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太平慧懃禅师悟道因缘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太平慧懃佛鉴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汪,本郡(亦说铜城)人。慧懃禅师少时从广教圆深禅师出家,试经得度。一日,偶然听人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慧懃禅师于是品味再三,恍然有省。不久,慧懃禅师便辞别剃度师,游方参学,遍访名宿。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虽参学有年,却一无所得。慧懃禅师经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龙门清远禅师悟道因缘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李,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清远禅师少时严正寡言,十四出家受具足戒,并究习毗尼(戒律)之学。一日,清远禅师《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产生了大疑问。他手持经书,请问讲经师,讲经师未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清远禅师感叹道:“义学名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末后他来到白莲,听五祖法演禅师在小参时,为大众举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等公案,顿彻法源,并得到法演禅师的印可。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道宁禅师应潭帅席公震之邀请,住开福接众,一时衲子云集。道宁禅师曾有示众法语去:“秋日耀长空,秋江浸虚碧。伤嗟门外人,处处寻弥勒。蓦路忽抬头,相逢不相识。诸禅德,既是相逢,为甚么却不相识?剪尽霜前竹,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元静禅师十岁时曾得重病,他的母亲祈祷佛菩萨保佑他病好,后感得异梦,于是便让他出家,从成都大慈宝生院宗裔禅师落发,北宋元祐三年(1088),试经得度。后留住讲肆,学习经论有年。既而南下参礼永安恩禅师,后在临济三顿棒这一公案上,发明了心地。此后,元静禅师虽遍历丛林,访诸名宿,但是没有碰到真正让他称心如意的。后听说五祖法演禅师机峰峻捷,元静禅师心中颇不服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绍隆禅师九岁辞亲出家,居佛慧院,六年以后才落发得度,并受具足戒。五年后,绍隆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初礼长芦崇信禅师,得其大略。在此期间,绍隆禅师从一行脚僧那儿偶然看到圆悟克勤禅师的语录,便借来一读,抚几长叹云:“想酢(zuo)生液,虽未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只)恨未聆謦欬(qingkai)耳。”于是便前往宝峰参礼湛堂文准禅师,次居黄龙叩请死心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育王端裕禅师悟道因缘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育王山佛智端裕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吴越王之后裔。其六世祖因守会稽,故而在那里定居下来。端裕禅师幼时聪颖,眉目渊秀。十四岁辞亲,于大善寺当沙弥,十八岁得度并受具足戒。后投净慈一禅师座下参学(此处的净慈一禅师就是净慈师一禅师吗?若是,则《五灯会元》之记载有误,因为同书净慈师一禅师章中,又云净慈师一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景元禅师正好从旁边经过,一听,疑情大起,于是便急忙向佛殿走去。当他用双手托开大殿的门扉时,门发出一声吱呀的响声,景元禅师当下豁然大悟。景元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克勤禅师身边,充当侍者。在克勤禅师的不断钳锤下,景元禅师机辩逸发,人莫敢当。克勤禅师曾称他为“聱(ao)头元侍者”,并自题其肖像,交付给景元禅师,其词曰:“生平只说聱头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灵隐慧远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灵隐慧远佛海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彭,眉山(今四川境内)金流镇人。慧远禅师十三岁从药师院宗辩禅师出家为僧,后前往成都大慈寺听习经论,四年后又放弃所习,投峨嵋灵岩寺徽禅师(浮山法真禅师之法嗣)座下参学。一日斋罢,慧远禅师见徽禅师于庭院间经行,遂上前问道:“文殊为七佛祖师,未审什么人为文殊之师?”徽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安民禅师悟道后,曾礼偈过蒋山慧懃佛鉴禅师。佛鉴想勘验一下安民禅师的悟境,便问:“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有不曾乱为人说底句,曾与你说么?”安民禅师道:“合取狗口!”佛鉴禅师于是大声叫道:“不是这个道理!”安民禅师道:“无人夺你盐茶袋,叫作甚么!”佛鉴禅师道:“佛果若不为你为,我为你说。”