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经云: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然而,地狱众生所见到的地狱,他们所受的地狱苦,是他们自己的业力所变现出来的。各人的因果各人自己受,他人无法承担,也就是即使菩萨想代众生受地狱苦也不可能。但经中为何又说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答:经中有说不可思议的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故意示现逆增上缘来显发成就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业种消除吗?哪些业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业种不能被佛号消除?答:1.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可以持诵的真经吗?(萧老师言,除根据法义外,不得以考证等方式判定佛经的真伪,故求问。)4.以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增长福德之主修是否恰当?忆佛拜佛亦以地藏菩萨为对象好不好呢?5.末学深感身心之苦大大障碍断除我见之观行,遑论求开悟,这似乎属于因果问题,请问上面的方式有帮助吗?(因为因果不可违,布施种下的福田应不能抵销过去的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一般(未受五戒)人自杀,根据一些所谓灵学大师或有阴阳眼之人皆说:「自杀之人其灵魂皆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受尽痛苦。」请问是否真有其事?又其中阴身为何不随第七识去轮回呢?----------------------------------------------------------------------------------------------------------------------------------------答:一切有情的中阴身寿命都只有七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无论是学术上的争议,还是佛法上的辨正或争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辩论,使道理越讲越清、真理越辨越明,谁对谁错,公道自在人心,本是同根生,何必采取下三滥的手段,从阴沟角落里放冷箭呢?这样的作法,既无助于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也与佛教的教义教规中以戒为师的要求相去十万八千里。于是乎,从2003年开始,就有一些微信、博客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大家总是对萧平实居士的书一再诽谤?(文/心悟法师)本文作者为中国杭州佛学院老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112号法净禅寺内杭州佛学院)好久没有发表博文了,最近一直在忙着唯识学研讨会的筹备,最近我也一直在深思一个问题,学术和信仰之间的关係。现在很多的出家人都在搞学术,总是用一些文本考证的方法在考证佛陀的教法。有的时候,理性的想想,佛教毕竟是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世父母师长(现世有缘众生)及此地地基主,屋内屋外有情众生,及法界一切有缘众生,福慧增长,善根增长,早生善处,归命三宝,悉发无上心,修学正法,早证菩提。回向×××色身康泰,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业增上,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摧邪显正,早证菩提,求护佛向正道,早成佛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别境五法,遍三界九地(欲界地、初禅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地),与前七识或多分或少分或全部相应,故说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此别境五法乃是七识心之体性,七识心生已,必具此五法之多少分,非离识七心王而有别境五法,故说别境五法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故。善十一法,唯遍行三界九地,不遍行于三性,不遍行于一切时,不遍行于八识(唯除究竟佛地),故非遍行法。阿赖耶识离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好啦!那有的人就想,因为他们也搞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先礼拜了上师。可接下来就赶快去礼拜佛?不是!那你说: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又说:我是你的上师,你来这个道场,就要按照上师我所说的规矩;但上师我还有上师,就是你的师公,你要先礼拜他,因为我的法是他传的。好!你这又糊里糊涂地对一个画像来礼拜。礼拜完以后,接下来那旁边不是很多画像吗,那就是你师公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长劫在地狱中久住,难有出期。后来,恭阅了萧平实导师的著作,知道今生已经不会在修行的大方向上走偏了,可是却发觉,阅读萧平实导师的著作时,内心虽然欢喜踊跃,可真要将萧平实导师的法语开示,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实修中,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以萧平实导师创导的无相念佛这个念佛法门来说,阅读《无相念佛》这本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一世纪左右,回教军队进入印度灭除秘密大乘时,秘密大乘的残余势力进入,与当地苯教结合成教。可是,天竺当时的秘密大乘是佛教吗?其实,秘密大乘是否认以释迦为教主的外道宗教,根本不是佛教。日本平川彰在《印度佛教史》中说:独立的密教经典是作大毘卢遮那佛(Mahāvairocana,大日如来)的说法,但是大乘经典的教主是释迦,纯正的密教是否认以释迦为教主而出现的佛教。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没有任何宗教像佛教这样,如此难以清楚明确地说明。(髻智比丘著,《亲近释迦牟尼佛》,释见谛、牟志京译,台北,橡树林,页8-9)髻智比丘提出了佛教是什么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他著作《佛陀传》应该就是提供佛陀的生平资料,由读者自己来判断佛教到底是什么吧!彻尔巴斯基在1920年说欧洲研究佛学已过了一百年,仍然不能清楚地说明佛教是什么。如今时间又过去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发现萧平实在书中将中国禅宗明心见性的佛学理论、修定功夫,以及具体培植福德、建立参禅知见的方法,有系统地建立理论体系、铺陈次第、架构程序,使得中国禅宗僧人如何明心见性的法门,终于在现代的语言体例下第一次被具体地阐述出来。萧平实后来又陆续写了七辑《公案拈提》系列,效法禅宗丛林祖师拈提诸方未悟以摧邪显正、逐鱼目于珍珠之外的作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何谓实证佛教萧平实的学术思想与其自我介绍完全一致,可以「科学实证」作为概括与总结,从而奠定其独特的学术地位与影响。萧平实的学术研究从佛教教义出发,最后扩及到对社会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可能影响。要了解萧平实的学术思想,则要聚焦于他对佛教的诠释与定位。萧平实在2007年出版的〈正觉学报创刊词〉中说:「要认识真正的佛教,只有实证的方法与确实履践,别无他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具一切功德,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有了总相智,然后修别相智,于别相智之后,就转入到了初地;于初地满心的时候,就可取慧解脱而不取证;也就是说他如果要取证无余涅槃是可以的,同样,他也可以证得有余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所以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三地的时候,快满心时,他就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还是继续的留惑润生;到了六地可以证得灭尽定,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众生的需要,所以就由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变现了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再由五根接触外五尘而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有了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结果,识阴六识就出现了。识阴当中的意识,祂能够分别万法,所以就有万法的出现,譬如说茶道、花道、电脑、飞弹等等;由于万法是由意识所分别,意识却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六识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而六根六尘都是从第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从一个例子来对它加以说明,有一对师徒,有一天晚上躺在草地上,师父对徒弟这么开示:你看见天上的星星没有?徒弟说:有。师父又说:你听到狗叫声吗?徒弟说:听到了。师父说:那我在这边说法,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吗?徒弟说:知道。于是师父就说:最究竟、最的法,就是这样,如此而已啊!那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既然能见能闻能知本身就已经落入眼识、耳识、意识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有一首偈说地非常妙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八个兄弟共一胎指的是八个识(同在一起);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的指末那识,祂处处作主;一个呆指第八识,祂本身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不分别六尘境界);五个门前作买卖讲的是前五识,祂对现前的境界做分别;一个家里把帐开指的就是意识,因为祂有思惟、分析、归纳、整理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