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从实际理地上来说,每个人的业,甚至每个物种的业,都是储存在自己的如来藏里,和他有关系的,也是储存在另外一个对象或是更多对象的如来藏里,如果要改变所有的业,就必须把所有牵涉到这个业行的一切众生都改变,这样才叫作改变。而大修行者也有定义上的问题,他如果没有办法观察到这个如来藏,根本还没有明心,也没有证悟,他又如何能够转变别人的业果呢?所以,我们对世间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极恶众生,可能犯了地狱业,佛陀还是说他未来一样可以在极乐净土受清净的五欲之乐。因为学佛过程中,许多人没有办法断除生活上的享受,这并不是最重的过失,在佛法中谈的是对于圣教、对于成佛、对于发菩提心有没有信心。所以菩萨法中,乃至于在最后坐上菩提座之前,都不应该舍离最微细的贪,就是愿意在三界中,不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直至在人间成就佛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这个真如心,这个如来藏心却没有打算要作主,不会你认为天界比较好,祂就把你出生在天上;不会你认为地狱比较差,最后有情大家的真如心投个票,就让地狱法界永远消灭,就让三恶道永远消失,然后大家都生到天界。这真如心祂从来没有主宰性,祂也不会认为你说什么都算数,祂能够审定你所有的心念,然后如实地让因果轮回能够现起。这法实际上并不深奥,只要相信就可以了。你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正的常法是什么?就是从三转法轮所说的一贯如实之理,从初转法轮所说的如,变成二转法轮所说的真如,然后从一转法轮所说的识,变成三转法轮所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初转法轮说的如来藏,就是这个心,但祂不是众生所理解的心,来说这样的心识;这个心识恒久不灭,所以说这个心就是真,然后祂从来没有动摇,祂的样子一直保持,一直到佛地,所以祂就是真如。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佛就是每一位众生所应当成就的,也是每一尊佛,祂在本地心中的因地如来。也就是说,不论你的轮回要怎么走,虽然无量劫以后还是有无量众生;但是轮回的终止就是成佛,没有其他的。即使是二乘人阿罗汉灭后,他认为把自己一切都灭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说,他只是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三昧定,将来他还是会出来,经过多久?无量劫!他在无量劫里面浪费自己的时间,当然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说,有一些大力鬼王本身在鬼道中,可是也学佛,都是来护持众生的。甚至地狱道中许许多多的众生,受地狱之苦,认为自己心智恶劣,甚至如同木石,对一切都没有感情,已经变成无血无肉的人——这样地狱果报的众生,不应该说是人——这样的众生会以为,一切的因缘都已经尽了。可是佛陀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地狱报是因果注定,那你还有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在的法,世间一切的法念念不住,每个刹那之间并没有办法停下来,一切都是在变异中,不断地涌动,不断地成就生住异灭,成就人所谓的生老病死。我们看待这一切诸法,所有的变异就是苦;所以应当了解有变异之法,应该要离苦。佛教可以随顺世间来说人类的前途。将来人类会在某个时节产生杀戮,人的寿命会更短;等到那个时节因缘,人就因为杀戮,彼此受到巨大的伤害,许多人都会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菩萨不畏惧生死呢?因为他了解生死之中,有诸佛菩萨不断地呵护他,支持他在佛道中继续迈进。所以,菩萨即使有猛利的贪瞋痴,或是经过修行贪瞋痴渐次断除,但不像小乘阿罗汉那样清净;可是在佛陀眼中,他也是胜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因为他愿意向佛道继续迈进,成就佛果。菩萨在世间可以适应一切诸法,适应其他国家地区的风俗民情以及当地的法律规范。菩萨在这中间,可以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通过修学,未来世的报可以转变成这辈子受,那这一生很清楚知道什么原因,知道是自己的不对,知道自己的见解错误,或是与别人产生一些纠纷;所以,心里面可以很坦然地接受,不至于说去怨天尤人,去想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好,为什么佛菩萨不保佑我等等;而能够生起正见说:我了结这个业报,只要这样受人家又原谅我,实在是太好了;我虽然是有损失,可是我当初给人家种种的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断地重复生死——生与死,这样才叫作轮回。轮回中的六道,并不是特别施设的,众生心的变化、变异,产生了六道轮回,每一道都有无量的众生。一乘法认为轮回本身并不究竟,所以是可以解脱的;然而这个解脱,并不是只有对真如法的信受而已,你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在这个行门之中确实履践。也就是说:解、行合一,对于一切法的知解,包括对于佛教所说的真正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如此之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礼记》〈学记篇〉说到,有六个原因造成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学习: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意思是说:错误的想法如果已经发生了,再想改变,这个错误的观念已经非常坚固,很难改变;正确的学习时间已经过了,才想到要去学,那就算是很努力地苦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能进入涅槃,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而说往生—前往下一个受生的地方。怎么才是最好的死亡呢?那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对于佛而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度众跟修行,彼此之间没有互相违背的地方,它是同一件事的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什么叫度众。为什么这位老太太愿意跟着佛修行,愿意信受佛所说的法,然后很快的可以证果?不是因为这一位老太太特别的聪明,或者说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说,她在过去生当中,已经跟佛多所结缘。大家可以想想看,五百世的母亲啊!或者也可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佛在过去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的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现在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际上,南洋地区它原本也是大乘佛法流行的区域,但是在西元十二世纪以后就只剩下上座部佛法,一直到现在。二乘佛法由于它们依止的是阿含时期的教法,所以南传佛法它们是重在断结证果,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证得声闻初果、二果,乃至于三、四果。本来二乘教法的这个部分,就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在《法华经》里面把它叫作化城,它却是每一个佛都必须要修习的基础。可是,现在南洋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华严时,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刚刚成道,一开始的时候祂就先说《华严经》,以自己亲证的这一些法,然后从凡夫地的法一直说一直说,说到佛地的法,一一说明,无有遗漏者。所以,能够听佛华严时,它的对象是诸大菩萨。华严时的法,从天上讲到人间;就如同太阳刚刚要升起的时候,第一道光会照到的是最高的山顶,如光照诸大山王;这就又好像是佛陀祂所生的法乳,是纯粹的这个生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我们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受戒,又叫作三坛大戒,第一坛和第二坛是沙弥戒与比丘戒,代表越尊贵的戒律排越后面;那么三坛大戒中最重要的、最后才受的第三坛戒就是菩萨戒!简单地来说,声闻的比丘、比丘尼戒,可以让我们解脱三界,成就四果阿罗汉;而菩萨戒才能够让我们成佛,所以被叫根本戒;所以菩萨戒又被叫作三世诸佛之共戒,因为三世诸佛都是依靠着菩萨戒才能够成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