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称念这一百佛世尊的不同名号,不管是用读、用写,乃至听到,或以玩笑方式来说这一百尊佛或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乃至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只为彰显自己的多学、多闻而说此诸佛名号的话,如果有一切恐怖的事情来了都会消灭,所有天龙八部都无法对你干扰,只要他们听到你念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他就拥护你。此后不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当于真实善知识对于断我见之诸多示多多熏习以后,更应进一步思维、观行诸如:根与尘是什么关系?尘与识又是什么关系?乃至根尘识的生起次第为何?五蕴方面:对于五蕴之内涵是否明了?五蕴之生起次第为何?如是等等数数观行,我见当断!可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心要够细,因为经中佛说:思维五阴生灭,要于正定之中来思维,非不正定而能思维五阴生灭的。进言之,无相念佛一 三摩地

2018-07-20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生理:低头时拉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2.为什么拜佛要头面贴地?佛法: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 三摩地

2018-07-20

他会说:学什么禅?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学禅?末法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悟的,学什么禅?这些人的观念如果不改变,实在没法救治。佛法本来是整体不可分割的胜妙法,为什么要割成支离破碎的呢?修学佛道是一个全面性的法,不应该分宗分派的割裂。你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我要专门学禅,学成功了我还是要学念佛的。或者说:我们现在努力念佛,修学一心不乱 三摩地

2018-07-20

第四说要念施,要念施必须要依着佛示悟入,然后证得实相,这样子去做种种布施,才能够三轮体空,也才能够真正具足了布施的功德。再来说念戒,戒当然是必须要佛所制的戒,佛所制的戒才能够止息我们种种恶行,才能够成就我们的道业;如果是外道的邪戒,就不是在我们所应念的这个戒的范围内。第六说要念天,刚刚讲过说有四种天,可是这四种天只有佛祂是具足的解脱天以及第一义天啊。这样说明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始探究,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 三摩地

2018-07-20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 三摩地

2018-07-20

按理说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是不记事的,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之时她满眼的泪水和我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的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武汉工作,几乎是一年才能回家一趟,每次最多待一个星期,除去到其他亲戚那里看望的时间,我能与母亲相处的日子便又是少之又少。我常常没有时间概念 三摩地

2018-07-20

学佛是长远的,早一点接触就可以多学一些,于是就请问卢师姐:“新班哪时班?”知道可以有新班上课后,好心喔!卢师姐给我一本《无相念佛》,要我在上课前先看。拿到书回家后,就翻了起来,整本书只要有字的部分,我都很仔细的看,就像得到宝贝一样,深怕漏掉。看了几页后,眼泪夺眶而出,心里一念浮现:“终于找到了!”我这辈子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三摩地

2018-07-20

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今者正德居士于此事实多有阐释,凡我净土行者读已,当可即时改正,因此或可速入净土之圣道门中,成就净土之圣道。二者,日本之本愿念佛法门,传来已久,多有道场信受弘扬之者;然而本愿念佛法门之见解,始从创宗之法然上人(源空)时起,便已处处曲解净土三经,使令净土三经所说之净土易行道,被广泛扭曲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念佛人有四种果报殊胜: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讲的他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轮回,只要一到了极乐世界就离了轮回。再来说念佛人可以了生死,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念佛。我们参禅要悟其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参禅人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那么要眼见佛性,要能够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是很容易的。从修证的果位来讲,如果能够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已经是即将要断了分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得以明心见性或者断除烦恼;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于花见佛以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也是如此。因此说,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地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是属于禅定的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法门的迅速成就,需要由禅的悟而着手,以禅悟实相念佛法门而提升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然后再借极乐世界弥陀世尊的愿力加持,而增益我们禅悟功德的深度与广度。所以,禅与净土应当要互相圆融,相得益彰。如果互相排斥,各执一端,就会成为谤法,也会障碍我们成佛之道,世尊正法恐将更快断灭。譬如我们行车车,应当要舍弃崎岖而弯曲的羊肠小道,而选择高速公路行驶。我们 三摩地

2018-07-20

娑婆世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 三摩地

2018-07-20

从这一段便可知道前面所谓的「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明」---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无缘慈。不要以为大慈悲是有慈有悲。没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没有慈、没有悲;因为他是无缘慈、无缘悲。因为无缘慈无 三摩地

2018-07-20

娑婆世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 三摩地

2018-07-20

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一)禅净互通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 三摩地

2018-07-20

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界普遍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修禅法的人往往批评净土法门是劣根人所修,而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又往往批评修习禅法的人是狂禅,或认为末法不可能悟,不应修禅。这些人往往落入二说之中。所谓二说是说:是菩萨应学,是菩萨不应学。但是我们修学佛法不应有这种观念,因为不管是那一种法门都是佛所讲的。如果偏在一边,执着其中的一个法门而批评另外一种法门,那就好像拿佛的右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