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位想想看:从我们出来弘法以来,十三年了,每遇到一件事故,我就有更妙的法为你们写出来。第一次他们拿月溪法师的东西来否定我们,我们就讲了《批月集》,后来出版时改名《眼藏——集》,当初即将开讲时,有好多人反对。我说:这里面有很多妙法是你们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都不想听吗?当时他们不太相信:明心见性就了结了,还要再学什么法?没想到一开始讲,一念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目菩萨初果——须陀洹一个人参禅,悟明真如,能够时时体验觉知真如的空与不空,时时体验真如的真实存在、不生不灭的缘故,所以我见身见同时断除,那么当下就离开了四相。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的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見我們布施時最重要的是要配合著「愛語」,如果朋友有難跟我們求助,我們布施錢財給對方時是把鈔票丟到他臉上,或是口氣很差,很不恭敬,這樣對方一定會覺得很難堪,而我們布施給對方的恩情也會大大打折了,甚至根本沒有恩情了,這樣我們攝受眾生的功德就很難圓滿。或是如果一個徒弟去問師父佛法,師父一開口就大罵:「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這樣徒弟以後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不管上一次,你是如何沮丧,别人怎么冤枉你呀,不管你是多么地愤恨不平、怨天尤人、心里很担忧或如何如何,虽然是你还会这样,于自己于众生,而受种种的境界困扰,而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心行;可是你要这样想,佛陀会照顾你,因为经典处处在在都跟你说,你绝对会成佛!所以你有什么好去怨叹别人的呢?你有什么好去顾影自怜的呢?不过我还是要说那一点,你不在那个第一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因此不用说,我们也知道,接下来,你一定呢,看到漂亮的东西,就会继续漂亮,你爱的东西,就是继续爱,就是说,你在那一刹那,在多刹那,甚至有几秒钟的时间,你可以决定,但你还是不决定,接下来,你一定会苦。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的运作是很迅速的,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你要持戒,所以你会产生很多的作意互相地衝突,即使你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诤胜习诤胜的习气就是说:凡是一切的事情都要站在别人的前面当首领,一切的场合都要出人头地,不肯隐忍吞声;一切的场合都希望每一个人佩服我自己,降服于我,这就是诤胜的习气。我们学禅的人,如今既然已经明心见性。我们也已经知道、已经能够辨别当今在说法教禅的这些人之中,哪些人还没有明心?哪些人还没有眼见佛性?但是我们不去跟他诤胜,我们绝对不公开的指名道姓,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盘;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412,a1-23)如上经论文所示,世尊及弥勒菩萨都有教导我们许多的方法,例如您可以用无相念佛的方式来经行,也可以大声的念诵经典,也可以思惟法义……等等方便善巧来对治。但是前提得要您心得决定,真心愿意除此盖障,如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或者因为于法有证,心得决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希望我存在。)第一个是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所以心中想:我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蛇说:“道人啊!您不要恐惧、不要害怕,我在此呼叫您,是想祈求您,能愿意为我讲说佛经,让我能早日脱离这有罪的蛇身啊。”大蛇又继续说:“道人啊!您可曾听过有一位叫阿耆达王的人吗?”修道人回答:“是的,我曾经听闻过他。”大蛇接著说:“我的前身就是那阿耆达王啊。”道人好奇的问:“阿耆达王在位时,曾建立佛塔寺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现在很多道场都是在放生,但是我想要问的是:放生的意义何在?现在很多人都在放生,而且集体放生,造成生态的失衡。菩萨戒中又说要行放生业,那我们学佛人应怎么面对放生?什么样的仪轨才是最好的放生仪轨?答:梵网戒第二十个轻戒,戒条是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的人,悟了之后,不管他悟得真悟得假,悟了以后就去告诉别人:真的可以开悟呢!我已经悟了,你赶快来学。可是人家不相信,他心里面就气得不得了,起瞋心了。这个瞋心就是从慢而来,这样就是没有悟。另外有一种,他的慢比较深沉,他的瞋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因为他悟得真,只是习性还转不过来。因此他就告诉人家说:我们中信佛学社禅法讲座,那是真正的无上,可以帮你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在我们这里,有好多人因为还没有学佛,看见了佛教中的出家人,不知道这是宝,所以大多不太恭敬。这就表示那些人的善根还不够。有的人虽然没有学佛,但是看见出家人时,他也会对你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虽然我这一世没有穿僧服,但是常常有陌生人在路上看见我时会对我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可是那些人往往都是还没有学佛的人,只是一个世俗人。我常常遇到这种人,可能是因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的习气深重,因此如果觉得拜佛妄念太多,那回向后更要跪求佛菩萨,从内心真诚忏悔。二、在静时:工作中如有闲空,坐下来眼睛找一个定点,话头就停在那里;在家中亦如是长时间的练习(最少持续二、三个钟头以上的作功夫)。因为看佛性得用眼看,因此打坐也不要闭眼;以自己认为轻松的姿势,或躺或坐卧,但不要睡着了。当注视一个定点久了(五分钟十分钟)眼睛会酸或疲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他能接受,这时就说他心地白净,如同一条白色的绢或细布,是易为染色的,然后才为他解说如何断我见,如何成就阿罗汉道的法义。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着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僧宝,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有的人悟了以后说︰「我找到真如了!」但这个悟,对真如的了解其实还是很有限。我们打个比方︰没见过电视机的人好比末悟的人。见过的人好比是已悟的人。如今悟了,知道这就是电视机。但同样是知道电视机,却有许多层次不同。一般人知道电视机,是只知道它可以让我们收看一些影音节目,知道开关频道怎么调而已。但在技术学院里学电子的学生们,他们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和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可是世尊说:这十个戒必须要受、必须要持。第一:叫我们不可以杀人,也不可以杀二十八天的天人、天主、天神、天子、天女,都不可杀。还有诸佛——如果有幸,遇到应化身佛不可杀,遇到了诸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和鬼神打交道的时候难免就会有恩恩怨怨,有了恩怨以后舍报时鬼神就会来找麻烦,然后我们就会希望自己能获得更有力的鬼神作奥援,来对抗有怨的鬼神,所以舍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和鬼神相聚而落于魔道。因此学神通最好先悟明心性,悟了理?般若之后再来修学禅定神通,否则不免要被神通的境界所转,习气不灭落于魔道或神道,结果自己还在那边洋洋得意,我们只好为他说一句:深可哀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天阿罗汉哥哥对弟弟说:法师!你应该赶快如实修道,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法师弟弟回答: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阿罗汉哥哥再次向弟弟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哥哥又向弟弟说了很多教诫的话。弟弟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终没有如法修持。不久,弟弟法师忽然身患重病,药石无灵,临命终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动手术了。要改变的是别人,要改变的是外面的世界,要改变的是你面对的世界。那么,这种生活态度,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充满斗争、充满争论。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