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到七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以上的诸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的第八识心叫作 三摩地

2018-07-21

皆在未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开悟。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i、无 三摩地

2018-07-21

此谓:一切佛子次第渐修而至佛时,其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连同纯净七识所显示之究竟清净境界,非唯第八识心体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七识心体种子亦皆究竟清净而成为纯无漏之有为法故;由此内外俱净故,佛六丶七识究竟转依第八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能令佛八识心王显出究竟清净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然而如是清净性之真如性相,绝非修行而得者, 三摩地

2018-07-21

它只是恒常不断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 三摩地

2018-07-21

】对于这样的一段话,乍听之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这当中其实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方,值得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为了使菩萨们能够辨明其中的淆讹,确实了解佛法的真实义,我们将逐句做说明,以期能为菩萨们建立起正确的佛法知见,增益般若智慧。首先,书中说释尊在《阿含经》中,以及极多的大乘经中,并未说到阿赖耶识;然而事实上,在北传的四阿含中,处处说到有阿赖耶识。譬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现乐诸圣人证于自智境功德转增胜自共无能说现法诸定者了境唯是识得第七已转灭不复生心识之所行一切诸境界所见虽差别但识无有境瓶衣等众物境界悉皆无心变似境生谓能取所取譬如星月等依须弥运行诸识亦复然恒依赖耶 三摩地

2018-07-21

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到薄,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习气方面有没有真实下工夫。薄贪、瞋、痴的境界完成之后,要进入菩萨三果时,除了智慧增进之外,也要除习气,也要修学定力,互相配合,然后才能进入三果或四果境界。要进入三果断五下分结的时候,有他的次第在。断五下分结是说断三缚结后继续再断贪欲,后断瞋恚,连同前面三缚结,总共是五个 admin

2018-07-21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习性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 admin

2018-07-21

同时因为这样的方式是亏损了法事,亏损了法事就是亏损如来,也就是亏损如来的法财,这是很严重的过失!所以在修学菩萨戒中,才能够修学到这一种戒相,这也是菩萨戒最重要的方。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情行其 admin

2018-07-21

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见性──眼见佛性,乃是指十住菩萨以肉眼看见佛性。以下将针对末学所知,略说佛性的本质。凡夫所知道的佛性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觉之性、能知之性。未入菩萨所见的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 admin

2018-07-21

 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 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我会中早期重要同 admin

2018-07-21

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我会中早期重要同修数人,于内 admin

2018-07-21

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进入修道位。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 admin

2018-07-21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admin

2018-07-21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admin

2018-07-21

渐渐,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来越差,无法满足参禅的需要。禅宗祖师无奈才施设了看话头的方便法门,以快速提升参禅者的定力,同时锻炼思维观的能力而可以参禅。什么是话头?虚云老和尚说:“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 admin

2018-07-21

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 admin

2018-07-21

请问各位:“你们对初境界了解不了解?”还要请问诸位:“想不想进入初?”(大众回答:“想!”)好!这就是初讲习班。今天讲的不论是精神讲话,或《成唯识论》的开示,都是非常重要的法,都与明心者悟后修入初有关。现在先说今天的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的影印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印下来的,其中有些方用笔圈了起来,这 admin

2018-07-21

所谓的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是菩萨成就佛道所必须经过的五十二阶位,这五十二阶位是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不断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哪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首先谈的是十信。十信就是十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尤其是菩萨法,能长养学人迈向成佛之道。由于菩萨不断 admin

2018-07-21

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所证涅槃则要藉真见道之证真如方能得之,但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于一切法中运行时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是故真见道之内涵即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其真如性,名为证真如,即是证得“一切法真如”。于此真见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