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学佛还要怕穷?,因为贫穷是苦恼法啊!一般人布施的目的是要脱离贫穷,脱离贫穷后不仅利益自己,同时也可以利益众生。常布施的人未来世的福报会很好,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因此需要很多世间福德当作工具,成为修道的道粮,因此也是广修布施行,这样可以利用未来的这些福报来帮助许多有缘众生。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看到那些有钱人,身旁很多人巴结他、簇拥着他,就算说话没道理,别人也赞叹他有道理,你想:我未来世如果要度众生,没道理硬说有道理,硬要把他拉入佛门中,众生也得听我的。看来很需要来世很有钱,所以心想:我未来世还是应该要豪贵自在才好啊!要离开贫穷之苦。来世想要豪贵自在,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布施嘛!由于这样深观的缘故,就把心绑在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佛又 三摩地

2018-07-22

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盗心、举离本处。那就是本来是他人的东西,或者你知道认为这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这些福地,所谓的风水学所说的福地,不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因为众生不明的缘故,纵然修福也跟我见、见取见还有戒禁取见相应,这个也难离生死啊!所以命相跟风水这个道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的话,一样是不离三世因果,一样不离众生所应该要修集福业的真正的道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78集佛教对命相、风水的看法如何?>余正文老师 (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弥勒菩萨进一步开示说:【获得如是圣爱戒已,终不正知而说妄语、终不故思害众生命、终不故思不与而取、终不故思行欲邪行、终不非法求衣服等。即由如是圣所爱戒增上力故,于修道时,乃至所有语业、身业、养命事转,亦得名为正语业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表示受持了这诸佛及佛所爱乐欣慕的清净戒律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故意造作妄语、伤害众生身体性命、偷盗以及邪淫等恶 三摩地

2018-07-22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更殊胜的?佛陀就说:像你们所说的,这些世间的吉祥物,人们认为拥有它,就能够获得吉祥;如果这个吉祥物失去了,就会招到祸殃,但是你可以看到,这都没有办法真正的救度众生,能够出离苦患,我是知道有一个吉祥妙法,你如果能够依之修学,就能够永远的脱离三界轮回的苦,而得到清净的解脱——涅槃。那这个外道师父,还有他们,一听就很高兴。因 三摩地

2018-07-22

能这样观察而行于布施,这一个人就叫作清净布施,这是有智慧的清净布施,这样的人布施的时候也能够为众生说法,能这样子布施才叫作清净布施。平实导师接下来继续说: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对于自己所布施的福田生起了欢喜心,他这样想:就像是所有被布施的福田们所追求的功德,我也就是像这样子不断的来追求功德。所以布施给妻、子、眷属、仆使时,心中出生了怜愍心。布施给穷人时,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能够懂得作大布施,但是个性急躁多瞋恚,不能够依止正念而修行,这样子的话,他未来就会投生为龙族,虽然有着世间的财宝、眷属,受用丰饶这样的一个大福德,可是身上却要承受着火烧跟虫咬的恶报;修行人如果能修大布施,但是对众生多所轻慢,未来生投生为大鹏金翅鸟;如果多贪求者,未来世会投生为狼;性多愚痴者,则投生为狮子。如果是持戒的修行人,却不 三摩地

2018-07-22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三摩地

2018-07-22

就因为这样的道理,可是遍寻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就只有佛把生灭法、不生不灭法讲对了;把众生之所以堕于轮回,就是起了人相、我相、众生相,把这人、我、众生相当真了,有这样的颠倒,而起了这样子的财色名食睡;依于贪瞋痴而继续造作无量的恶业,这是在三界六道轮转不息。这样的道理,换句话说,这个人、我、众生、寿者相相应的遍计执性,这样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人布施的目的是要脱离贫穷,脱离贫穷后不仅利益自己,同时也可以利益众生。常布施的人未来世的福报会很好,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因此需要很多世间福德当作工具,成为修道的道粮,因此也是广修布施行,这样可以利用未来的这些福报来帮助许多有缘众生。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 三摩地

2018-07-22

就像以表相来看待三界六道的众生,会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是较低贱的,而人、天以及人道、天道中的阿修罗这三善道的众生是较高贵的,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却不是只是从表相来看待众生,因为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净土世界有非常殊胜、非常妙乐的五欲等着大家,只是说这种五欲你不用刻意去追求,佛陀都会将五欲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你目前这个一切生活上的受用以及享受,而是要避免在这个过程中,犯上许多贪着的污秽的,乃至于不合乎世间的法律,不合乎世间的道德的,甚至说是不合乎世间的比丘、比丘尼,或是在家所受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陀也说听闻《法华经》的功德无量,福德超过布施给无量亿世界的无量众生。这是真的!我们要相信佛语!《妙法莲华经》卷6〈随喜功德品〉: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一般众生不知道因果恐怖的道理,因而妄造种种善恶业,于受果报时怨天尤人。这也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道理。又佛在《贤愚经》卷2也开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各自所造的业力,还是由各自来承担。譬如波斯匿王的大夫人,曾经生下一个女儿,名为波阇罗,翻译为金刚;这位金刚公主长得非常丑陋,肌肤粗糙犹如骆驼皮,头发坚硬犹如马尾;波斯匿王一见此女,都无欢喜心,因此嘱咐 三摩地

2018-07-22

《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家的儿子,教诲他说:理财啊!当以正道为先,你要走正路,未来的福报才能无穷。好友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恭敬的说: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诲。但是一转身又挥霍如故,把这个千两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人布施的目的是要脱离贫穷,脱离贫穷后不仅利益自己,同时也可以利益众生。常布施的人未来世的福报会很好,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因此需要很多世间福德当作工具,成为修道的道粮,因此也是广修布施行,这样可以利用未来的这些福报来帮助许多有缘众生。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想要未来世有富裕的果报,就是今生努力布施,而不是一直赚钱把钱财积聚在身上,应该要学此篇故事中的菩萨或古今中外的大富豪一样,把大部分的财产拿来救济众生,如此未来世还是一样富裕;并且我们也要学菩萨那样弘扬佛法,度众生一起广修布施、行菩萨道。在佛世时候的阿梨提国中,那时彼阿梨提国之中,有一个财宝多饶的大长者,但是这个大长者心性乃是悭贪暴恶,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