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2)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或 三摩地

2018-07-22

」问五、1、第八识将众生所造之业完好保存,所以因果定律才能成立。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业种消除吗?哪些业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业种不能被佛号消除?答:1.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首先来看看,佛教因为持守第一个不杀生戒,所以佛教基本上是不吃众生肉。只要开始修行,就是不吃众生肉,改吃素食,乃至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我们也都不用众生的肉来祭祀。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教主张素食,乃至他们的宗教还经常以鸡、鸭、牛、羊等等畜生道有情的这种色身----牠的这个身肉,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乃至有一些宗教还很特殊,它还要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应当了解是“我为什么要造作这个业?”而不是想要透过其他的方式,尽快地把自己业消除,以为我可以免除种种的苦,然后可以不要负担众生的这些生死的业果,这样想法就会偏向于二乘,或是凡夫人想的,只是想透过一些简单的方式,然后来作身心不乐触的免除,却不想要尽更多的力量,来修学佛法。所以,即使是大修行人、小修行人,都一样不能转易凡夫的不可爱的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佛说此经时,有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辟支佛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 三摩地

2018-07-22

另一个部分就是增上戒学,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安止于自心境界,所以菩萨示现在人间时绝不对众生起非分之想,因此他的戒学才能成就;而增上戒学的初步成就,真正可以拍胸脯向人说我现在是持戒者,那就是二地满心了。在二地还没有满心之前都还称为学戒者,有时心中还不免犯嗔(几个刹那也算犯了,也是犯嗔;几个刹那有贪,也是犯贪),表示戒学上还要再修学,还是学戒者,所以二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有人往世曾经多次害人,或残害大量的众生,当他在这一世修学佛法的时候,由于被害而堕落在鬼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而且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他在往世被他所欠的这些业债,所以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也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缘无故地产生了很多波折;譬如有时候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智散乱、昏沉,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残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智散乱、昏沉,学法不能得力,这都属于往世的业而产生今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三摩地

2018-07-22

《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五卷(节录)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蓄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木,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嫉妒别人,当然就与众生结怨;与众生结怨,就难与众生亲近,就无法摄受他们,当然成就佛国土自然就会很缓慢。倘若别人很优秀,我们应当抱持随喜态度,这样是与人为善的意业心行;你再口出赞美,这样就是身口意都有的善行。行善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就可去作,只要心性调柔,多行善业即可广结善缘。在经文也这样善教导,《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中记载佛陀讲述这种因果关系的事实非常多,其中与佛本身有关的,就像《佛说兴起行经》当中,就记载了舍利弗尊者因为看到佛仍遭遇如前面所说食马麦等十次的苦难,因而向佛请问:“世尊无事不见、无事不闻、无事不知,世尊无双比,众恶灭尽、诸善普备,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世尊今故现有残缘?”(《佛说兴起行经》卷1)简单地说,这就是在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则要求所供养的财物必须非是三宝之物;譬如出家了,或是住在寺院中的近住男、近住女,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譬如有个乞丐前来乞食,似乎快要饿死的样子,你刚好在寺庙中,就自己匆匆忙忙跑进厨房,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就添了饭,装了菜去供养那乞丐,就成为侵吞三宝物而行施,属于侵损招提僧物,来世果报很严重的。即使是常住法师想要布施给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三世的因果,因为它不是同一个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而是会递延到下一世去的;所以就因为这样子,贯穿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因果不是物质的身体,而是贯穿三世的这个心体。但是贯穿三世的这个心,并不是意识心,而是称为阿赖耶识、第八识、真心、本心;在这个真心如来藏当中,含藏了有情在过去无量劫以来所累积的种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 三摩地

2018-07-22

五逆:第一杀父,第二杀母,第三杀阿罗汉,第四出佛身血(众生是没有办法杀死佛的,因为佛的福德威德非常广大,所以最多只能够使佛身出血),第五破和合僧。如果造作了这样的恶业,就沦落到地狱里面。这是由于父母、阿罗汉、佛、僧团是对众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违犯对我们有恩的人,就会沦落到地狱里去。除了五逆之外,还有十恶;如果触犯了严重的十恶(杀生,窃盗,邪淫,妄 三摩地

2018-07-22

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其他往生到色界天、以及欲界天的人,除了往生地狱的人以外,所有色界与欲界众生,死后都会有中阴身出现。那么往生地狱的人为什么会没有中阴身呢?这是因为地狱有情的往生过程并不需要透过中阴身,因为地狱众生是化生的,不是胎生的,也不是由定力而往生的。法界因果律,对于即将要下堕地狱的人,不会有机会给他预先知道内容的:这里是我要去的地方喔!这可眞是恐怖哩!我得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