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初果人已经断结证果,也已经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怎么可能还会贪着欲界法呢?主要是因为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贪着习气尚未改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590,c3-4)这段是现阶段,小弟勉励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因为要断练自己达到「未到地定」的功夫来做观行,这样证得初果,才是最保险的!朋友们,老话一句!有机会有时间,赶紧抽空来正觉上课,依无相念佛的功夫,来提升自己定力喔!【学。来正觉】-----多劫好兄弟 (原标题:定力的重要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在谈这个主题之前,先要了解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了解这些内涵后,再举譬喻说明,就会知道: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了?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末那识具有这种「恒、审、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或者闷绝等五个状况之中,祂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使忆佛的净念能够相续成片,或者想要证禅定而在定中长时安住,祂却常常会悄悄地突然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你若没有察觉,就跟着那妄念转,接着就是语言文字的妄想出现了。由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菩萨怜悯笨,让自己在不断的做事当中,修除性障,也就是没有人做的事,就捡起来做,顺适他人,不予计较,一切以职事为心念,碰到困难或不顺境时,总是先责怪自己的不慈悲不为他人想,发起悲心在佛前求忏悔,无论被如何对待都欣然接受,因为一切是自己亏负众生,一定是自己对他人不调柔,才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觉受,所以每天都会反观检查自己的心行,做错了事、说错了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人还没有接触到佛法时,他们最难舍的就是财;但是,就算整个世界都让你赚到手了,舍报时还能带到未来世去吗?一物都带不走啊!所以财物是不坚固的。那么性命呢?性命在我们现在人间是以百岁为期,通常百岁算是最长寿的,可是百岁到时还是没命啊!所以性命也是不坚固的啊!性命在人间要依什么而有呢?得要依色身,色身坏了,性命也不在了。可是色身比机器好用,因为机器会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因为无始无明,直接的原因是一念无明;因为无始无明不会遮障佛出离生死,阿罗汉们都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照样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所以无始无明并不障碍证得无余涅槃,但是会障碍证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根源是一念无明,为什么叫作一念无明?有两个原因:因为常常都是一念心动而执着于我,或者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白衣草屋居士1、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自然就少了。2、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完成时才会知道原来是某一种现观;刚出现疑问时跟现观智慧看起来是两回事,好像无关,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为眼见佛性而出现的,其他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庄严道伴。如果你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结果就是佛菩萨以某种方式告诫于我,使我明白此道不可行。从那以后,因为百尺竿头,上进无路,想要旁通,却受警诫,我有近两年时间在网游和网络小说中混日子,直到受戒方才终结这种懒散颓废的生活。今次旧病复发(凡夫声闻习气现行),再受警告,就不得不让我去深究其理。很显然,佛菩萨宁愿我在佛菩提道上懈怠两年,都不许我精进地伏断烦恼,修证禅定,这到底是为什么?今借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初果人还是可能会贪欲很重的,佛经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要努力从初果到二果再到三果,不要只停留在断我见的阶段,还要再进一步薄贪瞋、乃至离欲。......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三果才能断尽欲界法吗?真的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就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经律异相》当中记载着说:有一个好淫欲的人,他的心念想的都是女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菩提法,特别是在你说到已经明心开悟之时,他们就一定会生起烦恼。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也修色身的无常观、不净观,但是却不厌离它;因为厌离了以后就会入无余涅槃,没有下一辈子了,又如何能修佛菩提?又如何能成佛呢?不能成佛的话,就没有三大无量数劫来广利众生了。所以劝喻有疾菩萨时,说身无常,而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去看望有疾菩萨,要说:因为有这个色身,所以有种种的苦。但不可以说:要赶快入涅槃。苦,当然是因为色身而有。农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个盾牌上还有一个让它更坚硬的螺栓:我就这样,你要怎样吧!但现在我学佛了,而且于深信不疑,在有习性流露时,我是不是该把那个盾牌扔掉了,我是不是在他人的指责中去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不足,这些不足如同一个容器的短板,如果回避自己的缺陷,原谅自己缺陷,这块短板永远都得不到修复,容器再深再大,能容纳的也永远只在短板的位置。老公谢谢你!这一次拌嘴却让我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写给缘分最深的同修伴侣我们相约在菩萨道的修行路上是永远也不离不弃的,成佛是我们共通的理想。可是,我们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回头看看我们这一生的成长,就会知道什么叫业不重不生娑婆了。再看看我们的当下,静下心来,把意识心只保留在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发现我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升起的心念有多少是清净,又有多少是染污!那些没有经过意识引导、自然升起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到了第四禅舍念清净定,这种境界很多外道以及佛门里面,自古以来有许多人以为就是涅槃,但它不是涅槃。现代的人要修得四禅很难,但是古时候很多。他们误以为四禅就是涅槃,但这个不是涅槃,仍然在色界天之中。上去还有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所住的地方。为什么色界爱的结要舍除?因为这是虚幻的。初禅身乐、二禅的心喜和微细乐、三禅的身心俱乐,都是因为色界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使在一切的五欲之中,仍然清楚照见真如佛性的空与运作。所以履行义务之时行淫欲,义务履行完了再也不去思念、憧憬、不去回忆,能够深入的观照到欲的过患。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菩萨终究有一天会亲自照见五欲,包括淫欲在内,根本就像一条毒蛇。那么到这个地步,我们说他的贪欲就断了。虽然断了贪欲,因缘须要他去做的时候,还是照做不误,只是心中丝毫没有那贪心,如此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舍利弗尊者曾因恶知识退失十劫佛陀就跟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无量世以前,舍利弗尊者曾经修学菩萨乘,修到第六住,然后修学般若智慧,终于正观现前。但是他很倒霉,遇到了一个假知识、恶知识,使他退失掉而不能进入七住位。退失十劫以后,遇到了世尊,才成为阿罗汉。所以真正的善知识非常重要。善知识虽然很重要,可是有很多人不能辨别什么是真的善知识,什么是假名善知识。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