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礼拜时需五轮投地,以表示拜佛者对于人天导师--世尊之恭敬渴仰。以恭敬渴仰故,生于信心;以兼具佛之功德及愿力故,修此法门,速得成功。拜佛之动作,行者请于寺院中学习,或依佛学习,此处不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载:“……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心缘于拜佛之动作,不管身旁发生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概不理,专心拜佛。拜佛之速度若快,则气急心跳,不易得定,心亦容易攀缘,是故必须缓慢、极缓慢,一分钟不可超过二拜。初学者最适宜的速度大约四十五秒至一分钟拜一拜。礼拜时全神贯注在动作上,心不外缘。如此练习二天,渐渐调整,即能习惯于缓慢的拜佛动作,此点务必做到。 (原标题:11第四章第二节拜佛之要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般人多选择本师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其他佛菩萨亦可,但觉有缘,心能相契便好。选择一尊后,永不改变,直到将来无相念佛修成时,仍是同一尊。选定一尊佛或菩萨之后,开始礼拜。礼拜之时仅以“忆佛之心念”来拜佛。一般人拜佛时,多是先在心中称念一声佛号,随即礼拜,三称三拜而已。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的名号或形像,纯粹是忆念。犹如别母数十年,心中想念、牵挂,而无名字及形像。礼拜时,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拜所忆念的是那一尊佛菩萨,而执持此一念头,绝不舍弃。若不能体会“忆与念”,则可用心观察,看住自己在礼拜佛菩萨的那一个念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此自有见地,禅宗祖师各种淆讹公案,多数能会。并于日常生活中及修学佛法、阅读经典、及解脱境界,得到许多功德受用。此即禅净双修,由念佛而入理。此德受用,说之不尽,已非本书所欲叙述之范围。仅此略示,欲冀行者欣求之心尔。此时便知道信禅师为何说道:“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眠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徵,即看此等心,既是如来真实法性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阶段还不是保任的时候。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以上是说明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通章的见地,接下来我们说实相念佛人的功德,我们把他分成三个部分: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见地是慧的正受;定的正受就是他所住的境界;解脱的正受是解脱的功德。第一目见地正受见地的正受,我们要引用《大宝积经》卷二十一:“已离身见,是则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admin 2018-07-20 |
![]() |
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中品上生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 | admin 2018-07-20 |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十。意思就是说佛陀劝告这些比丘,还有比丘尼这些出家众,你们应该常常对于众生起悲愍心还有慈悲心,悲愍众生常常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着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舍弃世间的享乐,不可能使用许多时间,声嘶力竭称念佛号,或忍受盘腿的痛苦在那儿与妄心挣扎---打坐参禅。华严经上说十信是成佛的开始,就是在具足了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我们要移民到美国去,我们首先要相信确实有美国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国,那我们怎么会想要去移民到那个地方去呢?所以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首要就要先相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呢?因为这是佛陀跟我们讲的,佛陀祂有四智圆明。世尊能够有四智圆明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够认识的非常有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三十。意思就是说佛陀劝告这些比丘,还有比丘尼这些出家众,你们应该常常对于众生起悲愍心还有慈悲心,悲愍众生常常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地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福田简述田是生长的意思,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即为可生福德之田,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能造福于种田者。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结果阿难很慈悲,虽然佛拒绝了他,阿难还是大着胆子,再次向佛乞求,他说:佛啊!波阇波提是怀着至诚心来请求出家的,再说,您难道忘记了吗?从您出生开始到您长大,都是她的功劳啊!这分辛苦养育的恩情,您要怎么还呢?也就是暗示佛:如果您不让姨妈出家,那就变成不孝哦!各位看看:这个阿难胆子大不大?或者说他慈不慈悲?其实在佛经里面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得到阿难慈悲、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譬如稻子种在无肥的砂砾之地,再怎么洒水,能长出来的稻子总是很少;如果种在福田就不一样了,有福之田表示很肥沃,随便种一种,未来世结果时都是一大串又一大串的美好果实,这就是贫穷田与福田的差别。菩萨为了增长无上妙智能而布施于福田:想要获得无上胜妙智慧而必须布施的对象就是福田,不在福田上布施,而在世间法中布施,只能获得世间法智慧;在表相中布施,只能获得表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玉女们对他说:『你从过去到现在所住都是很好的处所,但是由这里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好的住处了,不如还是留下来在这里安住吧!』慈童女听了这话,心中认为:『这些玉女们是因为爱恋仰慕自己,才这样说的,如果继续往前走一定还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他舍离了黄金城而去。走着走着,远远地看到一座铁城,慈童女心中生起疑惑,觉得奇怪,就自我安慰说:『城的外表虽然是铁,里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