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的道理、很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橘子是由橘子树而出生的,一开始是酸的,后来变成甜的橘子,从酸味渐渐地转变成甜味;人们为了要得到橘子,所以要去种下橘子树的种子;橘子树从种子到发芽、生根、长茎、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部分本来都没有酸味;时节到了,果实成熟了,酸味才开始发出来;这样子的酸味,它不会是无因而有,不能说它本来没有而今时没有理由的酸味就忽然出现了;但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看一下《阿含经》中的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个人,去了无间地狱,地狱中的热度很高,火焰沸腾,不断地从油锅里面蒸散出来,笼罩了整个地狱,地狱的众生就在哀嚎哭叫。舍利弗和目犍连用神通向他们洒了清净的甘露,地狱众生的苦痛才能暂时得到片刻的休息。这时候他们看到一个罪人,粗大的身体伸出一条又长又大的舌头,上面有五百付的铁犁,正在舌头上面来回的耕耘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这个地方说到有彼即有此;但是今天很多的法师大德,都误解了这一句话,以为有彼有此,是指相对的因缘法,比方说油灯、灯炷、灯油之间,它们叫作有彼有此,这就是因为知见错误而误解了佛陀的话。佛所说的有彼有此,彼与此指的是业种与六入、十八界之间的关系,因为业种才能出生万法现象界,而不是一个现象的本身就会出现另一个现象。这又好像是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会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是都提子听了以后就生起了大的瞋恚,想要跟世尊理论,想要诬赖世尊、想要毁谤世尊,于是怒气冲冲地就从舍卫城里面出来,走向只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世尊正在为无量大众说法,远远地看到了都提子过来了,就告诉比丘:你们有没有见到都提子现在过来啦?大家就回答:有!看见了。世尊就说:如果这一位都提子现在就命终舍报的话,在一瞬间,他就会生到地狱里面去,为什么呢?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此世的五阴身虽然次第出生具足,慢慢地按照顺序次第长大,但是现在则一时俱存,未来此世舍报时,则同时一起舍身。因为这个出生有不同的定义的缘故,它的灭也就跟着不同。所以我们说异作异受是正确的,而我说此作此受也是正确的,和你们外道主张会产生过失是不同的。如果你还是不能了解我所提出来你的过失,我现在用譬喻说给你听:譬如有人想要放火烧村庄,在干草堆里面放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百喻经》上有一个譬喻可以说明:从前有一个人愚昧无知,他口渴极了,急着要喝水,远远地看到地面上晃动的阳焰——也就是这个沸腾好像水气的这个气流,他以为那个就是水,连忙追赶上去,一直追到印度河边,他终于追到了河边,却对着河面呆呆地傻坐着,并不去取水来解渴。旁人就问他:你已经这样渴了,是来找水的,现在真的到了水边,为什么又不喝水呢?这个笨蛋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了往生无色界与无间地狱,不需要经过中阴身之外,出生到其他的地方,皆需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道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32中的开示: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思是说,恶业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的恶业,下堕地狱;中品的恶业,下堕畜生道;下品的恶业即生饿鬼道中。《念处经》中则说:若起贪嫉、邪佞谄曲、欺诳于他,或复悭贪、积财不施,皆生鬼道。《佛说业报差别经》中更说:具造十业生饿鬼中,一身行轻恶,二口行轻恶,三意行轻恶,四悭涩多贪,五起非分恶,六谄曲嫉妒,七起邪见,八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因饥而亡,十枯渴而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讲到此经非常重要,佛陀说把这部《罪福报应经》跟大家宣传的功德是无量的,因为这部经教导了众生六道轮回、因果业报的道理;所以佛陀说宣传这部经的人,将来可以亲自值遇贤劫千佛⑤,并且亲自奉侍供养,而且不会堕入三恶道或是八难⑥之地,并且还可以得到戒定慧⑦。既然功德那么大,我们就接著来为大家介绍这部经的内容,也希望您能仔细阅读佛陀的开示,并且转介亲朋好友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降生于印度修行成佛,后来佛法又传到了大中华地区而发扬光大。佛陀是一切智者,有的大神通和大智慧,能在一念之间就了知我们所有众生过去世的所有事情,而许多有宿命通的大菩萨或大阿罗汉也可以在入定以后证明有三世轮回的存在。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没有三世轮回?不过我们从古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藏能够普遍地出生或者增长创造出一切五趣六道的众生,如来藏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在母胎中一下子变出我们这个色身,下一世又帮我们变出另一个色身;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要实现,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说变现诸趣。可是,如来藏的自体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因为这个沙弥他地位比较低,所以他每次都只能拿到人家分完的最后那一分;但是他心中又很喜欢它,然后不肯离开这个酪;因为太喜欢了,所以他死了以后,就生到这个残酪瓶中。可能他比较早死,然后就生到这个残酪瓶里面,就是大家分完的这个瓶中。那个沙弥的师父,他已经证得阿罗汉道了,这些僧人在分这些酪的时候,这个阿罗汉就会说:大家慢慢来!慢慢来!在分酪的时候要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当时虽然入于普济三昧之中,释提桓因见到了佛,二话不说就伏地稽首作礼,而至心三自归依,也就是归命佛法僧三宝;这里说的圣众,也表示说,佛所说的僧宝,从一般人来看,至少是初果向,乃至说是初果以上的人。正当稽首作礼之间,神识突然离开,就进入了一个制陶的人家其所饲养的母驴腹中,成为还没有出生的驴子。这一只母驴看起来是被关在瓦坏间,作为推动拉坏器之用;可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怎么样会造成果报决定不可转呢?佛陀开示说:如果我们在造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定业而不可转:第一种心境,是经常造作而且坚定无悔;第二种是专心一意地去造作;第三种是喜好而乐于去造作;第四种是立下誓愿受戒去造作;第五种则是造作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如果是以这五种心境去造作善业或者是恶业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个心。正因为这个心的存在,所以才会使得我们的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消亡,并且是一一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祝福大家:福慧双增,道业猛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02集真的有天堂与地狱吗?》正光老师 (原标题: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父亲过世后,由于不懂得经营家业,导致家道中落,渐渐地成为贫穷人;虽然他也值遇佛陀出世的年代,却没有资财来供养亲近佛陀。他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闷闷不乐,于是他舍弃了豪姓身分,卖身到豪富人家去作长工;当他做满一年时,就跟主人索取一千两黄金。主人问说:‘你是不是要娶老婆呀?’他回答说:‘不是的。’主人又问:‘那你要这么多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古来一句谚语,这个谚语背后的思惟,很显然地就是觉得所有的因果,都是这样昭昭不爽,那么这个昭昭不爽,当然背后有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但是却又自己在运作的业果报系统在掌管着。当然,人们会这样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其实我们在当下的世间,就可以观察得到许多的事情,都有因果的存在。比方说,我们现在丢了一颗球出去,这个球掉下来之后,会砸到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