安民禅师道:&ldq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道元禅师又前往参礼佛鉴慧懃、佛眼清远二位禅师,皆蒙赏识。最后,道元禅师又来到金山,投圆悟克勤禅师座下。他把自己的领悟告诉了克勤禅师,可是克勤禅师却不予印可。克勤禅师奉诏住持云居山的时候,道元禅师亦随而从之。道元禅师对宗门之旨虽然早有信人,但是蕴积在胸中的疑滞尚未完全脱落,因此,在克勤禅师身边,他仍然朝夕请益不倦。一日,有僧前来参问克勤禅师,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圆悟禅师道:“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速道!速道!”中仁禅师正要开口论对,圆悟禅师照着他的嘴一拳打过来,顿时一颗牙齿被打掉了,落在地上。中仁禅师当即豁然大悟。中仁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天宁,向圆悟禅师请益,从此师资道合,请问无间。后开法于大觉寺,不久迁住中天竺,末后又移住灵峰。南宋孝宗淳熙甲午年(1174)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到大沩山,依佛性禅师参学。有一天,袁觉禅师入室请益,向佛性禅师陈述了自己的见处。佛性禅师听罢,便道:“汝忒煞远在(你离见道还差得很远呢)。”佛性禅师虽然这样说,但是知道袁觉禅师是一个法器,因此便把他留在座下,充当侍者,负责接待宾客。此后,袁觉禅师每次陪侍佛性禅师的时候,佛性禅师必举《法华经》中“开示悟入”这四个字,令袁觉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对佛教因为不了解而心怀恶见。他曾经著书立说,排斥佛教,但很快恶境现前。他感到非常恐怖,于是便悔过出家,投慧目能禅师座下。出家不久,他的双膝上生起了毒疽,疼痛无比,无人能医,走路时离不开竹杖,这样折腾了五年之久。一天,祖觉禅师因书《华严合论》完毕,当天晚上便感得异梦。第二天早晨,他扔下手杖就可以走路了。从此以后,他便坚持天天读诵《华严经》。一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时,徐俯居士尚未入佛门,故听了两位禅师的言论,茫然无知。后因目睹法昌倚遇禅师临终时,预知时至,在笑谈之间自在迁化,徐俯居士深感诧异,原来生死是可以自主的,从此以后,他便开始笃信佛教。徐俯居士成年后,适逢西夏人入侵,父亲徐禧不幸战死沙场。因为其父是为国捐躯的,故朝中为体恤其后,特授徐俯居士通直郎之职,后又荐为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此他便隐居八年,一心向佛。此间,他经常入室参礼圆悟克勤禅师。一日,弥逊居士早朝罢回府,骑马行至天津桥上。突然马纵身一跃,他心里一惊,忽然有省,通身汗流。于是他便直趋天宁寺,找圆悟禅师印证。适逢圆悟禅师正要出门,远远地望见弥逊居士来了,便唤道:“居士且喜大事了毕。”弥逊居士大声说道:“和尚眼花作甚么?”圆悟禅师便大喝一声,弥逊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范县君很早就寡居,一心向佛,坚持习禅,常坐不卧。后闻圆悟克勤禅师住持成都昭觉寺,于是便前往礼拜,请求圆悟禅师为她开示入道因缘。圆悟禅师于是教她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范县君于是依教参究,可是久无所契,心里非常着急。一日,范县君又来到昭觉寺,哭着央告圆悟禅师道:“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会。”圆悟禅师道:“却有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心道禅师便出关游学,周流江淮,后抵舒州太平佛鉴慧懃禅师座下请益。一日,佛鉴禅师夜参,举赵州柏树子公案——雪窦重显禅师一日与一禅客谈论赵州宗旨。禅客说道,法眼禅师曾经在金陵偶然遇到赵州和尚的侍者觉铁嘴,便问:“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否?”觉铁嘴道:“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禅师一听,便拊掌叹道:“真自师子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山守珣禅师悟道因缘安吉州(今浙江安吉)何山佛灯守珣(xun)禅师,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俗姓施,本郡人。出家后,一度参礼庐山开先行瑛广鉴禅师,未能契旨。于是又改投太平佛鉴慧懃禅师座下,随众参请。过了很久,守珣禅师仍然邈无所入。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被子封存起来,发誓道:“此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从此,守珣禅师坚持夜不倒单(不睡觉),白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祥符清海禅师悟道因缘吉州大中禅符清海禅师,太平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生平未详。出家后,栖心宗门,遍参禅德,后投佛鉴禅师座下请益。一日,清海禅师入室参礼佛鉴禅师。佛鉴禅师问:“三世诸佛,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教化?此理如何?”清海禅师正要开口答话,佛鉴禅师便大声喝叱。清海禅师忽然契旨,遂术偈呈佛鉴禅师云:“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