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圣境现前第六诸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如白日,影现百川。然假使川中水浊,日虽在天,亦无由见。故必以观门念,方能澄清浊水,心眼开发,广见依报。《无常经》有云:“人将命终,身心痛苦。应令病人观相好,心心相续,使发菩提之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途苦难,唯菩提,是真归依。”呜呼!此如来悲悯众生,拔济于临命终时之苦心也。言:垂终之心,其力甚 三摩地

2018-07-20

因其行大乘解第一义,以故千授手,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然七日得不退转,修小劫得无生忍。若夫上品上生者,一往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即遍十方,历事诸。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 三摩地

2018-07-20

花开见第八相八万四千,相中之好亦八万四千,好中之光亦八万四千。皆云八万四千者,盖居凡地,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皆八万四千也。行人若知心即是,能于尘劳皆见实相。经云:观一切众生烦恼心中,有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天台云:诸法身与己同体,观时心中现者,即是诸法身之体,所谓是心是也; 三摩地

2018-07-20

广度众生第九阿弥陀为比丘时,发四十八愿已,乃托生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设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皆托生其中,设化无量劫。是阿弥陀之因,一度生而已。释迦为善慧仙人时,以五百银钱顾瞿夷五茎华,供燃灯。瞿夷问以华供,欲何所为?答言: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众生。是释迦发愿之始,一度生而已。《华严经》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 三摩地

2018-07-20

念念总皆归海,何须重觅祖师禅。西方即是唯心土,缘具方能了正因。忍慧互资成戒品,明珠护惜不宜轻。西方即是唯心土,未到西方深可危。夙障已如波浪涌,那堪新业又相随。西方即是唯心土,净戒坚持莫使疏。人世总皆跼蹐境,不须旅邸觅安居。西方即是唯心土,不识西方岂识心。何事谬希圆顿解,却将落叶作黄金。西方即是唯心土,理事相应始有功。日用未能违现行,如何妄欲拟真宗 三摩地

2018-07-20

自古名贤,尽依念。慧持、慧远,寿终宝盖迎将;道绰、道珍,命尽云仙引去。或男或女,现祥瑞者,一一难陈;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无尽。传记具明,不劳广录。今《念镜》者,照明念之人,永断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轮。较量辨疑者,义在下文,总有一十一门,览者详焉。一劝进念门、二自力他力门、三念得益门、四已得往生门、五校量功德门、六校量斋福门、七疑 三摩地

2018-07-20

《念镜》序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阿弥陀,净土摄受之主也。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 三摩地

2018-07-20

目次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首楞严经大方等集贤护经文殊所说般若经华严经.兜率偈赞品华严经.贤首品坐禅三昧经目连所问经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十疑论(智者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念宝王三昧论(飞锡禅师)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念方便文(江公望)劝人发愿偈(慈照大师)莲宗宝鉴(优昙法师) 三摩地

2018-07-20

目次紫柏老人集(达观大师)示念切要(憨山大师)示净心居士净土法语(幽溪法师)西方合论(袁宏道)纪梦(袁中道)答卓发之文学(无异禅师)追顶念法(三峰禅师)净土偈结坛持《往生咒》偈(蕅益大师)结坛念回向文示念法门示法源示王心葵示郭善友答卓左车茶话示丁耕野居士(截流禅师)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念说(张光纬)书《净土约说》后(翁叔元)与茅静远居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录一、弥陀因地八、速灭重罪二、愿摄生九、随念随见三、极乐依正十、号久住四、持名往生十一、念圆通五、三福三心十二、满菩提愿六、作十三、念殊胜七、修十善业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地《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观无量寿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 三摩地

2018-07-20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因缘,愿生净土。乘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力住 三摩地

2018-07-20

示五念力者:【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出五念门者【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诸如来,德有 三摩地

2018-07-20

临命终时一心念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恼便欲自杀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着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着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 admin

2018-07-20

今天所说的题目是:教的丧葬方式。怎么样的丧葬才算是化的?在法中说到:凡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有生就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 admin

2018-07-20

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教喇嘛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想成就之后,就可以成就密教。他们很自傲地说这是果地的修行,说这是远远高过教显教的修行。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 admin

2018-07-20

在《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上品往生的情况,其中上品上生说到: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说观无量寿经》)。上品中生说: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说观无量寿经》)。我们看这么讲,就是说要知道,这个往生者在往生但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之前,他是自见其身乘金刚台的;如果说他这个五蕴身 三摩地

2018-07-20

阿弥陀!------《三乘菩提之学释疑一》<第078集什么是中阴身?>正德老师主讲(原标题: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三摩地

2018-07-20

【般若信箱】问:以前我是学真宗,经过真宗上师超度的亡者,往往烧出舍利子,许多师兄弟认为这是真密法可以度众的证据。我曾向正觉的师兄提问过,他们总是说:我们不修这种法。言下之意,好像不肯定也不否定?到底舍利子在法上有何意义?超度法有应验,是否表示行者已有法上的证量?(摘自正觉电子报创刊号般若信箱问十二)答:同修会并不是以超度亡者之法为主修,为了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法的安乐?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