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谓的自就是指自己;他就是指十法界下的九法界群生。因为法界中,最究竟的就是佛,其他九法界的众生,就应当向着成佛之道来前进。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严经》部里面祂就是佛。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处说“尽如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我们甚至可以说:“尽知恒沙十法界无差别相。”所谓十法界是指六道众生的法界以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的法界,同样是这个真如佛性,称为一相无相。一行三昧的这种修法,是大心菩萨所修,虽然名为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但这样修一行三昧的念佛人,不一定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一行三昧的修法,在我们这个婆婆世界,既适合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要相信佛陀所教的这个佛法它一定是清净的,而这个清净不是只有世间的清净,而且是出世间的清净----可以解脱于三界的清净,而且不只是解脱于三界的清净,而且是能够最后了解法界的实相,而最后迈向成佛,能够完成十法界中最高的法界----就是佛法界,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归依于法。那四不坏信的归依僧的清净呢?就要相信真正的大乘菩萨僧或是声闻僧或是缘觉,他们之所以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真正的法界实相不是只有解脱道跟这个三界六道的关系,事实上在这个我们的法界里面有所谓的十法界----法界里面第一阶最高的就是佛陀,再下来就是菩萨在第二位阶,第三阶是辟支佛,第四阶是阿罗汉,再下来就是天、阿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等等三界六道。可是这个三界六道是在轮回,可是从佛、菩萨、辟支佛或是阿罗汉祂们是解脱的圣者,所以有这个四圣的法道,是跟六凡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要相信佛陀所教的这个佛法它一定是清净的,而这个清净不是只有世间的清净,而且是出世间的清净----可以解脱于三界的清净,而且不只是解脱于三界的清净,而且是能够最后了解法界的实相,而最后迈向成佛,能够完成十法界中最高的法界----就是佛法界,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归依于法。那四不坏信的归依僧的清净呢?就要相信真正的大乘菩萨僧或是声闻僧或是缘觉,他们之所以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佛法广被十法界机。若约人道而言,即无一人不堪受佛法,亦无一人不能受佛法。藉令各修戒善,则俗美人和,家齐国治。唐虞盛世之风,何难见于今日。因兹道启西干,法流东震。历代王臣,咸皆崇奉。以其默化人心,隐赞治道,伏凶恶于未起,消祸乱于未萌故也。至于出家为僧,乃为专志佛乘,与住持法道而设。非谓佛法唯僧乃可修持也。此诸浅说,乃如来随顺世间,渐令出世之人天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年半共修期间,新生入学,重新学习;佛学知见有:三皈、五戒、菩萨戒、十法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阴、十八界、六度波罗蜜、六度互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等,有系统的灌输正知见。功夫方法有:拜佛、念佛、忆佛、无相念佛、看话头、参禅法门等,逐步锻炼动夫。按照进度、二年半期满,禅三前才会教导学生看话头参禅;这本来是老师体恤学生,知道参禅辛苦,希望有资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每天在这十法界里来来去去,一天好几回。比方说:我们心里很清净、很慈悲,就是在天界;一念贪瞋愚痴生起,是地狱界、畜生界……。一天当中,我们的心绪时而慈悲、时而贪瞋,不是天上、人间来往好多次吗?“消归一念无生处”,虽然十界俱在,要紧的是你不要任由妄想分别来来去去,要像‘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尔是我龙门佛眼禅师十可行十颂并序华严以十法界总摄多门。示无尽之理。禅门有十玄谈。以明唱道。洞山有十不归。以表超证。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后生。庶资助道。譬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有香气。有少益者。书之于后宴坐清虚之理竟无身。一念归根万法平。物我顿忘全体露。个中殊不记功程入室问道趋师印自心。入门端的访知音。此生不踏曹溪路。到老将何越古今普请拈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遂成十法界。乃举起拂子云。这个拂子。与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同一悲智。同一行愿。同一慈力。同一眼观。同一耳听。同一鼻嗅。同一舌尝。同一身触。同一意思。随宜说法。为诸大菩萨说六波罗蜜。令其各证无生法忍。为声闻缘觉说十二缘生四谛真理。令其各得八解六通证寂灭乐。为诸天众说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一切乐具悉皆衰谢。令其各得出离三界。为诸人众说不昧因果法。令其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故于十法界内一音演说。众生随类各获饶益。譬如东风一拂万卉齐敷。佛所说法亦复如是。若有意于十法界内作饶益。则是以我说法欲使众生随类得度。不亦难乎。不见舍利弗在般若会上。问文殊曰。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文殊曰。弗也舍利弗。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觉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看他两人恁么激扬。又何曾著意来。从上诸佛诸祖为人。皆有如是体裁。自是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