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人问:经典经常会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可是无始到底是什么意思?无始以来到底是在说什么?因为可能会有一些教外的人士会问说:你们的无始,可是不是事情都有个始吗?为什么你们佛教偏偏要说无始呢?而且还讲无始以来。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所谓的时间的概念,当然它也同时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涉及这么广,我们只是简单来说明无始的 三摩地

2018-07-22

欲界及色界名为器世间,是由粗硬的物质到微细的物质所形成的世间,是有形色的,可以接触到的,所以称为器世间;而无色界四天没有物质,纯是精神世界,由于还没有离轮回,不具备出世间智慧,所以名为世间;合此欲界、色界、无色界,总名为世间。此外,有情之身心也称为世间,这个世间含摄了四圣六凡等十个法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这个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都是由粗糙的物 三摩地

2018-07-22

实证根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悟明心。佛教以外的人都不曾听说过阿赖耶识的名词,更不要说去实证祂、去体验祂的运作了。通常人们感觉到的心只有一个,也就是见闻觉知、能分析思考的心,称为意识。意识具有一种功能——证自证分,能反观自身的存在,狭义来说,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都没有证自证分,故在人熟睡无梦的时候,末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说它是施设?因为:世间有边是从器世间来说的,但是器世间的有边与无边都不是恒常的状态;世界有时扩大有时缩小,并不一定!这不是科学家所讲的世界持续不变的扩大或持续不变的缩小,而是说当众生的恶业报尽,或是善报即将始时都会始转变;由成劫后的住劫始不久时的不宜人类居住,然后渐渐的提升到人类能居住的状况,显然世界必须会改变;然后世界将坏而必须另有世 三摩地

2018-07-22

业镜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幕一幕的幻灯片让你来看,不到半秒钟的时间,你一生所有的业―不管是善业或者恶业,全部都显现出来,由上而下一张一张拉过去,虽然速度很快,可是意识都知道我这一生干了些什么事,接着就始了舍报的过程。有情舍报的过程,大略可以分成以下五种情形:第一种,善人之死。于死亡后的中阴境界,犹如美梦中看见诸天女迎接围绕,心生爱乐,即于所应出生之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愿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 三摩地

2018-07-22

初时仅为遮盖及遮雨,后来渐渐演变成茅屋;离群而居,无人指丽,两人间之亲蜜行为渐渐成为常态,时移日易,演变发展,渐渐成男女二根而分两性,世间家庭因此建立,具足种性阶级差别。人间人间需要传达情意,便始有语言;为记录之故便发明文字,有文字后就始有历史。从此以后,人们可以继承前人所体验之世间智慧,累积记录之结果,形成今日人类之智慧。然而人类之历史记录 三摩地

2018-07-22

而女孩显然无法去向每一个人解释原委,于是,道德判断就迫不及待地展了,没有礼貌、缺乏教养、品质败坏……我们一时的口舌之快,看似那么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实则是一把血淋淋的剑,杀人于无形。而这样的论断,每时每刻,无处不在。不久前同学聚会,多年未见大家都激动万分。一位女同学最后出现,场面有点像《虎妈猫爸》里董洁弹着吉他、穿着抹胸礼服从屏风后面惊 三摩地

2018-07-22

(江河形)宏伟壮观的狮子座的NGC3370螺旋星系(回转形)遥远的大犬星座的两个螺旋形星系相互碰撞(漩流形)距地球两千八百万光年的宽边帽星系(轮辋形)放星团:Sharpless212(坛墠(shàn古代祭祀或会盟用的场地)仙后座A的超新星遗骸,这张影像所显示区域的大小约在10光年左右,这颗死亡恒星的星光,是经过了一万年才传到地球呢(树林形)哈勃望远镜摄到的高度清晰云柱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下的说法对于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积极意义,而这些说法有些是引自悟觉者的讲述,有些也是经过人们很多的实例的印证。另外,正如之前提到的,一个结果通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任何单一的因素可能只是造成某一结果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点也请读者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缘差的十种原因: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 三摩地

2018-07-22

江流儿:师父,我们当和尚的难道就是为了吃饱肚子?那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师父:当然不同啊,这化缘呢,只是做一个高僧的始,打坐,念经、参禅,不骄不躁,悠然自得,你看,为师现在不就很好吗。1、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出家人他出家的目的,所谓的识心达本,号为沙门。你要去瞭解、你要去认识你这个心;小乘人来讲:你要认识这一个妄心生灭无常。大乘人来讲:你要识心,要识自 三摩地

2018-07-22

积善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脚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身体下部始往上冷起;积恶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头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头部始往下冷起,据此可以大概地判断人死后往生到哪一道。譬如,若人已死,通身冷透,唯头部独热者,多生至善道;若通身冷透,唯脚底板独热者,多生至恶道。是以根据死者生所作所为以及死亡时的征兆,对可能投生到三恶道的亲友,应加以援手。譬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为菩萨来宣说菩萨所应该成就的普贤行愿;它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实例,来宣说:菩萨从信位始修学佛菩提道,要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就佛道,就是普贤行愿。所以,以菩萨本身而言,最重要就要了解说:到底我要修佛道之前,到底要修学什么?修学佛道最重要就是要先完成菩萨的五十二阶位。五十二阶位里面前面的信位,最重要就是要长养信根,长养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五阴身心相应在世间里面,它能够以这个五阴而去获得的智慧又有哪些呢?不能离什么呢?不能离这个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当然指的就是能够明了这个五阴的根源就是这个般若实相心;因明就能够知道这一切法、这个世间法、种种法的因是什么?能够知道众生的病因是什么?能够知道世间的一切的工巧,它是怎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成就的?菩萨也在声明中,在语言文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人会说:这是一张狐狸的脸没有错啦!如果你说它是一张猪的脸,我还可以理解,但是你现在说它是什么什么两个人在跳舞,我怎么都看不到两个人?而第二个人则会说:这明明就是两个人啊!你看,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两个人站在柱子上正在跳舞啊!怎么会跟狐狸扯上关系呢?好!各位觉得这两个人哪一个说的才对?大家都学聪明了,都对!也都不对!令人惊奇的还不只是如此,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从初地入地始的修道,就是入于一切智海中,修证一切种智,次第修证而相续不可逾越。也就是说,你要进入初地,是一定要在三贤位满足三贤位应该有的这个见道的通达;从初地始,你要入于二地,你一定要有初地的实证,然后再进入二地;从二地要进入三地,也要在二地中有实证,再进入三地……这样的次第修证。而且是相续的,相续的意思就是说,从初地、二地、三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一个人的双手被绳子绑住的时候,那么他没办法办到的事情就是,把双手张;把双手张这件事情,他不能随心所欲。但是缚在这里讲的是烦恼,当一个人的心与烦恼相应的时候,他的心被烦恼给系缚住了。那什么样的心行他是办不到的?就是----善行!他对于善行不能随所欲。但是善行指的是什么样的心行呢?在这里的善行指的并不是十善业中的善行;如果一个人有烦恼,但是他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从凡夫地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