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 三摩地

2018-07-20

】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综合前面这两段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人,如果有人对父母稍作不善,不恭敬孝养父母,那就会获得很大的苦报;相反,如果能对父母稍作恭敬供养,就能够获得广大的 三摩地

2018-07-20

举声悲哭宛转卧。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反,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师长,对师长起慢心,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师长虽然有所传授和教导,我们也总是阳奉阴违,不能如法去履践,当然就会使得自己的道业从此停滞不前,没有办法往前推进。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 三摩地

2018-07-20

今此宝塔从踊出者。即是我为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即于此处起塔供养。我今成佛即踊现其前。--------------------------------------------------------大方便佛报恩经亲近品第九(节录)佛言。如来久于无量阿僧祇劫。至心修持净戒故。得足下平。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足下轮相。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无劫盗想。若见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远出奉迎安施床座。 admin

2018-07-20

种福田目录一、福田简述二、福田种类1、报恩田2、功德田3、贫穷田三、种福田应以智慧为先导(一)种福田要做到三净1、物净2、心净3、福田净(二)种福田应如法回向(三)种福田同时要严防损福(四)种福田同时要注重修慧一、福田简述田是生长的意思,如同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即为可生福德之田,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0

例如儒家就要求供奉「天君亲师」的牌位,即法天、法、皇帝、双尊亲,以及老师。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师长不恭敬、不承侍,则对所教的学问,一定听不进去,或半信半疑。即使依照所教的法门去修,也是七折八扣,修行一定修不好。可见奉侍师长的重要。但是奉侍师长也不能迷信,假如老师说「从十楼跳下去,一定可解脱」这话当然不能听。所以师长所讲授的,自己要有智慧去衡量,不能 三摩地

2018-07-20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天神、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 三摩地

2018-07-20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天神、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有第四个殊胜的方---念佛果胜。它的果报很殊胜。一般人念佛大概是念阿弥陀佛多,念释迦牟尼佛少。(做个调查,请问:念释迦牟尼佛的人有几位?请举手。有六位;我们这边还真不少,连我七个。根性不错。)念释迦牟尼佛的概信心比较够一点,也是跟过去生的愿有关系,一般多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开轮回了。只要一到极乐世界就离开轮回了, 三摩地

2018-07-20

一天到晚想着财色名食睡,念佛之后,心开始清净,慢慢有些佛法知见;知道财色名食睡,到头一场空。也慢慢会知道:念佛绝对不仅是持佛名号,绝对不仅仅是求生西方而已,从此以后智慧开始会出现。先是闻慧,然后有思惟慧,然后修慧。一直到最后,到了果无相念佛,我们称之为证慧。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会转为智慧。那么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要生极乐 三摩地

2018-07-20

若是没有一世又一世不断教化利乐很多众生,将来你就无法成佛;因为你的佛土不能成就,因为是没有摄受以及庄严佛土,所以你的佛土也没有办法成就。所以,菩萨利他其实是利己,因为这样才能庄严未来成佛时的佛土。所以为了庄严佛土,必须要利乐有情;利乐有情的结果,就能庄严自己的佛土。当未来自己的佛土成就的时候,自己成佛了,那个佛土其实是与众生共有的,因为不是单单靠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时候示现见到光芒,有的示现种种的莲花,或者示现大震动,或者示现许多的天花从上而下的飘落来庄严道场,或者有的示现种种美妙的音乐,见到种种的广大光明,或者……这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瑞相示现。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常常见到的情形,我们可以从经典中的记载看到有很多这样的记录。因为佛陀的福德和智慧是具足两足尊,是殊胜而不可思议的,所以佛陀在人间住世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是,哪怕是这个造恶业的众生,只要他造的恶业不至于是最极致的五逆十恶那样子不可挽回的恶业的话,那么只要这个众生在临终的时候能够一心系念阿弥陀佛的话,那么阿弥陀佛就会尽祂的力量让这个众生有机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再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修行。这个我们可以看看,从前面我们讲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来看,其实这些因缘果报之所以会成就,乃是 三摩地

2018-07-20

有一位国王,他就是针对佛法有很多不明白的方,质问了那先比丘非常非常多的问题;那先比丘智慧过人,所以往往都能够用适当的回答,让这个国王信服,乃至于最后国王完全信服了佛教。在经里面,这个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他说:你们佛教主张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如果念佛的话,那么这个人死后会得生善处。国王接着说: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话,因为你们同时也说,如果有杀生的话 三摩地

2018-07-20

有人听《无量寿经》很相应能够契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之前,祂为了要成就一个庄严佛土来摄受有情能够免除堕于三恶道的生死苦,而且利益有情能暂时免除生死轮回之苦,为了这样子的一个利益有情的方,成就一个让有情能够纯粹修道的净土佛国,祂发了四愿,最后成佛;所以所成就的佛国就是没有三恶道,而且只是纯粹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三摩地

2018-07-20

大乘的佛弟子都知道要发愿往生到有佛法的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的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 三摩地

2018-07-20

问、《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答:广长舌乃是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经中说:「出广长舌以自覆面,左右舐耳缩舌入口,五色光出绕身三匝,灭于顶上。」此乃唯佛才有的功德相。再者,佛之广长舌相殊胜于转轮圣王之相,因为佛乃是证得一切种智,具足了知一切法的实相,无有一法不如实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hel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子!诸有破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彼类即是狱、傍生、饿鬼。是故智者,不应毁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八一在这个《大般若经》里面就提到说,什么叫做破坏呢?破坏就是:毁谤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那什么叫做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呢?什么叫做甚深的智慧到彼岸呢?甚深的智慧到彼岸就是在描写说,我们人可以因为修学佛法的原因,因为修学种种的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