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受戒完毕,僧人又教大众,等他登上绝壁后,齐唤“阿父师为我下水!”。众人等到僧人登上砂崖以后,就依教而行。不久,果然水从半崖涌出,大家无不欢喜雀跃,赶紧将皮囊盛满泉水。可是等了许久却不见僧人下崖,于是大家都登崖观看,才惊见僧已端坐入灭。大众虽然为此悲号不已,但也没办法,只得依照西域的礼法,在僧的坐处举行火葬,并聚砖石为塔。这塔至今依旧存在, | admin 2019-04-29 |
![]() |
所以说,持戒是善法,并不是为了要束缚我们——让我们觉得很不自在;所以就会从原本很排斥受戒,反而变得很欢喜乐意去学戒。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 | admin 2019-02-20 |
![]() |
复次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中论》卷4佛陀说:“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有真实‘我者’,说有真实‘人者’,说有真实‘众生者’,或者是说死后‘断灭者’,说五阴是‘常者’,说五阴真实‘有者’,说死后是‘无者’,说‘诸法常者’,说‘诸法名 | admin 2018-12-27 |
![]() |
老师也很是随喜赞叹这位师兄的受戒功德,但话锋一转她却告诫大家,即便受了菩萨戒,也不能在真善知识身边修学,很多问题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好好积福,等福德资粮够了,智慧上去了再去完成受戒的心愿呢?事实上,老师曾断断续续给大家讲过萧平实导师所述着的《优婆塞戒经讲记》,但在讲解了一段时间以后,她迳自决断说,我们这些学生的「福德还不够,智慧 | admin 2018-11-10 |
![]() |
因此佛子在受戒前,必须要对于戒法的内涵与受戒的目的,有一个充分而且正确的了解;这样子,就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真正要去持戒的意乐,这也是能够获得戒体与持戒功德的基础,而且受持之后也比较不容易去犯戒。虽然大多数佛子都是自愿发心受戒的,但是因为在五浊恶世修学佛法,有许多的障碍因缘,也有许多外境的诱惑,同时到处都充斥著种种错误的邪见;因此,如果有些方法或观念, | admin 2018-08-15 |
![]() |
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正法,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佛陀说,布施除了财布施外,还有法布施。财布施唯得财宝报,但佛法的布施,后世却可以得到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回报。菩萨修这二种布施的目的,一是为了要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因闻正法而能够调伏心性,将来于佛法上有所实证。法施还可以 | admin 2018-08-13 |
![]() |
《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 | admin 2018-08-09 |
![]() |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 admin 2018-08-07 |
![]() |
既然传法之师都没有戒体可言,而且已是地狱种性人,您又如何可从其得戒呢?故信受藏密应成派中观宗喀巴邪法的人,乃愚痴无智者,从其受戒必不得戒。 《杂阿含经》卷三十说:佛告释氏难提:“若于四不坏净,一切时不成就者,我说是等为外凡夫数。”语译如下:【佛陀告诉释氏难提:“若是有人对于佛宝的清净不能生起坚固不可破坏的信心,对法宝的清净不能生 | admin 2018-08-06 |
![]() |
西域僧人有时还会借着为贵族妇女受戒的名头,将她们邀入府中,日夜淫乐,为蒙古贵族们织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面对这一切,顺帝是知情的,但邪见先入为主,为了成就所谓佛法,他也不管不顾,从不禁止。不仅如此,元顺帝还对西域僧加赏赐,无数民脂民膏尽入僧人之口。当时的汉臣感慨:国家财赋,半入西蕃。元顺帝与番僧的荒淫无度,最终腐蚀了整个国家,人民生活愈发痛苦,一场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凡未经批准藏传佛教、之类的宗教人士在我市从事受戒、灌顶、讲经、传教、收受信徒和接受供养,均属违法、违规行为,并没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审核和审批。按照国家政策是不允许任何此类行为随意进行,请大家自觉,并向当地民宗部门举报。请广大市民尤其信教群众擦亮眼睛,甄别真假、知法、守法、对有关违法行为及时向当地宗教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举报电话:18316000718)。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凡未经批准藏传佛教、之类的宗教人士在我市从事受戒、灌顶、讲经、传教、收受信徒和接受供养,均属违法、违规行为,并没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审核和审批。按照国家政策是不允许任何此类行为随意进行,请大家自觉,并向当地民宗部门举报。请广大市民尤其信教群众擦亮眼睛,甄别真假、知法、守法、对有关违法行为及时向当地宗教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举报电话:18316000718)。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众生怖畏王者、师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济,名无畏施。自于财宝破悭不悋,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舆,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外道认为说,他受戒能够生天享福,受戒是这个心;能够生天享福,是有那个天身,去生到天界享福,天身是比人间这个色身还胜妙。所以呢,外道的法里面就有这种受者无因,作者无果的过失。外道听到以后他继续辩解,他说,【若言:我作身受,我亦如是,此作彼受。】《优婆塞戒经》卷四外道对佛说:你说的前世觉知心我,造作不杀业,而这一世身,受妙色果报。我的理论也是一样啊!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佛陀说,布施除了财布施外,还有法布施。财布施唯得财宝报,但佛法的布施,后世却可以得到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回报。菩萨修这二种布施的目的,一是为了要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因闻而能够调伏心性,将来于佛法上有所实证。法施还可以教导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摄心为戒,不是指去受戒,然后持戒守戒,而是以心的一心不乱、不放逸为戒;而因戒生定是指摄心为戒之后,心才能得到决定性,并且有了定力不会落入定境中,而是心里寂静无有妄念,却有着一定要证得实相心、一定要找到真如的决定;又由定发慧是说,心中有了前面的决定性,就能很坚定地去参究,不会虎头蛇尾,不会一曝十寒。这样去参究,有朝一日必定一念相应找到如来藏,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534,c13-22)这在《正觉电子报》中也有提到,请看:《正觉电子报》第82期第108页中,〈我与同修受戒因缘(下)─正辉正占─〉,正占篇:【白老师慈悲教给我们好多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在如实去作的时候,功德、福德、果报都会更殊胜。第一,在六种时间我们不能出现怪声音,如礼佛、说法、众和合、乞食、吃饭、大小便。第二,六种作意供佛功德更殊胜:佛是大功德田,佛是大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复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心。”复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属唐代宗诏径山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南归。先是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 | admin 2018-07-23 |
![]() |
你想这世间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吗?所以自己应当向着佛学,来受戒,来让自己业种清净,自然就会有善友在你的周遭出现。或是你有心向着佛菩提道这样前进,自然菩提这样的觉悟的芽就会发芽。所以我们应当来看,善恶标准它很简单,就是学佛。只要你不学到贪财好色的一些的行为,或是说根据意识心去想我这个心是永恒的,这样错误的世间的永恒的常见,而转依到真正永恒。什么样真永恒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持戒:十重四十八轻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1不敬师友戒2饮酒戒3食肉戒4食五辛戒5不教悔罪戒6不供给请法戒7不往听法戒8心背大乘戒9不看病戒10畜杀众生具戒11国使戒12贩卖戒13谤毁戒14放火焚烧戒15僻教戒16为利倒说戒17恃势乞求戒18无解作师戒19两舌戒20不行放救戒21嗔打报仇戒22骄慢不请法戒23骄慢僻说戒24不习学佛戒25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