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我们如果细看三论的话,三论的文字固然有很多是破斥的地方,但它在破斥同时,其实也处处都在显立中道,那其中的主要的意思很难用依文解义的方式来得到。所以我才会说,除非是利根的人,或者有善知识的指导,或者根本就已经实证本心的人,回头再来看三论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自然就会看到龙树菩萨苦心处处都在建立的意旨。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强调,是很难用依文解义的方式来得 | admin 2018-07-22 |
![]() |
本电子报前几期已分别介绍了自公元世纪初开始,大约五百年间,在古印度的土地上,马鸣、龙树、无著及世亲菩萨们血脉相承,弘传佛陀正法的经过。今本篇所将述说者,则是大约在同一段历史进程里,发生在另一块土地上,即东土(中国)的佛法传承因缘。这一阶段大约是自东汉明帝(公元世纪初)开始,至东晋时代或齐末梁初(公元500年前后)之间。我们将以被尊称为“万世译经师 | admin 2018-07-22 |
![]() |
为令佛子证般若空性心者能入初地乃至佛地,故说《解深密经》等种智法门,《楞伽经》亦此时摄也。后时中国嘉祥法师所判,方是正判,如余无异。至于三论之正义,容俟未来我会诸师另行批注;此处限于篇幅,不另疏解。此宗学说式微已久,传至今日,益生淆讹,多堕大乘恶取空中,反责他人证悟藏识空性为自性见、为外道神我。略举一二如左:印顺法师误会三论宗般若空性义为一切法空, | admin 2018-07-22 |
![]() |
由正纬老师开示:密宗(一)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来跟大家讲,《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里面的密宗的部分。我们在讲这个章节的时候,一样我们强调,就是说它的重点是希望大家不要局限在一宗一派的修证,而是要全面性的修证佛法。我们接下来就先来看看密宗的背景。密宗其实是印度最晚期的佛教,它最主要是以这个“眞言”立宗,就是 | admin 2018-07-22 |
![]() |
由正纬老师开示: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来跟大家讲《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上一次讲次里面,我们谈到了密宗,不知道各位还记得吗?我们说密宗主要的三个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跟《苏悉地经》,其实这里面讲的都跟佛法无关,许多都是意识心的妄想境界,并且许多都是求鬼神的有为法。并且在这个《金刚顶经》里面,还教这个学人说 | admin 2018-07-22 |
![]() |
由正纬老师开示:天台宗(一)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继续跟大家讲,《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今天的内容应该就是从天台宗开始讲起,不过在讲之前还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很谨慎地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讲这部分章节,乃至于我们在学这部分章节的时候,秉持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呢?第一个就是,我们谈到了独立宗派,乃至于说以单一的一经一论当作立 | admin 2018-07-22 |
![]() |
比方说有人就会说,圆教,修习圆教的人一生就有机会可以顿超十地。各位菩萨听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应该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近代的藏传佛教里面也常常在说:只要按照密教的道理去修行,有些是说按照那样修行七日便能成佛;有些说到一生就能够顿超十地而成佛。那这些都是他的思想的缘起处,可以说都跟我们讲智顗大师的这个圆教的思想,多少有一些的关联。底下我们就来看看藏、 | admin 2018-07-22 |
![]() |
首先我们看到,我们都知道三界总共会分成——按照有情众生往生的去处,可以分成六道、六界,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跟天,这个是六道,我们熟知的六道。这个六界如果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跟佛,就会形成了十个不同有情的状况,这个就叫作十界。从十界开始,智顗大师认为,就如同我们的一念,我们的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个念头可以是作恶,也可 | admin 2018-07-22 |
![]() |
二者阿含时:二十一日宣说华严已,至鹿野苑度五比丘;由此地起始,以十二年时间,说三藏教四阿含诸经。于四阿含中,隐覆密意而说大乘,所偏显者为二乘菩提之解脱果,诱引畏生死苦之小根者入于佛法。三者方等时:于阿含后,八年宣说楞伽、胜鬘、金光明、思益、维摩、楞严等经,宣示藏通别圆四教。四者般若时:以二十二年宣说大般若经,开示别教圆教及通教,通会一切法为大乘法, | admin 2018-07-22 |
![]() |
