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是如佛门有些法师、居士们主张: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将佛所说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第二个、《心经》所谈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为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在世间上可以现前体会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存在。这两者的体性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不生不灭的法,后者是生 三摩地

2018-07-21

这就像上平居士(黄明尧)一般,往年曾经指责平实,谓平实不知不证离念灵知境界,所以才会诽谤离念灵知境界。然而,离念灵知境界甚易证得,只需将无相念佛之净念舍弃,即成离念灵知境界,这是一切已会无相念佛之人都能轻易转入之境界,因为无相念佛境界远超离念灵知境界甚多。然而证得离念灵知境界者,想要在离念灵知境界中生起忆佛之无相净念,却非易事,往往需人教导之后,努 三摩地

2018-07-21

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平实居士所著《真实如来藏》此略不述),是故无色界天不能离于六七八识而有;要依六七八识之现行运为,方能有无色界天有情及境界故。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 三摩地

2018-07-21

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正法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之衰败实质上是由于佛教内部人才不济,并非毁于外人之手。故《梵网经》佛言:“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有学者研究印度佛教史,认为佛教是毁于伊斯兰教之手,这不是事实。其一,在印度佛教毁灭以前, 三摩地

2018-07-21

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之衰败实质上是由于佛教内部人才不济,并非毁于外人之手。故《梵网经》佛言: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有学者研究印度佛教史,认为佛教是毁于伊斯兰教之手,这不是事实。其一,在印度佛教毁灭以前,伊斯兰教势力仅仅是侵入北印 三摩地

2018-07-21

还有学人将分析空当成是空性,譬如有法师居士说:分析一个茶杯,茶杯是由分子组成的,再由分子分析到原子、离子,分析到最后就是空,以为一无所有的空就是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有种种中道体性,迥异于意识思维的分析空、思辨空。亦有学人将性空误会为空性。关于性空,佛学辞典《三藏法数》(各种《佛学辞典》里面的注解并非全部准确,学人引用时须注意)释:谓一切诸法(此处的一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大法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 admin

2018-07-21

这是从一个教授禅的居士,所猜测真心,来予以简易分别。让大众菩萨知道猜测是会落入迷团之中,而且无益于证悟真心。有人说:「本来祖师禅以心印心,重在契悟。」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 admin

2018-07-21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信一接到马上就回信---回信已经写好,请人打字,打出来以后再寄给他,希望这件事就此了结,因为我实在抽不出时间对长函中的问题一一答覆(编按:后因元览居士再度来函相逼,萧老师已就前后二函之全部质疑一一答覆,缮成《平实书笺》一书,于一九九八年出版,由本会印行,兔费赠阅)。谤法谤佛,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共修这么久,做那么多事,无非是续佛慧命, admin

2018-07-21

他说:“想即生成佛,急到连菩萨行也不要了,真是颠倒!虚大师在佛法中的意趣,可说是人间佛教、人菩萨行的最佳指南!”太虚大师的行为真的是印顺法师所说的那种“人菩萨行”吗?我研究过太虚大师的很多著作,我得不出印顺法师的这种结论!有趣的是,为了证明他所说的人菩萨行的真实性,印顺法师居然把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找来”装门面。他说 admin

2018-07-21

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女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既然多生多劫修学佛法,必当受持过菩萨戒,此戒无有舍时,即令犯了过失,仍然无有舍时!所以此生应当增上受戒,令此受戒增上!知道受戒有三品,即使有人心中轻视居士传授戒法,要知道此戒是三品受戒,由佛菩萨当前传授,由有先受菩萨戒者传授,最后佛菩萨圣像前自誓受戒,如是三品。所以此大乘戒哪里是声闻戒可以比拟,这是法界如实戒法,于一切大乘佛菩萨所安住。《菩萨璎 三摩地

2018-07-21

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十地菩萨们是:第四十一参佛母摩耶夫人、四十二参三十三天正念天王中的天女天主光、四十三参童子师遍友、四十四参童子善知众艺、四十五参优婆夷贤胜、四十六参长者坚固解脱、四十七参长者妙月、四十八参长者无胜军、四十九参婆罗门尸毗最胜居士、第五十参之童子、童女名为德生、有德。至于等觉位的善知识,是第五十一参比丘弥勒、第五十二参童子文殊师利、第五 三摩地

2018-07-21

----摘自正德居士的新著《真假禅和》从上古德,动尽平生,或三十、二十年,靠个入处期彻头彻尾去;志既有力,用心坚确,是以成就得来掷地金声。大丈夫儿,攀上景仰,不得不然:彼既能尔,我岂不能耶?况透脱死生,穷未来际,一得永得,当深固根本;根本既固,枝叶不得不郁茂,但于一切时令长在,勿使走作;湛湛澄澄吞烁群象,四大六根皆家具尔,况知见语言解会耶?一时到底放下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别心,就是不取。]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大众回答:完成了!)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居士─----------------------------辨正3、《楞伽经》云:「意识(离念灵知)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此段文句显示出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乃易起易断之法,故与分段境界相应,不离分段之境界。举凡有境界法,皆必分段生灭,而离念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 三摩地

2018-07-21

真正学佛的人,会知道,如果有真正善知识,说出了真实般若智慧的道理,如此根据佛陀经典阐述义理,而不是在那里把文字翻译,或把文字添油加醋,或是扯到别的故事,而是就佛陀的意旨,好好地在这里面阐扬,即使这是居士所写的书,所成就的道场,也是真实的圣义僧,而不是一般的凡夫僧。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 三摩地

2018-07-21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 三摩地

2018-07-21

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会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读了《悟前与悟后》悟的,因为住在南部,又被家业所绊住,没有来共修;只有这么一位,就没有了。所以般若甚深极甚深、难证极难证,总相智尚且如此,何况是别相智?更何况是种智?般若既然如是难证,那么关于般若之修证,会产生各种邪见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关于般若的邪见必定会有很多的。(邪见与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