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章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第二节禅净双修之事例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章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第三节禅净双修略述一般念佛多执持佛号,散心念佛。虽然称为念佛,但大约是打妄想的时候居多。较精进者,发觉妄想时,便赶紧回到佛号。真正精进的人,是念佛时不但心中默念佛号,也同时忆念著佛。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一节本法门是修定之法门,非持名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注五)一般人修净土法门,大多是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念或默念佛号的方法。不停的唱念,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佛之名号,名事一心。持咒的人亦大多如此。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二节一点声明和一些鼓励此法门修成所需时间之长短,端视行者对于本书内容体会之深浅,以及是否如法修行而定。若能完全体会本书所说,并如说修行,一般而言,约在二至六个月间可以学会无相念佛。若利根人或已有动中工夫者,一闻便会。根据末学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起,分别于台北市某金融机构佛学社之禅修道场及石牌陈居士伉俪所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三节念佛圆通之精义(续谈知见之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无相的念佛法门?末学将于谈过知见之后,再来叙述如何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各种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进入此一法门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则希望行者务必耐心详细体会知见。以免错用功,枉费精神和气力。凡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四节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续谈知见之二)禅宗第四祖道信禅师说:“偋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以上摘录道信禅师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一节三皈依及三福净业行者(注九)若尚非正式的佛,应当就近选择正统的佛教寺院,接洽办理三皈依仪式。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二节拜佛之要领行者已经三归依,并且学会拜佛之动作后,练习纯熟。每日早晚在家中拜佛,每次十至二十分钟。拜佛时不需佛堂,不需佛像,仅需清洁处所,无人打扰即可;诸如书房,无人的客厅,乃至收拾整洁的工作房、卧房均可。若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则更佳,每日早晚上香后,便可礼拜十至二十分钟。无相拜佛:拜佛时,动作极缓慢,不贪多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三节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无相忆念拜佛无相忆念拜佛:行者于拜佛前,先选定一尊佛或菩萨做为礼拜之对象。一般人多选择本师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其他佛菩萨亦可,但觉有缘,心能相契便好。选择一尊后,永不改变,直到将来无相念佛修成时,仍是同一尊。选定一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四节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跋、跋后再记、续貂三记>>>跋<<<一、无相念佛修成后,心中极为踏实。于修行路上不再傍徨,自知行法无误,自然得力向前。二、若行者原本学禅而转修此法者,于第七阶段修成时,已有看话头之能力。此时亦可看话头;但应仅止于尝试一至二次即可,仍应以无相念佛及无相忆念拜佛继续增强工夫至第九或第十阶段成功后,再转回参禅之路。此因无相拜佛念佛,具有佛菩萨之加持力及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注释<<<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第三节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以上是说明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通章的见地,接下来我们说实相念佛人的功德,我们把他分成三个部分:见地正受、定正受、解脱正受。见地是慧的正受;定的正受就是他所住的境界;解脱的正受是解脱的功德。第一目见地正受见地的正受,我们要引用《大宝积经》卷二十一:“已离身见,是则 | admin 2018-07-20 |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admin 2018-07-20 |
![]() |
九品往生一览表依《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整理 修学资粮往生瑞相见佛闻法上品上生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 | admin 2018-07-20 |
![]()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云:【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