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已经证得阿赖耶识的人,就能现观阿赖耶识确实是有这种本觉,但是从来没有对六尘的见闻觉知;能够这样亲证的人,就是始觉位的菩萨,同时也是声闻初果的实证者,因为在证得本觉的时候,必定同时也断除了见。阿赖耶识心体本就具足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有情因地本有的心第一义性;证悟这个从来不起妄念的第一义性心的人,就名为觉者、名为始觉。如果一个还没有证悟这个真实心,却把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其次,们可以从上述的说明中进一步了解说,会产生瞋恚的对象,有时候是因为人、有时候是因为事。因人的缘故,所以当自己不喜欢的某甲不管是做了善事、不管是做了恶事,你都有说词,反正就是要把对方说成不对的状况;甚至于说,某甲什么事情也没做,你看到他就是很讨厌!因事的缘故,所以当自己不喜欢的某一件事情,不管是你喜欢的某甲做的,或者是你讨厌的某乙做的,你一概都 三摩地

2018-07-23

佛告诉们,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无人能够代替。所以佛教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根本戒。作为一个学佛之修行人,是要去除如来藏中的染污的种子,使之变为清净之种子,走上成佛之道。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善法,实践一切善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 三摩地

2018-07-23

问自己既然自己已经祈求佛菩萨时时加持、事事加持,所以当问问自己,是怎样回报佛菩萨的?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感念佛菩萨的?每在清晨时,勉强从昏睡中睁开眼睛那一刻起,所现起的第一个念头是多年前所经历的往事,还是最近在追求的事情,是喜爱的、还是憎恨的,有想起佛菩萨吗?是逼迫自己想起佛菩萨几秒钟,还是感念佛菩萨的恩德而时时提起?当考虑一天要做些什么时,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所,不是扩大自己的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缘起生于中部的一个小镇,家境小康,成长过程很少吃苦。长大后也有一份固定工作,且处处受到长官之爱护,可说一路顺遂。孰料好景不长,二十余岁时奉父母之命成婚,就此陷入连串的漩涡中。当年家中同修不仅脾气暴躁、蛮横不讲理,更动辄以暴力相待,其间多少次想离开,因不愿见到两个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而作罢。十二年前的某一天,下班去买菜,晚了十几分钟到家,一到门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身,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说明们可能产生瞋恚的情况。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瞋——他不来恼,而自生瞋;意思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地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瞋——他人来恼,尔乃生瞋;譬如说:你或者正无事而闲坐,或者正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此时前来干扰你,让你没办法 三摩地

2018-07-23

一直都记得张老师的这番嘱咐,她是那样一个温和简单如慈母般的人。其实要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因为这几天在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而自认为自己被误会了,委屈至极,便忽然想起张老师的这番话。就私心想着,写出来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平静下来,整理出一个思绪。事实上,的很多文章都是这么出来的,文字上的整理是一个特别好的梳理方式。大概讲一下事情的经过 三摩地

2018-07-23

工程忙乱中,偏偏教你去磨剃刀!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怪手、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工的时候,老和尚知道的恩师又开始要工作、处理问题了,他故意把恩师叫去说:‘你现在去磨剃头刀,把剃头刀磨好’,当时恩师感觉很为难—工作正多,正要忙,工人都在等,才要叫她去磨剃头刀!但是师命难违,只好赶快去磨,磨好了赶紧回去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却一点儿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学佛仅几个月,虽学得不算太好,但得到家人的支持,当看到论坛中一些同修学佛受得家人的阻拦,很苦恼,想有必要将自已的经历与大家分享。1。改正自已众所周知的缺点。丈夫原来觉得脾气不好,不爱整理房间,认为很懒,们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学佛后改变了很多,不轻易发脾气,讲道理,为别人着想,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让丈夫非常欢喜。因此对于学佛、 三摩地

2018-07-23

们世间的人对于好的村长镇长县长市长省长国家总统国王,尚且一个比一个要更加尊敬赞叹拥护,恭恭敬敬,不敢怠慢。一个普通老百姓忽然有一天见到了自己国家的,自自然然会喜悦高兴的,觉得有无上荣耀与光荣。如果你诋毁辱骂了这样的人,自然要受到世间法的惩治与罪罚,而且会一个比一个重。而以上诸人的功德比之诸佛菩萨的功德,是根本无法比量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争取每天有一两块充裕而又宁静的时间用来专修﹐一改从前白天打坐的习惯﹐决定每天早晨三点五十分起床﹐洗漱完毕﹐从四点开始﹐一直坐到六点半﹐然后再做饭﹐吃了上班﹔晚上从八点开始﹐一直坐到十点半﹐然后熄灯休息﹔中午小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晚饭少吃或不吃。按这个计划﹐只要每天坚持早晚两座﹐就可保证五个小时﹐而且这五个小时很可靠﹐一般不会有人来干扰的。再 三摩地

2018-07-23

们修学佛法很需要深入经藏,如课,诵持佛号,参悟打坐,修行当中必以专心致志,发勇猛精进之心,修学佛法如果没有紧张严肃的精神,获益是很微小的,放逸一时苦害一生;专心治学受用一世。但是们把全部的时间用在教理的研修上,而不再理会身外之事,就如同琴弦绷得太紧,做为在家居士,有工作、家庭,上有老人需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行走世间的时间很长,如果不去顾及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虚云老和尚开示一、菩萨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以说包括大乘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把这题目讲过之后,诸位翻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间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位菩萨谈谈罢 三摩地

2018-07-23

计于吾不知非常。饕餮五欲养育其身。快心极意更相残贼。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曚曚不觉何异于此也。时坐中有贪养比丘二百人。闻法自励逮六神通得阿罗汉。众坐悲喜为佛作礼———————————————————————————&md 三摩地

2018-07-23

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语译:善生菩萨又为们请问:在家菩萨要怎样才能受得优婆塞戒?受戒者不一定能得戒,要如法才能得戒;若不如法,受了戒规时仍然得不到戒体。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在家菩萨如果想要受持优婆塞戒,应当先依照项序来供养六方,就是东南西北下上六方。首先讲东方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lsq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因为前面是受五戒,还没有正式受优婆塞戒,五戒受了以后,有的人心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啊!终于可以受三个戒,受了以后他自己心量会稍微大一点,胆子也壮一点,就比较敢受优婆塞戒。这就是有次第性的传戒。好比发愿,在没有明心之前,发愿时总是心里虚虚的,有点胆怯:“发了这个愿,日后到底做不做得到?”等到明心以后,发觉大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