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从实修实证来说,禅不是不离五阴的四禅八定有为有生灭的世间境界,而是静虑;是要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精去思虑,就是去参究去寻觅自身的本源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一念相应破参找到了,般若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就生起了,法身慧命就出生了。但是,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虽然也是禅、也是定,却是定力而不只是定相。定相就是定的表相,就是打坐时一动不动,但没有定 三摩地

2018-07-23

观死尸,被火所烧,燋缩在,或熟或生,不堪目击。观破冢弃骨,日暴雨侵,其色转白,或复黄朽,人兽践踏。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浮生岂是久居?幻质非坚,终归磨灭。未入胞胎之日,岂有这男女之形。只缘水火风假合而成,脆似草头露,倏忽便无。长者不过十而终,短者大都一二而早夭。今朝不知明日事。九孔常流诸不净。人情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苏东坡: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九种白品所摄加行故;能令其心,速疾得定;令三摩,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及随所应得,速疾能往、能得;无有稽迟。黑品所摄九种加行,不能令心速疾得定;不令三摩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及随所应得,极大稽迟,不能速疾往趣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说: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 三摩地

2018-07-23

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察二乘所修自相共相,知人无我。也能观察外道所说自生、他生、共生。知其皆无自性。然后能观察诸法,缘生无性。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入初已后,于诸相诸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三摩地

2018-07-23

此三种邪见之结,能系缚一切人、天人、天主……等有情,轮转于三界中而不得出离生死;乃至一神教之天主耶和华、阿拉,亦皆堕在欲界中而被三缚结所系缚,不得出离欲界生死,当知更不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由是系缚缘故,说此三结为三种系缚之结。三缚结之初结即是我见,我见摄属五利使中之身见;我见若断,五利使其余四使亦必随之一一灭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见(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说明一下。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 三摩地

2018-07-23

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 (原标题:真求出离三界法,不在身相作文章)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讲经中的开示:【转依就是转变觉知心与意根自己的执我性、不净性,依止于常住如来藏的无我性、清净性、涅槃性。悟前都是依止于处处做主的我,依止于见闻觉知的我,现在开始转变自己而依止常住不坏的如来藏为真实法,认定自己虚妄不实,我见与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离开」真的是非常可惜,因为都入内门了,应该是刚起飞要冲的时候,应该是股票突破W底开始的起涨点,而不是M型头开始退转的高点;那怎么因为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离开呢!实在太可惜了!我们常说福德和知见慧力都具足才能破参,福德就是事相上的福德和心上的福德,也就是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事相上的福德就是布施和护持正法,心上的福德就是定力和除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问题是你的意识与意根要如何做到让佛愿意护念你,这才是最重要的方啊!」(平实导师着,《随缘》,佛教正觉同修会,2008年9月初版,页54)佛菩萨的护念和加持 葛格我以前在禅净班的时候,进来三个月时就开始跟大家做义工,那时候一起做义工的很多菩萨们,现在几乎都证悟乃至很多当助教老师了!那这些年来,每次有新的证悟菩萨出现,我都会去跟他们随喜赞叹与结缘一下 三摩地

2018-07-23

穿珠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就生气骂穿珠师说:你为什么不花那么一下子的时间去帮忙穿珠来赚十万金钱,竟然在这边听道人说法呢?穿珠师听了心里面起了烦恼,弥勒菩萨知道他心中的不满,于是就问他说:你能不能跟著我回到寺院中?对方答言:能。于是弥勒菩萨就带他往僧坊中去了。然后弥勒菩萨就问上座大阿罗汉们说:如果得到十万金的金钱跟听闻佛法比,哪个功德比较大?结果上座 三摩地

2018-07-23

经由禅三萧老师之开示、勘验、印证,并摄受由总相智入别相智,现前领受自心如来之恩泽,学员得能安住于无生忍之见,真正进入菩萨道之正修行。萧老师更提携着座下已证本心之们,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期能让座下快速消除我执习气,增长道种智往初之果位迈进。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本生心观经》【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 三摩地

2018-07-23

首座听了就问他,石霜先师有什么法意?九峯回答:石霜先师曾开示:‘休去,歇去,冷湫湫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的就不问了,你且说说‘一条白练去’所要显示的法意是什么呢?首座就回答说:这一条白练去,只不过要说明‘色边色’,也就是出离色身而去的境界。九峯听了就说:原来你还没会得石霜先师佛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个摄心为戒,不是指去受戒,然后持戒守戒,而是以心的一心不乱、不放逸为戒;而因戒生定是指摄心为戒之后,心才能得到决定性,并且有了定力不会落入定境中,而是心里寂静无有妄念,却有着一定要证得实相心、一定要找到真如的决定;又由定发慧是说,心中有了前面的决定性,就能很坚定去参究,不会虎头蛇尾,不会一曝十寒。这样去参究,有朝一日必定一念相应找到如来藏,般 三摩地

2018-07-23

以后就是相见道位的修学,直到通达了以后才能入。可是证得真如以后,还要眼见佛性,那可是个特大号的瓶颈,这个瓶颈比明心的瓶颈更难通过,因为它很坚固,也很细小。想要通过这个瓶颈条件要很多,而且这个佛性是要凭眼见。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讲眼见佛性时说:菩萨眼见佛性,须是眼见始得。也就是说,所谓眼见佛性,须是菩萨种性的人才能看得见,;而且得要以父母所生眼,亲眼看 三摩地

2018-07-23

二者可谓毫厘有差,天悬隔,这禅宗祖师常常这样讲。如果有人说开悟就是把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弄成离念,没有执着,无分别,那就变成真如,就是开悟了。这样说就变成能证与所证是同一个,那就不对了。因为说证真如,是由意识心去证的,是由觉知心去证的,如来藏自己不会证真如;如来藏的真如性是让意识来证的,不是要自己来证自己的真如,如来藏也不会反观自己的真如性。无分别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