菩萨度化,而且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如果菩萨起瞋,众生很容易舍离菩萨,而且菩萨未来要度化这位众生,将会花很多时间,大大延迟自己的成佛的时间。所以,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就想:是不是佛法中可以通融,把善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善法?是不是以后会遭到恶果?于是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去看待世间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会遭到不好的报应呢?许多人很奉公守法,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有的人在奉公守法之上,非常地热心帮助世间人,照顾家庭,照顾邻居,热心公益,超越一般的循规蹈矩的人。即使他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主张万事万物都是无因自然而有,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们也可以称他们是:无因有果论者。第三种主张就是有因无果论,他们观察现存的世间现象,万事万物分明可见,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就执着这个现存的万事万物为因;但是又看见世间事物如草木等都只存在一期,之后就死灭殆尽,推究不出有任何未来;所以他们承认现存的事物为因,但以这个现存的因,去推究它的结果,则是难 三摩地

2018-07-22

新加坡的友善,让迷恋。真的是迷恋。爱上这个城市,是因为她的质朴,即便是大都市,但很多人清纯得就好像来自山野。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每次问路,被问的人都恨不得亲自带去,也真有人送到目的地的。孤身在外,一有困难,不用张口就会有人主动上前来帮忙。下雨的时候没带伞,几次被人同邀共打一把,伞不大,分享的却是温暖。有天下午去逛街,真是湖也会走错路 三摩地

2018-07-22

’这地方在说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堪能忍受的世界,因此有菩萨来问佛,他说这个世界的有情就是能够忍受各种言语的骂辱,还有身形上的鞭打、捶打。可是佛说不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功德,反而是被贪、瞋、痴这种怨恨、怨害所缠缚着,随着生死流而不能够解脱。这菩萨就觉得奇怪:如果这样,这世界不应该叫作娑婆啊!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所谓的时间的概念,当然它也同时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们不涉及这么广,们只是简单来说明无始的意思,来让大家对经典这样的用语能够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就可以发现说佛陀建立无始的概念,其实是殊胜的,而且是超越世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时间的概念是一个谜,是很多人很难理解到底时间是什么?在西方的哲学里面,他们曾经来证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