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这上面,我要请大家先了解救护众生与人身批评的差别,这个差别必须先请大家了解。救护众生是因为基于众生被误导,以致学佛三十年之后,仍然是渺渺茫茫,不知道学佛应该要怎么学才正确。有心人花大钱买了一套大藏经回来,那三藏十二部要读到什么时候呢?而且又读不懂!所以有许多人学佛五十年以后,垂垂老矣,只好抱恨而终。这就是被误导的众生之生动写照,却是很令人泄气的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如来藏运作时,你可以观察一切众生他的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的生起。种子怎么因为这个缘而生起这种种的世间法呢?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如来藏拥有什么样的出生的能力?可是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时机因缘与条件的。有的时候,这些能力没办法显现,例如有人说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个时节,怎么做,他也做不出来。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没证悟的话就来熏习这样的般若知见吧!因为一切万法都由祂出生,祂是根据你的心性来出生一切诸法的──当我们是凡夫的时候,当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众生的时候,祂一样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满足我们,让我们得以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呢,祂是无怨无悔的。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祂的期望是什么。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是要让众生能够普济,能够普度一切的众生,不论他现在在哪一个恶道里面,不论他在哪一个善道里面,都能够究竟地利益。所以说即使你说,自己的修行能够多好,可以當到天人,然后可以过着永久快乐,在那个梦幻世界里面安住,这样还是无法的。没有世间,没有这样究竟的法,所以应当要来学佛。另外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观佛在二乘法中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性空…种种可令人趋于解脱的法门,或在大乘法所教导令人证悟、了知生命的实相,进而广度众生、渐修成佛的法门,则都可让行者当下现观一切烦恼皆空;所以根本没有绕道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阻碍!这义理听起来很神吧,但佛世以降,数千年来,确有许许多多的行者按照佛的开示,成就了这样的境界。更何况,有许多烦恼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自性清净心,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记忆的储存处;祂的本性是清净的,祂就像个容器,因为可以容纳所有的记忆,从无始劫以来都容纳进去,绝对不会有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以从现在到未来无量世,乃至成佛之后无量无边的时劫,都可以储存所有的记忆;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样的变量呢?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仗着富贵之势,去欺压其他的众生,来世的果报到底是会好呢?还是不好呢?还能不能生于安乐呢?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下一世到底如何?到底有没有把握?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那么就可以大略的了知了。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一般人之所以可以生于安乐,是因为在前一世行人天善法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法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观的工具而已,不同于外道以追求四禅八定的境界作为最终目的。打坐修证禅定,真能出得了三界生死吗?佛子之中有些人喜欢禅定境界,认为打坐境界很殊胜,误认为打坐所得的世间境界高于般若慧学的修证。也有人是以定为禅,把禅定的修证当作是禅宗般若禅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父母之恩。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微信公众号《读书369》2018-01-27儒风大家菩萨要以四摄法来摄取众生。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要布施,布施包含了三种,叫作法布施、财布施还有无畏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的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面对生死时无所畏惧,就是无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法,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中,了解到佛陀除了教化众生孝顺父母之外,最重要的是「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可见对父母的孝顺,是要让父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这样才是究竟的真孝顺,所以敬列《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于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拥有视众生如独子的情怀,那么爱就不再会是苦了! (原标题:有爱就会有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急问,是哪一句?师姐含泪说:菩萨尊贵,不与众生取。……沉寂数秒,哽咽,我泣不成声。是我的福德和智慧长进了吗?是佛菩萨慈悲不忍,给我这样一个机缘,解决我心中的痛。师姐和我都在向众生取,师姐为了本应得到的丈夫的爱,我为了子女渴求的父母的认可。得不到,也想要,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落,被障了双目,迷失了本心,如同演戏的角色,就当了真,因为入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菩萨思维至此,怎能不思酬报,怎能再对这些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亲人起一点点呵骂非理责罚呢!菩萨心中系念众生,誓愿救度无边众生,因为无始劫以来六道轮回,无一众生不曾为我父,无一众生不曾为我母。当报父母恩。-----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6-08-19 (原标题:菩萨当报父母恩!) | 三摩地 2018-07-22 |