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 admin

2020-06-14

另外还有一个小不同,如果千里之内无戒师可以传授菩萨戒,也就是说,没有已经受过菩萨戒的人住在千里之内,这时候也可以自己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但是出家人的声闻戒绝对不行,一定要从人而受,不许直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所以佛说:若从他得,名为受戒。(《优婆塞戒经》卷七)------《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2集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三)>正铭老师 admin

2020-02-19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 三摩地

2018-07-23

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所以,自誓受戒是下品戒,可能的话,应当要求已受戒的菩萨为我们传戒。而上品戒非常难得,如果我们在自誓受戒时,有佛或菩萨现前为我们做证,那是真实上品戒,但是须有天眼通,亲见佛菩萨化现或放光作证才能确定是上品戒。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三者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也就是说:只要是先前已受过菩萨戒的人,都可以请来作传戒的法师而传戒法,不一定是出家的僧宝才可以传菩萨戒。又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佛陀开示说:「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总之持戒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身心清净,不犯威仪,让我们勤学菩萨五明之学。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饶益众生。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心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还没有因缘受持菩萨戒,可以先自行于佛像前自誓受戒,等候将来因缘具足时,仍然应当依照菩萨戒经的说明,向已经受菩萨戒的菩萨法师、菩萨居士或菩萨僧求受菩萨戒。我们讲的自誓受戒可以不必诵戒相、不取相为戒,因为这是对已经明心见性的人而言。明心见性的人过去无量生必定常常受持菩萨戒而不弃舍,因戒体从来不失的缘故,所以今生能够明心见性。今生已经明心见性就获得了 三摩地

2018-07-23

」23、不輕慢新戒、不輕慢戒師(攝屬重戒1O謗三寶)自誓受戒,須見好相,新學菩薩,若有輕慢,犯輕垢罪「若佛子,佛滅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薩戒時,於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當七日佛前懺悔,得見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時。應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雖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現前先受菩薩戒法師前受戒時,不須要見好相, 三摩地

2018-07-23

三、佛滅度後,千里內無法師之時,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應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薩等,我學一切菩薩戒』者,是下品戒;第二、第三,亦如是說。佛子!是三攝受、三種受戒,過去佛已說,未來佛當說,現在佛今說;過去諸菩薩已學,未來諸菩薩當學,現在諸菩薩今學,是諸佛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薩,不入此法戒門,得無上道果、虛空平等地者,無有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那,来到这里传戒,我想不是短期的事情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们同修会的戒师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同修会的主法和尚也只有一位,那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是他的助手,能做的事情有一个他授权的权限存在,所以我来证明菩萨戒?不行!那这样来说我是僧团了,按照菩萨戒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你们在还没有机会到台北去亲自受戒的时候,大家有共同一起读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 三摩地

2018-07-23

三者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也就是说:只要是先前已受过菩萨戒的人,都可以请来作传戒的法师而传戒法,不一定是出家的僧宝才可以传菩萨戒。又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佛陀开示说:「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既然多生多劫修学佛法,必当受持过菩萨戒,此戒无有舍时,即令犯了过失,仍然无有舍时!所以此生应当增上受戒,令此受戒增上!知道受戒有三品,即使有人心中轻视居士传授戒法,要知道此戒是三品受戒,由佛菩萨当前传授,由有先受菩萨戒者传授,最后佛菩萨圣像前自誓受戒,如是三品。所以此大乘戒哪里是声闻戒可以比拟,这是法界如实戒法,于一切大乘佛菩萨所安住。《菩萨璎 三摩地

2018-07-23

三者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也就是说:只要是先前已受过菩萨戒的人,都可以请来作传戒的法师而传戒法,不一定是出家的僧宝才可以传菩萨戒。又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佛陀开示说:「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 三摩地

2018-07-22

」【憍慢僻说戒】「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6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