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赎回供佛物,则念《赎供佛物偈》:“愿此清净香(果) 赎回供佛物 祈求佛加持 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2、礼佛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大乘贤圣僧(一称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3、赞佛: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交代婆罗门的婢女说:你抱着孩子到大路旁,把他放在地上,只要看见出家人走过来,你就说‘这孩子礼敬诸位大师!’接着你就帮孩子礼敬所遇到的出家人。到了晚上,如果孩子还没死,仍然活着,你就可以把他抱回家来。这婢女抱着孩子去到大路旁边,放在地上,便代替孩子向出家人礼敬,所以,不论是佛门中的出家人或外道中的出家人被礼敬以后,就随即咒愿说:愿这孩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的亲朋好友有深刻的感受,当然这也是接引他们学佛的一种方便。另外一个方便善巧,就是在读诵后,把这个读诵的功德回向自己与有缘的众生,能够成就无上菩提;透过回向的力量,可以得到广大殊胜的利益。以上是大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弟子也会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菩萨戒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善业道经•••等),于读(诵)前,弟子会诚心邀请冤亲债主前来听闻,共同薰习善恶因缘果报之道理,帮助有缘众生,日后能于身口意业起正观,能于历缘对境之中,了知自己过失,得以真实忏悔,解冤释结。祈求诸 佛菩萨慈悲摄受,帮助弟子圆满此一忏悔法事。弟子往昔因贪瞋痴所造恶业,伤害诸多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三十五佛忏》是出自《决定毗尼经》,本来与《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的五十三尊佛合称八十八佛,为汉地佛门主要而且很普遍的忏悔文。如果只依《三十五佛忏》,则必须依《决定毗尼经》原文次第作忏悔,绝不能改变一字;若擅自改变,则如同魔说。但是藏传佛教三十五佛忏文有作如是解说:「宗喀巴大师修顶礼时,亲见三十五佛现身空际,而后乃造修观仪轨,佛名前后略有不同,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当地是迷信弥漫的地方,很多人都把迷信当成了佛法!包括寺庙的出家僧。我以前不信佛,反对迷信!可是却因为很特殊的因缘,我走进佛教。我的性格是: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学佛也一样。怕被他人欺骗,我找了我们当地世人所谓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给我家佛落的座!他领着我一起请了八尊佛、菩萨圣像和道教塑像: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等11尊像;三个香炉: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有开示说,我们看弥勒菩萨怎么说。弥勒菩萨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所以,从这里的圣教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回向的真实义乃是希望一切的菩萨,他在努力的去利益众生而广集了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的时候,这样利益众生广集善根的同时,菩萨再透过一切的善净行的实践,总和的来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如是众生,宁处无间大地狱中受诸重苦,不受如是鄙恶人身,憍慢贡高,随顺恶友,造作如是恶不善业,流转生死,难可济度;常处生死,受诸苦恼。”尔时,会中有无量无数大慧有情,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合掌向佛,悲泣堕泪,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谛观如是世间众生,虽皆获得难得人身,而远离正信,远离正愿,远离正意乐,远离正见,远离善知识,远离好时,远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一、什么是回向?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义是为了透过菩萨一切的善净行,希望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福报增广,故回向应以利益众生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若离此目的,无法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佛菩提的无上菩提,和二乘菩提不相同,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要断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求证心真如——证得第八识心体的真实法性与如如法性,因此而生起般若的智慧;再从这个基础上进修一切种智,一步一步的迈向究竟佛地。大乘菩提可以使人成佛,二乘菩提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所以不是无上,所以有局限,所以不叫无上菩提,因此无上菩提一定是说佛菩提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世世自度之时也同时度化众生,使自己对于修证上地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福德,比较容易修集具足,想要次第进升到上一地去,就比较容易。所以应该发愿常住人间而自度度他,这是自利而且利人的事,何乐不为?应该同样的教导跟随于您而修学佛法的人,使他们追随您共同广修次法。如果您对徒众们没有好好教导他们修学次法──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没有好好去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诚的定义在佛经中是有的:[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那时,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所说心诚至心,有几种情况?那种心诚至心能获得最佳结果?)[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2)戒文的大略意思是说,菩萨若遇有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或说法回向,若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机会进入教堂、宫庙、神坛等外道神祇所在的地方,应以合掌问讯为礼,但不得作为信仰归依的对象。问题四、佛经和佛教文物,主要是印刷品和录音带、光盘等,特别是别人放置的结缘品,日子久了,风吹日晒雨淋,破损了,脏了,旧了,已不堪使用,或者没人要了,应该如何处理?答:如果还可以使用的佛教文物,就尽量不要丢掉,也许还有人用得着,可以试着与人结缘。假使真的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的是有情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兴渠在中国地区没有,其他像是大蒜、洋葱、一般的葱、韭菜,这些都属于五辛,不能吃五辛的原因是这些食物煮熟了吃容易让人产生淫欲,而如果生吃了以后容易使人脾气增大。另外,更恐怖的事情是吃这些食物散发出来的味道,会让善神远离,因为吃了五辛以后身体和口气都是臭的,天神和菩萨们很讨厌这样的味道,所以就算这个人能够宣讲佛法,而从十方来护持的龙天们,在大老远就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灌顶是指要成为十地法王子时,会有一个宝莲华出现,这宝莲华非常非常大,超过三千大千世界。这个灌顶不是秘密灌顶,而是一个非常公开的仪式,要受灌顶的菩萨让人难以想像,包括这位菩萨的眷属们,都会坐在宝莲华上;接下来,这位要受灌顶的菩萨先放出无量的光明,光明不可思议,照到的地方可以让三恶道以及人解除众苦。祂继续照到声闻道、缘觉道的众生,然后照到其他的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对于过去的业不能安忍,又不肯按照佛陀所说的必须要忏悔,必须要对于第一义谛的理不了解然后来做各种的忏悔,过去贪瞋痴来进行作忏悔;却想要走这样的路,想要透过一两个人或是一些高明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都还是会让自己的身心坠落到更加不堪的境地。所以,灵媒会苦,众生也会苦,然后鬼道众生也会苦,因为鬼道众生所受的苦世间难以了知。他如果真的有能力,那他自己去办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因为我们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不同的因果种子,不断地在出现;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能够去帮人家解厄、改运,这样的因果道理又如何成立呢?第五种:有人认为老庄哲学、玄学是佛法。老庄哲学和玄学,自古以来就跟佛法混杂在一起,佛法刚进到中国的时候,因为依中国的文化,刚开始很难信受佛法,所以大部分佛法跟老庄哲学是合流的。但是老庄哲学,它的本身是无为之学,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