那么四部律学的传译,我们刚才说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可见在当时的时候,的的确确在中土地区律学是很缺乏的事情。比方说像南北朝时期,道安法师在关中的时候,还因为缺乏戒本而自制条例来约束徒众;又譬如说道安的弟子慧远,也是专门请他的门人西行去求律典。可见那个时候,的的确确在中土初传佛教的时候,律典是还没有盛行起来的。至于律宗的其他的部分,我们就留待下一次的讲次 | admin 2018-07-22 |
![]() |
律宗我们上次讲到四部律藏,就是从优波离开始集结律藏之后,后来分成五部,其中的四部有传译进入中国地区。那四部律藏的翻译,都在东晋的前后;但真正律学开始的弘传,应该是在南北朝的时期。当时的这个状况是说,当时一般人在看佛教律典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佛教的五戒似乎跟儒家所讲的五常有某种类似的关系;并且佛教里面讲的十善业,用十善业来遏止十恶业,这个也是对 | admin 2018-07-22 |
![]() |
复云:若犯十重戒者,所修三贤十地果证,来世皆失,亦失于戒体。亦如《大般涅盘经》卷七,佛云:「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罗等,应当苦治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熏习佛法以来,时劫尚近;于第一义法之修证,福德未足;复因慧根浅薄,不能信受及检择,于善知识处得证悟已,心生 | admin 2018-07-22 |
![]() |
俱舍宗就是依据《俱舍论》而成立的纯粹的小乘的宗派,这个宗派在中国地区最盛的,其实是在玄奘大师把这个《俱舍论》重译之后,在玄奘大师的门下,有好些的弟子为《俱舍论》作了注疏,大力弘布,所以才使得《俱舍论》有所弘传。那《俱舍论》呢,总共分成九品跟三大部分:这个第一部分是讨论法的性质跟功能;第二部分是讨论众生生死轮回的因缘果报;第三个部分是说明如何透过修行 | admin 2018-07-22 |
![]() |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大概的意思是说:菩萨若遇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说法)来回向,若不尔者,即是违犯了轻垢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未来的科技要怎么发展,我们现在虽然不能确定,但却一定是无可限量的,因为心的种子无可限量,所以未来世的科技发展,也将同样是无可限量的、没有限制的;差别的只是:我们将来能够看见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而已。想象未来的科技,是没有办法具足勾勒出来的。就如以前的人能够想象到今日会有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吗?以前的人能想象现在在这边装一个这么小麦克风,传递到那么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C,量子世界测不准定律:观测无非是观测手段(如光子)与被观测对象(如电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海森堡成功地证明了,我们不可能设想出任何一种办法,把任何一种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两者同时精确地测量下来。来自佛门三法印之一的万法无常,核心是如来藏虽然没有生灭,但它所出生的一切万法都是因缘和合。因为一切世间的各种法、相、事、物都是因缘生灭,众生业力所感的因,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就很怜愍这个阿阇世王,所以后来佛就跟他讲说:你啊,因为忏悔的缘故,解除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将来即使因为杀了父亲的缘故,如果将来你下地狱的时候,你在地狱中,下地狱的时候马上就命终,然后又回到人间来。所以,一个人只要作了恶业,他能够忏悔,或者靠着修行,修善、修心、修慧,他就可以改变他的因果。所以,在劫难逃并不是固定的。但是,在佛法中也有真的就是在劫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开示说:【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里佛陀的开示我们就知道,众生共业而有六道轮回的共业之处出生,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还有阿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还有的情形是,如果有的众生,劝募人家来建立祭祀的寺院,结果在此公开祭祀的场所,所行的都是杀生之业,譬如在庙会地方杀猪宰羊,这样大量的屠杀众生生命;或者教导人家互相杀害对方,互相战斗伤命,这样的业行,也是会使得自己未来得到短命报的。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观察各种有情生命的现象,发现当中因缘果报的差别乃是非常非常的多,当中上、中、下品各各不同,而且错综复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如来藏中含藏众生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无明种等;所以众生就不停地轮转生死,而真心如来藏就依于各个有情不同的业种,因此酬偿因缘果报,依据各个有情的自业,而有不同的因缘果报。例如,佛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开示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